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62章 阿黎生女
陈凡私人账户上还有 10亿美刀,这笔钱一直都没动用,就等着砸进小鬼子家里,狠狠地捞一笔出来。
星火投资的账上却没有多少钱。
之前调动的资金,都用来买地、买房,如今最重要的资产就是 25宗土地和 9800套房产。
随着楼市复苏,短短几个月内,价格已经涨了三成不止。
随着楼市上涨,房产属于优质资产,抵押也相对容易,各家银行都抢着要,给的价格都相对较高。
各家银行评估之后,最终给了 60亿港币的额度。
除此之外,星火地产 60%的股份、唐人街超市,以及陈凡的私人豪宅,也拿到 110亿港币的贷款额度。
合计 170亿港币,全部兑换美刀就是 21.8亿美元,加上私人账户上的钱,一共 31.8亿美刀。
“还是有点少!”
陈凡叹了口气,像电讯、电力、煤气、港口等企业都是优质资产,但已经抵押给汇丰,没办法二次借贷。
至于内地投资的产业,陈凡没打算动,以目前的情况,这些产业要在香江这边拆借外汇仍相对困难。
不过有 31.8亿美刀,也差不多够:“全部贷出来,尽快到账,全部兑换成日元,进入日本市场。”
日元,就是收割小鬼子的第一刀。
目前 1美刀可以兑换 250日元,等广场协议签订之后,日元就大幅升值,到 1988年就变成 1美刀兑换 120日元。
三年之内,哪怕陈凡什么都不干,以锚定美刀计算,单纯赚汇率差,这笔钱都能翻一倍多。
“等会儿我就联系各家银行,不过这些都要您签字,您看约哪一天合适?”余静询问。
“越快越好,最好定在明天。”
“好的,陈总!”
余静转身出去忙活,周文雅留下来,泡了一壶茶才转身出去。
老先生一直到这会儿才开口:“你小子盯上小鬼子?以当前局势,小鬼子的产业发展,仍然十分迅猛。”
“就是因为迅猛,才有缺口。”
陈凡掏出香烟,给老先生点上:“小鬼子的发展很快,出口竞争力非常强,每年都能从老美那边赚回大笔的钱。”
“不仅是老美,对欧洲也是一样,贸易顺差占比很大。”
“无论是老美,还是欧洲,都不会允许的,小鬼子又是老美的干儿子,肯定会把小鬼子端上桌分掉。”
广场协议就是这么诞生的。
欧美为了提高自家产品的竞争力,逼迫小鬼子同意,大家一起抛售美刀、买入日元,让日元升值,以此抬高倭国产品的成本。
老先生果然非常人,很多头衔都是“国”字头的,陈凡就起了个头,老人家就侃侃而谈,抛出很多观点。
假设陈凡说的成立,小鬼子的产业未来发展最快的,将会是地产、科技、医疗、快消、可选消费等领域。
听完老先生的分析,陈凡不得不拜服,自己是仗着上辈子了解的信息,老爷子是全凭本事分析,且全部是正确的。
牛人跟普通人就是不一样!
跟老先生一比,陈凡觉得差距不是一般的大,自己也就仗着活了两辈子,有着“先知”的优势而已。
正如老先生说的一样,未来这些领域的股价都要起飞。
最夸张的整个日股,到 1989年底,股市总价值就超过 gdp,并且跑赢美股,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证券交易市场。
反正到处都是泡沫!
跟老先生聊过之后,陈凡又把周文雅喊进来:“内地过来的这批人尽快办理香江居住证,再去办理倭国的签证。”
吩咐下去,陈凡又忙了几天。
等跟各家银行的贷款协议敲定,资金全部落实之后,陈凡就不怎么再来公司,搞得曹洋极度纳闷。
老板是这么当的?
自己这个临时工还在当牛做马,当老板却看不到人影,这小子就不怕底下的人把钱坑走?
几天之后,曹洋就不这么认为。
完全熟悉工作之后,了解整个公司的运作,曹洋有种熟悉的感觉。
“这不就是社团的运作模式?”
“是修改过,但大体上没有改变,现在只有余静一位副总,再补上两个,整个体系就完善了。”
“这小子真鸡贼!”
“当初说的搞扶贫项目,他是拿社团当实验对象,研究出整套的管理体系,算起来他赚大了。”
曹洋终于明白,自己就是牛马!
当初社团所有人都是陈凡的牛马,虽然赚到钱,但跟陈凡的收获比起来,简直九牛一毛。
对此,曹洋只能服气!
难怪陈凡能成功,看事情的眼光就比自己长远,谁能想到大学的社团,最终会成为企业管理的实验模型。
感慨之余,曹洋也没忘记工作、学习,上头为了培养他们,可是拿出 2亿美刀给他们练手。
这是一笔无法想象的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