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9章 前七下西洋,后马关条约
赵匡胤蹭的一下站了起来:“老朱你刚刚说什么?不会是开玩笑的吧?”
“我的陵墓被人盗了,而且还是被盗了好几次!”
老朱笑嘻嘻的说道:“因为我们这边的记录的确是这个样子。”
“这才几百年的时间。”
“你可以问问小朱,估计到了现代,光顾过你陵墓的人应该会更多!”
赵匡胤急忙问道:“小朱,真的假的,我的陵墓被盗过很多次?”
朱明搜索了一下。
“确实有不少人光顾过,主要也与宋朝那时候的环境有关。”
“金人南下,朝廷都搬到了别的地方。”
“原来的陵墓谁还会管。”
“被盗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放心,伱的陵墓已经保护了起来!”
赵匡胤大骂:“那个胆大包天之人,敢盗我的墓,让我抓住了,看我不弄死他!”
朱明:“隔着不少年呢,难度有点大!”
老朱安慰着说道:“谁还没被盗过,老杨比你还惨,自己都把自己的墓挖了一次。”
赵匡胤问道:“就是这个原因,你们就不修皇陵了?”
老朱:“你给他看看,你们那里是怎么保护的。”
朱明找了几个视频,赵匡胤突然觉得,还不如不保护呢。
棺材都给你撬开,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生前没见过瓷砖,死后还能用上!
“我决定了,以后我也不修皇陵了!”
“还得告诉天下人,我坟墓里面什么都没有!”
汉武帝心道不好,忐忑的问道:“我的陵墓呢?”
朱明继续搜索。
“老刘,你最好稳住,你的墓可能比老赵的光顾者还要多,你嘎了三年后,就有人买卖从你陵墓中盗出来的陪葬品,后来更是被几支大军挖盗。”
汉武帝满脸惊讶:“被大军偷盗?”
朱明:“后来有专门盗墓的军队,你应该就是被专业盗墓将领带着大军偷盗过!”
汉武帝觉得胸口有股闷气。
“谁发明这么缺德的军队,还专门挖人坟墓,不怕遭天谴吗?”
朱明:“所以说,你们埋这么多东西干什么。”
“那些吃不上饭或者没钱的大军,为了生存,盗墓也就很正常了。”
“尤其是皇陵,里面是真有宝贝!”
老杨:“哼,你要知道我的遭遇,你应该感到高兴!”
汉武帝有点好奇:“老杨,你的墓也被盗了?”
老杨:“我感觉还不如被盗了呢。”
朱明拿出视频。
看到老杨的坟墓是如何被发现。
以及整个过程。
看到两颗牙,被人参观。
顿时心里有点平衡。
汉武帝深呼吸:“老杨,不得不说,你这两颗牙齿挺漂亮!”
“我回去后就把陵墓停了,有那钱还不如用来北征匈奴呢!”
朱明:“我觉得你们还是修一个,多弄点壁画文字什么的,也得告诉后人,你们所处的时代,究竟是什么样的。”
“说不定日后还能作为景点博物馆等,带动一下当地的发展。”
提起景点,所有的皇帝都郁闷了。
杨广看着朱棣:“老弟,你们那里造船技术不错,回头我让人去跟你们学习一下。”
朱棣拍着胸膛:“大哥放心,包教包会。”
老朱问道:“你怎么想起来造船了?”
老杨:“这不是想去全世界看看,提前做好标记,到时候好去征服。”
“尤其是那些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必须占领下来!”
始皇一惊:“难怪都说你有远见,想的真远,可惜大秦现在水平有限,先处理周围再说。”
汉武帝羡慕:“我得先干翻匈奴,匈奴一日不灭,大汉难以腾出手来。”
李渊哈哈一笑:“表弟,你好好干,咱们两个情况差不多,等我收拾了世家门阀,正好可以走你的路!”
赵匡胤:“什么时候来个后代,也来援助援助自己这个开国皇帝。”
老朱拍了拍杨广的肩膀:“不愧是老杨,跟咱想的一样,我已经让人研究,能够远洋的大船了。”
“等到收拾完北方,就可以开始远洋了。”
“这一次,大明要引导大航海时代!”
朱棣嘿嘿一笑:“我手下有个能人郑和,正在准备造船航海!”
哪怕朱明历史不及格,也知道郑和是谁。
“这个郑和可是很厉害,七下西洋,去过不少地方。”
朱棣惊喜的问道:“你说的是真的?”
朱明点点头:“当然了。”
“我给你们讲一下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远航活动。
第一次航行是永乐三年。
永乐三年,郑和船队从苏州刘家河泛海到福建,再由福建五虎门出发。
抵达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地区)。
接着,郑和朝着爪哇方向航行。
船队到达爪哇时,遇到了西爪哇与东爪哇内战。
郑和登陆进行贸易,被误认为东王的军队,有170人被杀害。
第一次遇到这种事情,郑和极力保持冷静,沉着应对,此事得以和平解决。
之后又到过苏门答腊、满刺加、锡兰,最后抵达古里。
郑和代表大明,赐其王国王诰命银印,并起建碑亭,树立石碑,碑文称古里国“去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嗥同风,刻石于兹,永示万世”。
永乐五年九月二日,郑和率船队回国。
第二次航行在永乐五年
回国后不久,郑和第二次下西洋。
此次主要访问了占城、爪哇、暹罗、满剌加、南巫里、加异勒、锡兰、柯枝、古里等国。
于永乐七年回国。
这次航行过程中,郑和专程到锡兰,对锡兰山佛寺进行布施,并立碑为文,以垂永久。
碑文有汉文、泰米尔文及波斯文三种,三种文字的碑文分别针对佛陀、毗湿奴和真主表示敬意。其中汉文记有“谨以金银织金、纺丝宝幡、香炉瓶、表里灯烛等物,布施佛寺以充供养,惟世尊鉴之”等语。
此碑于1911年在斯里兰卡被发现,现保存于斯里兰卡国家博物馆中。
第三次:
永乐七年十月,郑和在回国后不久再次出发。
朱棣命正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弘、候显率领官兵二万七千余人,驾驶海舶四十八艘,从太仓刘家港启航。途径占城,宾童龙,真腊,暹罗,假里马丁,交阑山,爪哇,重迦罗,吉里闷地,古里,满剌加,彭亨,东西竺,龙牙迦邈,淡洋,苏门答剌,面,龙涎屿,翠兰屿,阿鲁,锡兰,小葛兰,柯枝,榜葛剌,卜剌哇,竹步,木骨都束,苏禄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