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七八小说网]
https://www.qibaxs10.cc/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简介
荀子(约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他是战国晚期赵国人,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有着显着贡献,所着《荀子》一书集中体现了其学术主张和理论思想。他强调“礼”在社会中的规范作用,反对孟子的性善论,首倡性恶论,注重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荀子还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和“人定胜天”的命题。
二、人物生平
1、世系与早年经历
荀子的世系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荀息。荀息的后代在晋国逐渐形成了荀氏一族。荀子作为荀氏的后裔,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对儒家经典有着浓厚的兴趣。
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国,因学问博大而声名远扬。他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这是对他学术成就的高度认可。在稷下学宫期间,荀子与当时的主要思想家田骈等人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探讨,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2、游学齐国与三为祭酒
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详细记录了荀子的生平。荀子于五十岁左右(有学者认为传抄时误将十五改为五十)始来游学于齐国。到齐襄王时代,他已成为稷下学宫中最受尊敬的老师之一,并三次担任祭酒一职。然而,后来因齐国有人诋毁他,荀子不得不离开齐国前往楚国。
在齐国期间,荀子不仅传授学问,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他提出了许多富有见地的政治主张和治国理念,受到了当时齐国君臣的重视和赞赏。然而,由于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个人性格的差异,荀子最终选择离开齐国,继续他的游学之旅。
3、入楚为兰陵令与晚年生活
离开齐国后,荀子前往楚国并得到了春申君的信任和重用。春申君任命他为兰陵(今中国山东省临沂市)县令,让他在当地施展才华。荀子在兰陵期间勤政爱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和尊敬。
然而,好景不长。春申君去世后,荀子失去了政治靠山,被免去了县令之职。此后,他便在兰陵一直居住直至去世。在晚年生活中,荀子依然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育事业。他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如韩非、李斯等,为后世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荀子的晚年生活虽然平淡但充实。他继续修订和完善自己的着作《荀子》,并传授学问给后来的学者。他的思想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儒家学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入秦与议兵赵孝成王
在荀子的一生中,他还曾入秦并对秦国政治予以肯定。他认为秦国能够连续四代取得胜利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必然的原因。同时他也对秦国重视刑法吏治、轻视仁德士君子的方略不以为然,认为这样的治国理念虽然能够取得一时的胜利但无法长久维持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此外,荀子还曾到过赵国并与临武君在赵孝成王面前议兵。他提出了许多富有见地的军事主张和战略思想,为赵国的军事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三、主要影响
二、人物生平
1、思想观点的萌芽与形成
“明于天人相分”的自然主义天道观
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国,深受稷下学宫学术氛围的影响。在那里,他逐渐形成了“明于天人相分”的自然主义天道观。荀子认为,天为自然,没有理性、意志和善恶好恶之心。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这一观点的形成,为荀子后来的性恶论和礼法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天行有常”的思想
在游学过程中,荀子深刻观察到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他提出“天行有常”的思想,认为宇宙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人不可违背这一规律,而只能严格地遵守它。这一观点体现了荀子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尊重,也为他后来的唯物主义思想提供了思想基础。
“天人相分”的思想
荀子进一步发展了“天人相分”的思想。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各有自己的规律和职分,天道不能干预人道。治乱吉凶,在人而不在天。这一观点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为荀子后来的礼法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
“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