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仰光船厂的修建工作已接近尾声,廖铭禹不惜费大量资源积分将分基地升级,随之而来船厂的规模也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增加。
也不得不佩服基地内部建设的效率,三个干船坞基本完成,设备都已就位,其中一个已经可以开始组装船体框架。
特别是那些基地仿生技工,干活那叫一个高效,好像他们就是为此而生的,除了工作吃饭不用去想任何事情。
可因为系统的限制,他们在数量上也存在不足的情况,一座船厂的生化工人数量虽然可以达到500人,但在这个自动机械化不足的时代,很多地方还是需要人数来补足。
所以廖铭禹不得不抓紧在民间的招募,只要通过审查,条件合适的百姓都可以前往工厂工作,尽可能增加生产线的效率。
于是一夜之间,在仰光、勃固、曼德勒、这些人口较多的城市乡镇周边多出来数个临时征召点,公布的用工酬劳也是相当丰富,所以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报名和观望。
……
“昂基,你们快一点,再磨蹭就赶不上了!”
人群后方,一个干瘦的白发老者正用缅语使劲招呼,着急忙慌的往前面的报名点赶去。
“知道了,知道了…”
在他身后跟着两个头戴藤帽的年轻人,看面相很显然是兄弟二人,小麦色的肤色,虽然都有些纤瘦,不过身上的肌肉线条倒清晰分明。
“丹,快些走,不然阿爹又要不高兴了。”憨厚老实的大哥昂基有些担心父亲发脾气,急忙催促着弟弟。
只是与人群里那些跃跃欲试的缅甸人不一样,那名叫丹的少年表情散漫,满脸的不耐烦,似乎不太乐意到这里来。
“丹,快过来看看,那上面写的啥?”
老者几人好不容易挤过人群来到公示处,上面用中文和缅语写了好几行招工告示。
老者和昂基都不会识字,也就几年前,小儿子丹在勃固城里的英国人学的教堂帮忙打杂时,跟着神父学了一些识字基础,基本看得懂缅语和一些英文。
满脸不悦的丹被拉到了前面,在父亲严厉的目光中只能照着公告念了出来:
“仰光港口工厂需劳工若干,凡四肢健全,年龄合格的报名者,审查通过后即可上岗,每人每月酬劳10块,大米10公斤…”
“我滴乖…每个月十公斤大米还有油盐?”老者被这丰厚的报酬惊讶得张大了嘴巴,有些难以置信的望着自己这小儿子。
“别高兴太早,上面写的,最起码要去仰光待三个月,期间不可以回家,也不可以外出,天知道到了那边会怎么样。”
丹对这些官方的告示根本不屑一顾,语气中满是轻蔑和怀疑。
老者这时也低头思考起来,毕竟以前日本人就是这么忽悠他们这些平民百姓去做苦力开矿或者挖战壕,最先承诺的东西没有一个能兑现,反倒死了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