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 御书房内,烛火通明,案几上堆满了各地送来的奏报。崇祯的眼睛布满血丝,但依然一份一份认真批阅着。 "陛下,该歇息了。"方正化端着一碗参汤,恭敬地站在一旁。 崇祯抬头,疲惫地揉了揉眼睛:"西北战事如此紧要,朕怎能安睡?" "陛下操劳国事,已经三日未眠,若是累垮了龙体,才是天下之大不幸。"方正化劝道,"况且孙督师用兵如神,陛下已调拨了充足的粮草军械,又有新式火器相助,定能大获全胜。" 崇祯接过参汤,一饮而尽:"朕不是不信任孙传庭,只是此战关系重大,容不得半点闪失。若是流寇不灭,西北不靖,朕如何能安心对付后金?" 方正化沉吟片刻:"陛下所虑极是。不过,臣以为,眼下更应关注京城和江南的稳定。" 崇祯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你说得对。传旨,命京营加强戒备,五城兵马司日夜巡查,严防有人趁机作乱。" "臣遵旨。"方正化躬身应道,随后又道,"另外,户部尚书已按陛下旨意,命皇家票号增加粮食收购,稳定京城粮价,防止因战事引发恐慌。" 崇祯点点头:"很好。江南那边情况如何?" 方正化面色微变:"回陛下,江南虽表面平静,但暗流涌动。据密报,苏州、杭州一带的部分士绅仍心怀不轨,趁着朝廷主力西调,暗中串联,似有异动。" 崇祯眼中闪过一丝寒光:"这些人,真是不知死活!靖南之役后,朕本想既往不咎,给他们一条生路,没想到他们竟敢再起异心!" "陛下息怒。"方正化连忙劝道,"臣已命锦衣卫密查,已掌握了主谋名单。" 崇祯冷笑一声:"好,传朕旨意,命南直隶总督秘密拘捕这些人,暂且囚禁,不要声张。等西北战事结束,再一并处置!" "臣遵旨。"方正化应道,随后又道,"另外,臣已派人给江南各地士绅发去密函,警告他们不得在此时生事,否则后果自负。" 崇祯满意地点点头:"做得好。对了,徐光祚和宋应星那边如何?" 方正化道:"回陛下,徐大人和宋大人已按陛下旨意,制定了应对突发灾害的预案。格物院和军械总局都有人日夜值守,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天灾。" 崇祯长舒一口气:"如此甚好。朕就怕天谴降临,影响战局。" 正说着,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内侍快步进来:"陛下,西北前线八百里加急!" 崇祯猛地站起身,接过军报,迅速拆开。看完后,他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怎么了,陛下?"方正化紧张地问道。 崇祯将军报递给他:"流寇主力已向潼关集结,人数超过十万,孙传庭请求增援。" 方正化看完军报,沉思片刻:"陛下,臣以为不必过虑。孙督师此言,不过是为万全之策。以督师的能力和我军的装备,对付流寇绰绰有余。" 崇祯点点头:"朕也这么想。不过,还是传旨兵部,再调拨五千京营精锐西进,以防万一。" "臣遵旨。"方正化应道。 崇祯踱步到窗前,望着夜空中的繁星:"方爱卿,你说,此战我军能胜吗?" 方正化坚定地道:"陛下,此战我军必胜!孙督师用兵如神,我军装备精良,又有陛下神威加持,区区流寇,岂能抵挡?" 崇祯微微一笑:"但愿如此。若能平定西北,朕就可以全力对付后金了。" 方正化道:"陛下高见。后金虽强,但我大明国力日渐恢复,只要内患平息,外敌自然可破。" 崇祯点点头,突然想起什么:"对了,郑芝龙的水师训练得如何了?" 方正化道:"回陛下,郑芝龙已将原有水师整编为皇家水师南洋舰队,虽规模不大,但战力不俗。据报,已在东南沿海剿灭了数股海盗,颇有成效。" 崇祯满意地点点头:"很好。待西北平定后,朕要重点发展水师,不能让倭寇和红毛鬼为所欲为。" "陛下远见卓识。"方正化赞道。 南京,一座富丽堂皇的宅院内,几名衣着华贵的士绅正在密谈。 "诸位,朝廷主力西调,正是我等行动的好机会啊!"一名瘦削的中年士绅低声道。 "吴兄此言差矣。"另一名白须老者摇头道,"靖南之役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朝廷虽主力西调,但京营和锦衣卫仍虎视眈眈,我等轻举妄动,无异于自取灭亡。" "李老所言极是。"一名身着锦袍的富商附和道,"况且,皇家票号和新税制已开始实施,民间反应尚可,我等若在此时生事,恐怕难以得到百姓支持。" 吴姓士绅不甘心地道:"难道就这样坐视朝廷蚕食我等利益?" 正说着,一名家丁匆匆进来,递上一封信:"老爷,刚收到一封密函。" 吴姓士绅接过信,拆开一看,顿时面色如土。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怎么了,吴兄?"众人关切地问道。 吴姓士绅颤抖着将信递给众人:"诸位请看。" 众人传阅后,皆面色大变。信中赫然写道: "吴某人,朝廷已知悉尔等密谋不轨之事。念在尔等尚未实施,姑且不究。然若再有异动,必以谋逆论处,诛九族!" 落款是"钦差大臣"五个大字,盖有朱红色官印。 "这...这..."吴姓士绅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话来。 白须老者长叹一声:"看来朝廷早有防备。诸位,还是安分守己为好。" 众人面面相觑,最终都默默点头。 吴姓士绅苦笑道:"也罢,今日之会就此作罢。诸位请回吧。" 众人纷纷告辞,原本的密谋就此流产。 京城,皇宫内。 崇祯正在与徐光祚、宋应星商议应对天灾的预案。 "陛下,臣已命各地方官备足救灾物资,一旦发生水灾或地震,可立即救援。"徐光祚恭敬地道。 宋应星补充道:"格物院也研制出了一种新型水车,可快速排水,已在江南水患频发地区试用,效果良好。" 崇祯满意地点点头:"二位爱卿辛苦了。朕就怕在西北大战期间,天谴降临,影响战局。" 徐光祚道:"陛下勿忧,有备无患。况且,自陛下推行新政以来,民心所向,天道昭昭,天谴之说,或许只是虚妄。" 崇祯苦笑道:"但愿如此。只是朕总觉得,这次西北大战,关系重大,容不得半点闪失。" 宋应星道:"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崇祯道:"但说无妨。" 宋应星道:"臣以为,所谓天谴,不过是自然规律使然。只要我们掌握其中道理,未必不能趋利避害。就如同格物院研制的避雷针,可防雷击;水车可排涝;高产作物可抗旱。这些都是人力可为之事。" 崇祯眼前一亮:"宋爱卿此言甚是。人定胜天,或许正是如此。" 徐光祚也点头道:"陛下圣明。只要我们尽人事,听天命,何惧天谴?" 崇祯站起身,望向窗外:"但愿西北战事顺利,孙传庭能给朕一个大胜!"喜欢魂穿崇祯:我激活暴君模拟器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魂穿崇祯:我激活暴君模拟器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