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辛苦了。我今晚也不睡了,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咱一块把邮车守好。”唐植桐主动放弃休息,谁都不想这种事发生,希望一路平安吧。
唐植桐觉得自己大概猜到了原因,扒车都是往远了走的,没灯的是货车车厢概率大一点,到站不用下车,藏在里面也不用担心被发现,客车则不同了……
谢渠和余福银点点头,都没再劝,人小力微,做不了别的,只能把本职工作做好,一家老小都等着米下锅……
晚上的时候,火车在郑中市拐了弯,径直往西驶去。
兴许是邮车里一直亮着灯,门外传来的“咣当”声并不频繁,每当此时,押运员都会用手使劲拍车门,接着就是寂静。
尽管知道火车到站后,车门外大概率是不会挂着人的,但保险起见,此后每到一个站点,都是一个人开门,两个人持枪戒备,先把门拉开一条缝,与外面等待的工作人员确认外面没人后,才拉开半扇,上下邮包。
天亮后,外面没再传来动静。
唐植桐没有跟车到长安,跟谢渠、余福银打声招呼,约好下次返程的时候再一起回,提前一站下了车。
这一站在长安东边,距离华清池近一些。
唐植桐出了车站,沿大路径直往东走了一阵,趁没人的时候将随身的干粮啥的扔空间,又掏出自行车,继续往东走。
有了在泉城的教训,唐植桐在路边吃午饭的时候,长了个心眼,专挑没人的时候才拿出干粮来。
唐植桐不是不愿意帮人,但人心隔肚皮,有的人一块窝头就知足,有的人胃口就大得很,财漏了白,不好说会发生什么。
荒郊野岭,人生地不熟的,唐植桐不愿给自己招惹麻烦。
下午的时候,唐植桐远远看到骊山,分辨一下东西南北,按照自己的记忆,朝华清池骑去。
在离华清池还有段距离的时候,唐植桐将自行车收起来,跨上背包和水壶,径直走向华清池的大门。
走到跟前,唐植桐麻爪了,特么的一个游客都没有,而且没有售!票!处!
“同志,抽颗烟。”好在这里有人值班,唐植桐大方走过去,散烟套近乎。
“你是干什么的?”对方打量一下唐植桐,看着不像坏人,才接过烟问道。
“我是四九城人,过来出差。早就听说咱这边华清池非常有名,就想着过来参观一下。”唐植桐划着火柴给值班人员点上烟,态度非常亲和。
“一个烂怂华清池有什么好看的,就是杨贵妃洗澡的地方嘛。”值班人员凑上前,点上烟,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华清池名气很大,史书多有记载,他碰到过不少慕名前来的人。
“嗐,我可不是来看那个的,听说有个捉蒋亭,我是想瞻仰前人的功绩,批判运输大队长。”唐植桐谎话张口就来。
捉蒋亭最开始是有人为了拍舒服物流大队长修建的木亭子,起名叫民族复兴亭,十年后胡宗南倡议捐款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名字也随之改为正气亭。
等解放后,亭子改名为捉蒋亭,等双十二五十周年时,亭子又会改成兵谏亭……
“哦,这样啊。那你有参观券吗?”值班大哥从抽屉里掏出一沓参观券,问道。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