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三只是善意地拍了拍贾似道的肩膀,说道:“哥们,你入行还太浅,很多东西还不明白不要说是你了,就是一些入行好几载的行家,轻易也不会触碰字画这一大项,你以后啊,慢慢就会明白的” 不说别的,就是阿三和阿丽经常挂在嘴上的宫廷造办处,贾似道就只知道个大概,并不十分的清楚,这么一趟省城之行下来,贾似道的眼界无疑开阔了很多毕竟,以前的时候也仅仅是局限于临海城这么个小地方,再就是网络上的一些资料,相对的,对于收藏的人、社会上收藏的状态,却不甚了解 就好比嫣然的那支白玉如意,如果没有阿三事前的一番背景的交代的话,贾似道即便是仔细地上手了,也不太可能会有太深刻的认知缺少了历史知识的积淀,不闹出一些笑话来,就算是不错了 但是,具体到每一个工种的细节,很多赝品因为没有一个真实的传承历史,往往会露出一些作假的蛛丝马迹,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硬伤’比如有人拿出一个珐琅彩的瓷器,说是顺治朝的,那么,你看都不用看,就可以知道这东西肯定假 顺治皇帝可是在康熙帝之前 这就是明显的传承错误 都说中国地大物博那没错但任何东西地出现肯定是和当时地大环境有关地就好比历史上不可能凭空就出现瓷器总需要先有陶有了釉有了可以烧造高温地窑等等先决条件才会有了瓷器地繁荣要不让你去古代凭空搞个宇宙飞船出来? 贾似道翻看了一些资料之后自然是看到不少这样地打眼地例子说出来能怪谁?只能怪自己学艺不精了 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再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全部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再转而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之上无论是创烧还是衰落都只局限于宫廷之中供皇室使用是‘庶民弗得一窥’地御用品 贾似道就对着电脑屏幕上的那精美绝伦的瓷器图片,有着说不出的向往奈何没钱没眼力没机遇,只能是干过眼瘾了 当然,精神力的锻炼,贾似道也一直没有落下,这可是他安身立命,发财过上好日子的根本 而阿三,来得也不再如先前那般勤快,据阿丽所说,似乎阿三在嫣然的面前碰了个不大不小的钉子贾似道琢磨着,阿三该不会是去表白了吧? 不过,对于别人的伤疤,贾似道是不会去揭的,也就没怎么去在意阿三最近一段时间的动向了只是偶尔通通电话,问声好什么的结果,没过几天,却是得到阿三重新有了追求对象的消息,一时间让贾似道有些苦笑不已再看看自己,还是形影孤单呢,是不是也该认真地去找一个了? 而时间毫不犹豫地翻过了六月,贾似道请好了假,稍作准备,独自前往云南! 贾似道只能是先奔着宁波而去,转道昆明,几个小时云里雾里的,倒也还算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