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月,纽约,华尔街。何明远从家族借了1亿美元来到这。 寒风凛冽,纽约证券交易所内人声鼎沸,交易员们疯狂地叫喊着数字,电子屏幕上的红绿数字不断跳动。没有人注意到,角落里坐着一个年轻的亚洲面孔——何明远。 他只有20岁,却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黑色风衣,金丝眼镜,手里捧着一杯黑咖啡,目光冷静地扫过行情屏幕。 “买入标普500指数期货,杠杆20倍。”他对着电话轻声说道。 电话那头的经纪人愣住了:“先生,现在市场情绪低迷,分析师普遍预测——” “执行。”何明远淡淡地打断,挂断了电话。 没人知道,这个年轻人从哪里来,家族给了他1亿美元,就是何大清让他这个孙子来M国“练手”。 更没人知道,他手里握着一套自创的算法模型,能预测市场波动。 三天后,美联储突然降息,股市暴涨。 何明远的账户,1亿美元变成了3亿。 何明远没有停下。 他像一只幽灵,游走在纽约、芝加哥、伦敦的金融市场之间。 1月15日,他做空原油期货,48小时后,中东局势突变,油价暴跌,盈利2亿。 1月28日,他押注日元升值,R国央行意外干预汇率,再赚1.5亿。 2月10日,他狙击英镑,YJ国央行被迫调整利率,账户突破8亿。 华尔街开始恐慌。 “有人在操纵市场!”高盛的交易主管怒吼。 “这不可能!没人能预测得这么准!”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脸色苍白。 《华尔街日报》的记者莎拉?威尔逊开始调查这个神秘的“东方幽灵”。 但何明远早已布下迷阵——他用数十个离岸账户、假名、空壳公司掩盖行踪。 1989年3月,黑色星期一周年纪念日前夕。 华尔街风声鹤唳,分析师们预测市场可能再次崩盘,各大基金纷纷减仓避险。 何明远站在曼哈顿的高层公寓里,俯瞰整座城市,嘴角微微上扬。 “明天,就是收割的时候。” 当晚,他通过特殊渠道得知——一家顶级国防承包商即将爆出财务丑闻。 3月14日,股市开盘暴跌。 何明远早已布局10亿美元空头头寸,市场每跌1%,他的利润就飙升数千万。 但就在午盘最低点时,他突然反手做多! “疯了!市场还在跌!”经纪人惊恐地打电话给他。 “再加20倍杠杆。”何明远平静地说。 下午2点,白宫突然宣布经济刺激计划,股市惊天逆转,单日涨幅创纪录! 何明远的账户数字疯狂跳动——20亿、30亿、40亿……最终停在52亿美元! 3月15日,纽约港。 何明远站在一艘即将离港的货轮甲板上,海风吹拂着他的黑色风衣。 他的行李很简单: - 一台清空的笔记本电脑 - 几本写满数学公式的笔记本 - 一张去往瑞士的单程票 他掏出一枚摩根银元——这是他在华尔街赚到的第一笔利润买的纪念品。 轻轻一弹,硬币划出一道弧线,落入海中。 “再见了,华尔街。” 第二天,整个美国金融界炸了锅。 - SEC(M国证监会)紧急调查,却发现所有账户都是空壳公司。 - FBI介入,但线索全部指向不存在的虚拟人物。 - 《华尔街日报》头版头条:《谁是“金融幽灵”?》 莎拉?威尔逊疯狂追踪,却只找到一张模糊的监控照片——一个亚洲年轻人的背影,消失在纽约港的晨雾中。 十年后,有人在瑞士苏黎世的一家私人银行里,听说一个神秘的东方富豪,掌控着数百亿资产,却从不露面。 二十年后,华尔街仍流传着那个传说——1989年,一个20岁的中国天才,用1亿美元血洗金融市场,然后……人间蒸发。 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他,成了华尔街最大的谜团。 南锣鼓巷97号何家大院的书房里,檀香袅袅,厚重的红木门紧闭着,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喧嚣。何大清坐在主位上,手指轻轻敲击着黄花梨木的桌面,目光扫过围坐在长桌旁的每一个人——何雨柱、王泽、任小川、朱聿修、胡逸尘、秦京茹、娄晓娥、尤凤霞、于莉、何雨水、何雨燕、何雨欣、何雨萌、何雨梁、何雨亭、何明远。这些都是何家真正的核心,掌握着家族最隐秘的力量。 "今天叫大家来,是要决定一件关乎何家未来几十年兴衰的大事。"何大清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静谧的书房里显得格外清晰。 何雨柱微微皱眉,作为长子,他掌管了何氏集团的餐饮业,他知道父亲要说什么。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瞥向坐在角落里的何明远——那个年仅二十岁,却已经在华尔街掀起惊涛骇浪的儿子。