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众代将面面相觑,马服寻更是讶然道:“临乐乃是督亢要地啊!”
“不过三五千人如何能镇守督亢之地?!”
“秦杨翁子难道要放弃督亢之地吗!”
李牧声音中多了一分淡淡的讥讽:“为何不可?”
“督亢之地之于燕、齐二国乃是重中之重,但之于代、秦二国却不过尔尔。”
“若本将为秦临乐主帅,亦不会仅凭八万兵马于无险可守的督亢之地抵抗百万敌军,而是会选择全盘放弃督亢之地,集合全部兵力退守易水长城一线,借易水长城之坚抵抗敌军,为援军争取时间!”
“秦临乐主帅虽非本将,却是秦杨翁子,此将老成持重、善于坚守,做出如此布置并不值得意外。”
督亢之地确实重要,但对于秦国而言,即便督亢之地沦陷了也还有易水长城作为抵抗东北方向来敌的防线。
且相较于督亢之地,易水长城更加易守难攻。
如果给杨端和三十万兵马,李牧相信杨端和会同时守备督亢之地和易水长城。
但现在,杨端和可是在仅凭八万兵马硬抗百余万敌军!
妄图同时守备督亢之地和易水长城实乃取死之道,集合全部兵力守卫易水长城乃是杨端和唯一的选择!
李弘怔然过后,恍然道:“所以主帅原令燕军攻打临乐,非是意欲由燕军承受更大的损失、更艰难的任务。”
“而是因秦临乐兵马必然会南下驰援易城,即便秦军精锐,但于行军途中被突袭、围困依旧易出混乱,如此一来便能弥补燕军孱弱的不足,燕军反倒是能因兵力更广而更好的围歼秦军!”
“而更加精锐的大代兵马则是强攻更为关键的易水长城,以求速破敌军!”
李牧轻轻颔首道:“然也。”
“即便燕军未能成功阻截秦临乐兵马,因燕军兵力更广、燕国更看重督亢之地,燕军也能在督亢之地空虚的情况下比我大代兵马更快的全取督亢地,打通与齐军合兵的坦途!”
李牧确实是代国将领,但他的心没有那么狭隘,代王嘉的心也没有那么狭隘。
李牧完全没有考虑代、燕两军的国别,更没有对两军有区别对待,只是给予了两军兵马更适合他们的战略目标而已。
李弘不禁嗤笑道:“主帅行事公平,不负代、燕两军将士。”
“然燕王却阴谋揣度主帅之令,进而违抗主帅之令,而后又执意宴请我军,令得我军无法于秦临乐兵马南下之前抵达战场、阻截秦临乐兵马。”
“以至于燕军不得不独自对抗秦临乐大营!”
“还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李牧所部行军速度确实慢于寻常,却不能做的太过分。
如果燕王喜没有强留李牧等代国将领宴饮,李牧所部必然将在秦临乐大营兵马前往易城的路上对秦临乐兵马进行阻截。
但偏偏,燕王喜将战场视作朝堂,两度坚决邀请李牧宴饮,以至于李牧所部‘遗憾’的错失战机。
此事传扬出去,天下人都没法因此怪罪李牧!
李牧嘴角浅浅扬起:“兵贵神速的道理,本将早已明告燕王。”
“此战我军最大的优势就是时间,这个道理本将亦早已明告燕王。”
“沙场之上,战况瞬息万变。”
“前几日还镇守临乐的秦杨翁子突然南下易水长城实在是沙场常事。”
“燕王自诩懂得军略,又坚决如此行事,想来燕王定是有自己的道理。”
李弘、孙奕等一众将领齐齐失笑。
燕王能有什么道理?
恐怕只剩下舍己为人的道理了!
唯有马服寻依旧心有担忧:“燕军虽然拥兵三十五万,理应不会速败于秦杨翁子之手。”
“然燕军孱弱、燕将无能,恐难完成主帅将令、攻破易水长城。”
“若如此,我军如何与齐军合兵啊!”
李牧眼底闪过几分无奈:“于易水长城合兵乃是上上策,但与齐合兵之地却并非易水长城一处。”
“今秦杨翁子已经放弃了临乐大营,可见秦军已经基本放弃了督亢之地,则督亢之地东侧的防备亦会颇为稀疏,当得为合兵坦途。”
杨端和所部的战略转移让李牧可以直接杀穿督亢之地与齐军完成合兵。
如果有的选,李牧却着实不希望选择这条费时费力的路线。
但李牧更不敢奢望燕王喜能率领燕军凿穿易水长城!
心中轻叹间,李牧沉声开口:“传本将令!”
“着令都尉孙奕率本部兵马围攻临乐,余下各部随本将急行转进东南,目标文安城!”
“传令齐军!”
“大军转进向北,与我军于文安城合兵!”
——
秦王政十六年十月十七日。
易城北城门外。
“冲杀!我军兵力五倍于敌,必可拿下此城!”
“先登攻城!退后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