皇帝莞尔一笑,对着一旁的顾横波招了招手,开口道:“爱妃,皇儿睡了,你将他抱回去歇息罢。” 看着惠妃离去的背影,皇帝陛下也随便找了个小凳子坐了下来,然后长长的叹了口气:“瞧见了没,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朕的烦心事多了。” 说到这里,皇帝有些不耐烦了。 沈毅没有接话,他默默起身,低头道:“陛下,未知召微臣进宫,所为何事?” 说完这句话,皇帝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伸了个懒腰道:“那好,反正这孩子还小,这件事就以后再说,朕跟你说几件正经事。” “这件事,朕需要沈卿全力配合。” 皇帝伸手敲了敲桌子,又说道:“再有,淮河水师千户,以及千户以下的将官,朕也想要完成一部分调整。” 听到这句话,沈老爷直接愣住了。 见他这个表情,皇帝微微皱眉。 趁年轻 而沈毅这个武选司郎中,在五品及五品一下将官的人事安排上,的确很有话语权。 这种大致掌控,是指禁军的几个顶层的官员,倒向了皇帝,成为皇帝的忠实拥护者。 高层官员倒向皇帝,虽然也可以说掌握禁军了,但是毕竟没有自上而下的整理一遍,禁军里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老派的基层势力。 这种整理,包括调换基层将官,甚至打散基层编制。 而兵部原先的那些人,跟各个军队,包括禁军在内的军队,都有利益往来以及利益纠葛,不可能全心全力的按照皇帝的想法去办事。 要知道,中书几个宰相,宁肯让沈毅去御史台当正四品的佥都御史,也不肯让他去主持武选司! 坐在这个位置上,帮助皇帝整理禁军,是皇帝跟沈毅之间的君臣默契了,算是分内之事。 这就有些过分了。 见沈毅这个模样,皇帝陛下面色平静,淡淡的说道:“你是武选司的郎中,淮河水师的人事,就得你来做主。” 沈毅无奈叹了口气,开口道:“陛下,说句不太好听的话,恐怕兵部的任命文书,淮河水师内部并不在意,兵部压不压,否不否的,他们也不会当回事。” 皇帝陛下面无表情道:“朕倒要看一看,淮河水师到底嚣张到了何种程度。” “而且,对淮河水师的调整,不能慢慢来。” “恐怕淮河水师,以后就再不会有一封文书递到兵部了。” 他看着沈毅,感慨道:“还是沈卿想的仔细。” “今年上半年,文官职位会多出很多空缺。” 他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不过这些缺位,朕也需要花一些心思,所以调整禁军,就需要沈卿你多费心思了。” 大概的意思就是,他需要去分文官那边的蛋糕,没有太多精力去管禁军那边的事情,要沈毅多出点力。 “臣如果一概不收……” 皇帝笑了。 “收礼这种事情,能给调的,你该收收下就是,不能给调的,你就一律不收,然后告诉来送礼的人。” 沈老爷眨了眨眼睛。 皇帝面色平静:“千户一级的将官,能见到你们武选司的主事,怕是都不容易,真给他们见到了侍郎尚书一级的人物,也算他们的本事了。” 皇帝轻轻敲了敲桌子:“朕会跟他们分说。” 无论如何,给老板好处总是不会出问题的。 此时的皇帝陛下,的确有底气说这种话。 这笔银子,除了一部分用来维系温州卫,其他的钱,大部分都进了内帑。 因此这两年,皇帝陛下很富。 沈毅默默低头谢过。 说完了上半年的事情之后,沈毅犹豫了一下,提醒道:“陛下,下半年兵部如果动淮河水师,淮河水师未必能忍……” 如果赵阀忍了,接下来几年时间里,皇帝和兵部就会一点一点的替换淮河水师的将官,从而兵不血刃的完成权力让渡,等时机合适了,皇帝就会把赵家人请回建康。 而如果赵阀不愿意接受被朝廷接管人事权,那么恐怕会直接生出乱子。 皇帝陛下闭上眼睛,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道:“这件事朕已经想了三四年了,趁现在朕还年轻,有这份心气……” “不然过几年,朕年过三十,不知道还有没有这种决断的魄力了。” 他看着沈毅,沉声道:“此时不做,将来便更加束手束脚了!” 皇帝说的不错,现在不做,将来他就更加没有勇气去做的。 沈毅默默拱手道:“陛下圣明。” 皇帝挥了挥手,笑着说道:“空话不必多说,听着索然无味,时辰不早,沈卿这就回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