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31章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
半个多月总计开了两次会,一次讨论炉型设计,一次讨论炉体的结构优化。
虽然不能说没有收获,但并没有满足叶朱培心中的期待。
李暮笑了笑,道:“叶所长您先别着急,我已经整理出了研究的框架。”
“炉体、转炉倾动系统、氧枪升降系统、供氧系统、给排水系统、给料装置、汽化除尘系统、起重设备等等。”
“这些是建成顶吹氧气转炉转炉车间必要的设备。”
一边说,他一边拿起一根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各个设备的草图,然后把它们的工序和流程注明。
简洁、明了、高效。
整个工艺流程,包括辅助工作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就能炼出300吨的钢。
台下提问的叶朱培眨了眨眼睛,目光满是茫然。
他就是想问问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怎么就直接得到了整套方案?
其他专家和教授也差不多,不是才解决炉型和炉体的问题嘛,咋一下就把框架搭了起来。
“这是详细的设计图和原理介绍,大家互相传阅一下。”看着众人忽然沉默不语,李暮从口袋里掏出厚厚的一沓稿纸,放在桌上。
边上旁听的几个研究生连忙上前分发稿纸。
叶朱培看着稿纸上密密麻麻的设计图、公式和原理,眼中更加惊讶,忍不住问道:“这都是你一个人完成的?”
“嗯,还有待完善,希望各位多多指教。”李暮谦虚道。
张教授赞叹道:“果然啊,我就说你怎么可能10几天没一点动静,原来是憋着现在放个大的!”
“这么多的内容,要多少时间精力才能想出来,难能可贵!”边人立刻又专家跟着夸赞道。
“可不是,天赋好,还肯努力,还年轻,有他在,我们国家未来的重工业发展,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
面对众人的夸赞,李暮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让他们更加欣赏。
不过,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又放到了稿纸上面。
哗哗的翻页声在会议室里不断响起,一众教授人手一个笔记本,拿着尺子就地开始验证和演算。
……
三个小时后。
叶朱培和张教授几乎先后抬起头。
“设计图的结构、原理这些都没有什么大问题。”叶朱培说完,又沉声道,“不过却又一个致命的缺陷。”
“那就是不少材料我们现在还无法量产,有些甚至只能在实验室制作。”
“这个方案虽然可行,但在短时间内,想实现恐怕不容易。”
他的话得到所有人的点头认可。
闻言,李暮稍稍有些意外,不过细想一下,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他跑了半个月得到的信息,当然不可能多过这些在钢铁冶金领域浸淫多年的教授,有疏漏很正常。
“谢谢叶所长,是我学艺不精。”李暮道。
叶朱培笑道:“怎么能是学艺不精,你只是缺少对我们国家基础工业的了解,这很正常。”
“毕竟伱还是学生,甚至才读大二。”
听到这里,会议室内的不少专家和教授觉得有点心梗!
想想自己读大学时……
所以,这就是名垂青史的天才,和普通学者的区别吗?
“当然,也不是没有补救的方法。”叶朱培继续道:“虽然有一些材料和工艺都还没有实现,但不代表实现不了。”
“只要有足够的人手,我相信还是能很快把问题解决的。”
闻言,张教授立刻道:“我这就去和院长说,请他向文教部申请,调集咱们京大所有相关专业的教授都来参与研究。”
一机部方面的专家同样道:“我们这边也会和领导商量,把能够动用的人,全部都调到京工院来。”
两边说完,又将目光看向叶朱培。
后者立刻笑道:
“托他的福,化工冶金研究所的研究任务提前被完成。”
“现在整个研究所不少人都还是闲置状态,没有摸索出新的研究方向。”
“既然有现成的,那么我们就占一占这个便宜。”
随后,会议暂停,各方都开始到处摇人。
文教部紧急下发文件,让京都内所有工科大学钢铁冶金方面的教授火速前往京工院。
京都外的一些知名权威教授也发了电报,邀请他们参与实验。
一机部丘领导更是大力支持,把全国各地一机部的宝贝专家都调进京。
至于化工冶金研究所,第二天叶朱培就带着十几个研究员,进驻京工院的研究室展开研究。
……
没过几天,京工院小小的一间会议室内,就聚集着近八十位来自不同地方的,钢铁冶金领域的权威专家和教授。
他们被紧急召集而来,还没正式开始,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讨论起研究的事。
这种吵闹直到李暮走进会议室,才渐渐平息。
不少人看着年纪轻轻地李暮站在发言台上,俱是面露古怪。
有个好心的三东专家还好心地提醒道:
“你是那个教授的学生,怎么这么不懂事,快下来。”
李暮对着提醒他的教授笑了笑,然后拿起话筒道:“各位专家教授大家好,我是李暮,接下来我会把300吨顶吹氧气转炉车间的设计资料交给大家。”
说完,他便示意边上张教授的几位学生将早就写好的资料发下去。
不过比起他的平静,下面就炸开了锅,不少专家和教授纷纷向京工院的人询问:
“你们京工院钢铁冶金的领头人是这个年轻人?”
“不可能吧,他才多大,怎么可能做出顶吹氧气转炉!”
“张教授,你快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
一阵吵嚷过后,很快,这些不明情况的人就从京工院这边教授口里知道了关于李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