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初的甘省,寒风凛冽,铅灰色的天空低垂,仿佛随时会压下来。何大清透过车窗望着外面萧瑟的景色,心中百感交集。他紧了紧身上的中山装,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公文包的边缘。 "何省长,前面就到省委大院了。"坐在副驾驶的黎文明转过头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范书记他们应该已经在等着了。" 何大清点点头,目光重新投向窗外。接到调令,他心里不是没有犹豫。但组织上的安排,他向来是无条件服从的。 车队缓缓驶入省委大院,何大清一眼就看到了站在最前面的那个高大身影——省委书记范大志。他看上去五十出头,浓眉大眼,身板笔直,一身深蓝色中山装穿得一丝不苟,站在那里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车刚停稳,范大志就大步迎了上来。何大清迅速整理了一下衣领,推门下车。 "黎部长,一路辛苦了!"范大志热情地握住黎文明的手,然后转向何大清,眼神中闪过一丝何大清读不懂的复杂情绪,"这位就是何大清同志吧?欢迎欢迎!" "范书记好。"何大清伸出手,两人的手在空中相握。他感觉到范大志的手掌宽厚有力,握得很紧,但又不失分寸。 范大志身后站着十几位干部,他一一为何大清介绍:"这是省人大主任王志强同志,这是省政协主席刘国栋同志,这是省委副书记马向前同志..." 何大清与每个人握手致意,脸上始终保持着得体的微笑。他能感觉到这些人的目光中带着审视、好奇,甚至还有几分怀疑。毕竟,一个外来的"空降兵",突然成了他们的二把手,任谁心里都会有些想法。 欢迎仪式简短而庄重。随后,一行人移步省委会议室,召开省委扩大会议。 会议室里暖气开得很足,何大清脱下外套挂在椅背上,坐在了范大志左手边的位置。他环顾四周,会议室里坐满了人,每个人的表情都严肃而专注。 范大志清了清嗓子,会议正式开始。 "首先,我代表甘省省委、省政府,对中央组织部黎文明副部长亲临我省表示热烈欢迎!对何大清同志来我省工作表示热烈欢迎!" 掌声响起,何大清微微欠身致意。 "下面,请中央组织部干部二局局长张明同志宣读中央决定。" 张明站起身,从文件夹中取出一份文件,声音洪亮地宣读:"经中央研究决定,任命何大清同志为甘省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提名为省长候选人..." 何大清端坐着,目光平视前方,但能感觉到所有人的视线都集中在他身上。这份任命书意味着什么,他心里很清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接下来是前任省长的离任讲话。老省长头发花白,声音有些哽咽:"在甘省工作的这些年,我深感责任重大...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何大清注意到范大志的表情变得柔和,轻轻拍了拍老省长的肩膀。这个细微的动作让他对这位省委书记多了几分好感。 轮到何大清发言时,他站起身,声音沉稳有力:"感谢组织的信任,我深感责任重大。甘省是革命老区,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将虚心学习,尽快熟悉情况,与范书记和各位同志一道,为甘省的发展贡献力量..." 他的发言简短务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透着一股实干家的气质。范大志在一旁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最后,黎文明代表中央讲话,对甘省领导班子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晚宴设在省委招待所。菜肴不算丰盛,但很精致,显然经过了精心准备。何大清单独坐一桌,范大志、黎文明和其他几位主要领导陪坐。 "何省长,尝尝这个,我们甘省的特色羊肉。"范大志亲自为何大清夹了一块肉,态度亲切而不失分寸。 "谢谢范书记。"何大清尝了一口,肉质鲜嫩,没有膻味,"确实不错。" 酒过三巡,气氛渐渐热络起来。黎文明似乎有意让何大清和范大志多交流,找了个借口提前离席。其他领导也识趣地陆续告辞,最后只剩下范大志和何大清两人。 "何省长,要不要到我办公室坐坐?"范大志提议道,眼中带着真诚的邀请。 何大清点头同意。两人离开餐厅,穿过安静的省委大院,来到范大志的办公室。 办公室不大,但整洁有序。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挂着一幅甘省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种符号和笔记。书架上整齐排列着各类书籍,其中不少是关于经济建设的专着。 范大志亲自泡了两杯茶,递给何大清一杯:"尝尝,这是我们甘省特产的苦荞茶,味道有点特别。" 何大清接过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苦涩中带着一丝回甘:"很有特色。" 两人沉默了片刻,范大志突然开口:"何省长,你知道为什么是你来甘省吗?"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何大清放下茶杯,目光坦然:"组织安排,我服从分配。" 范大志笑了:"组织安排没错,但推荐你来的人,是我。" 这个答案显然出乎何大清的意料,他的眉毛微微挑起:"范书记的意思是..." "我们范家在甘省经营了几十年,"范大志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我父亲,我叔叔,都为这片土地倾注了心血。可是甘省依然贫困落后,我们愧对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啊。" 何大清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 "直到去年,我在何家村看到了希望。"范大志的眼中闪烁着光芒,"那个小村庄的变化让我震惊。后来我调查一翻,才发现你在昌平创造的奇迹——短短几年,工业产值翻了五番,农民收入大幅提高..." 何大清谦虚地摆摆手:"那都是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不,是你的能力。"范大志直视着何大清的眼睛,"我调查过,你在昌平推行的'因地制宜'发展策略,注重实效,不搞花架子,这正是甘省需要的。" 何大清这才明白自己调任背后的缘由:"所以范书记向中央推荐了我?" "不只是我,"范大志点点头,"我们范家上下一致认为,你是改变甘省命运的关键人物。首长也很赞同这个想法。" 何大清陷入沉思。他没想到这次调动背后竟有如此复杂的考量。范大志的坦诚让他感到意外,也让他对这位省委书记多了几分敬意。 "范书记,甘省的现状如何?"何大清决定开门见山。 范大志叹了口气,走到地图前:"你看,甘省地处内陆,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几乎为零。去年全省GDP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三..." 随着范大志的讲解,何大清对甘省的情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问题确实很严峻,但并非没有希望。 "何家村的经验证明,即使在最困难的地方,只要方法对路,也能有所作为。"何大清沉思道,"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两人越谈越投机,从农业发展谈到工业布局,从基础设施建设谈到人才培养。范大志对何大清提出的"因地制宜、分步推进"的发展思路十分赞同。 "何省长,我向你保证,"范大志郑重地说,"在发展方向上,省委一定会全力支持你的工作。我们范家在甘省还有些影响力,会为你扫清障碍。" 何大清感受到了对方的诚意:"范书记,我一定竭尽全力,不负重托。" "我有个不情之请,"范大志犹豫了一下,"私下里,我们能不能以兄弟相称?你叫我老范,我叫你老何。这样工作起来更顺心。" 何大清愣了一下,随即会意地笑了:"好,老范。" "老何!"范大志大笑起来,伸出手,"为了甘省的美好明天!" 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何大清能感觉到,这不是官场上的客套,而是一个志同道合者的真诚相托。 窗外,寒风依旧呼啸,但办公室里的气氛却温暖如春。两位领导人的手握在一起,仿佛预示着甘省即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春天。喜欢魂穿何大清之娶淮菇为傻儿子改命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魂穿何大清之娶淮菇为傻儿子改命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