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决定,"何大清顿了顿,目光坚定,"让明远接任下一代何家家主。" 书房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何雨萌手中的茶杯差点滑落,朱聿修的手指停在了半空,就连一向沉稳的何雨水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爸!"何雨柱第一个开口,声音里却没有惊讶,只有深思熟虑后的平静,"您确定吗?明远还这么年轻。" 何大清看向孙子何明远,眼中流露出赞许:"正因为他年轻,才有足够的精力带领何家走向新的高度。" 何明远坐在角落的阴影里,修长的手指交叉放在膝上,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只有那双眼睛,漆黑如墨,深不见底,偶尔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你们都知道那件事。"何大清环视众人,"一亿美元,三个月,华尔街金融市场被血洗。这不是运气,是实力。" 何雨水轻轻点头,她记得那天深夜接到华尔街紧急电话时的震惊。当时年仅二十岁的何明远,用一亿美元本金,通过一系列精准到令人发指的操作,让数家对冲基金濒临破产,华尔街哀鸿遍野。而知道这件事的,只有此刻书房里的这几个人。 "可是父亲,"何雨柱犹豫着开口,"明远毕竟不是长子长孙,按照传统..." "传统?"何大清轻笑一声,"要是把这位置传给你这长子,何家不得乱了”何雨柱顿时一脸黑线,自己的爸爸哟,我也是五十岁的人了,就不能给我点面子。可是他知道父亲说的是实话,可是何明远是自己的三儿子,总得谦让一下不是。 何大清接着说:“何家能有今天,靠的是打破传统。我们何家原来就是个厨艺传承,现在不也当官和经商,不也是打破了传统?" 何雨水若有所思地看向何明远:"聋老太太生前说过,明远这孩子'眼中有火,心中有冰',果然没错。" 提到已故的聋老太太,书房里的气氛为之一变。那位活了近百岁的老人,是四合院的老祖宗,是一代的智者,她生前对何明远的偏爱和预言,如今看来竟如此准确。 何大清的目光变得深远:"老太太临走前拉着我的手说,'大清啊,明远这孩子不一般,你要好好看着他成长'。我当时不明白,现在我懂了。" 王泽清了清嗓子:"我支持老爷子的决定。明远在金融方面的天赋无人能及,而何家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在金融领域的突破。" "但是家族事务不仅仅是金融投资,"何雨亭谨慎地提出疑问,"还有人脉关系、政商平衡..."其实何雨亭一直是希望自己的哥哥何雨梁当这个家主的。 一直沉默的何明远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得如同一潭深水:"三叔,您上周与国土资源部李副部长的会面,谈的是北郊那块地想变为军事用地吧?" 何雨亭猛地抬头,眼中满是震惊:"你怎么知道?这次会面是绝密的!" 何明远微微一笑:"李副部长有个习惯,每次重要谈判前都会去东城区那家老茶馆喝一壶碧螺春。那天我正好也在。" 书房里再次陷入寂静。何明远展现出的情报网络和人脉关系,已经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何雨梁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走到父亲面前:"父亲,我支持您的决定。"他转向何明远,眼中是长辈对晚辈的期许,"我走的是仕途,现在是昌平市市委书记。如果做了家主,确实会受到太多掣肘。明远接手何氏集团,才能真正放开手脚,带领家族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何大清满意地点点头,看向其他成员:"你们呢?" 何雨水第一个举手:"我同意。"接着是任小川、朱聿修、胡逸尘,最后连最犹豫的何雨亭也缓缓举起了手。 "好,那就这么定了。"何大清拍板,"从今天起,明远将逐步接手家族核心业务。你们几位姑夫还有雨梁负责政商关系的过渡,晓娥、凤霞你们协助明远熟悉家族在海外的人脉网络。" 何明远站起身,向在座的长辈们深深鞠了一躬:"明远必不负众望。"喜欢魂穿何大清之娶淮菇为傻儿子改命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魂穿何大清之娶淮菇为傻儿子改命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