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曰: 烽火渐消,干戈稍住,宣王励志图邦固。内修德政整朝纲,外征戎狄开疆土。 车驾驱驰,贤臣辅护,兴衰只在君王悟。复兴盛世暂繁华,千秋功过凭人赋。 在周厉王的昏庸统治下,西周王朝陷入了吏治败坏、百姓离散的困境,国家的根基摇摇欲坠。然而,就在这危难之际,姬静登上了王位,他目光坚定,心怀壮志,决心重振西周的辉煌。 姬静深知国家的弊病所在,甫一继位,便下令修复公室,广进谏言。一时间,宫廷内外,群臣踊跃献策,为国家的复兴出谋划策。他亲自安抚百姓,让流离失所的人们重新回到家园,开垦荒地,播种希望。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宁,他还下令修缮武器,整军练武,让西周的军队重新焕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在治理朝政方面,姬静效仿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的遗风,秉持着仁德与智慧并重的原则。他及时任用了召穆公、仲山甫、尹吉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韩侯、显父、仍叔、邵穆公、张仲等贤臣,这些贤臣各有所长,忠心耿耿地辅佐着姬静。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西周王朝逐渐呈现出一派新气象,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西戎,一直是西周王朝西部边境的巨大威胁。他们时常侵扰边境,掠夺财物,让百姓苦不堪言。周宣王多次命诸侯征讨西戎,以保边境安宁。 华夏历 1872 年,姬静任命秦仲为大夫,让他率领军队征讨西戎。秦仲满怀忠诚,带着士兵们奔赴前线。然而,战争的残酷超出了想象,华夏历 1874 年,秦仲不幸战败身亡。消息传来,姬静悲痛不已,但他并没有被挫折打倒。他召见了秦仲之子秦庄公兄弟五人,给予他们七千兵卒,鼓励他们为父报仇,继续征讨西戎。 秦庄公兄弟五人深知肩负的重任,他们怀着必死的决心,再次踏上了征程。在战场上,他们勇猛无畏,指挥有方,终于击败了西戎。捷报传来,姬静大喜,封秦庄公为西垂大夫,并加封大骆犬丘的土地,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与此同时,南方的淮夷也不安分起来。他们停止纳贡,并且再次反叛西周王朝。姬静命尹吉甫向淮夷征收布帛、财宝、粮食及力役,并颁布法令,规定淮夷在经商时,不得扰乱当地的治安和市场秩序。然而,淮夷对姬静的法令置若罔闻。 面对淮夷的挑衅,姬静果断命召穆公率军征讨。师寰作为随军将领,统帅着齐、杞、莱等国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开往淮夷之地 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师寰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他的勇气激励着每一位士兵。在他的指挥下,联军势如破竹,迅速消灭了淮夷的冉、翼、铃、达四位首领。淮夷的军队陷入了混乱,纷纷溃败。联军乘胜追击,获得了大量的俘虏、牲畜及财物。 经此一役,淮夷彻底臣服于西周王朝。他们重新向大周纳贡,表示永远归顺。 在那遥远的过去,徐国于东夷之地崛起,成为一方强国。然而,在周朝的威严之下,他们遭受了连续的打击。无奈之下,徐国的一些部族被迫南迁,来到淮水流域,卧薪尝胆,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淮夷中最为强大的一支力量。 姬静,这位肩负着周朝兴衰重任的君主,坐在朝堂之上,目光凝重。他深知徐国的崛起对周王朝的威胁,于是,一场整顿军队的行动在太祖庙悄然展开。卿士南仲和太师皇父奉命集结周六师,庄重的庙宇中,士气高昂的将士们整装待发,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君主的忠诚。 姬静身披战甲,亲率大军出征。太师皇父和司马程伯休父紧随其后,旌旗飘扬,马蹄声响彻云霄。大军沿着淮水东行,一路风尘仆仆。 淮水河畔,徐国的军队严阵以待。双方短兵相接,喊杀声震耳欲聋。姬静身先士卒,挥舞着长剑,激励着士兵们奋勇杀敌。周军士气如虹,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徐国的阵营。经过一场激烈的鏖战,徐国的军队渐渐抵挡不住,最终溃败。徐国君主无奈之下,选择了臣服。四周的各方国、部族见徐国已败,纷纷向周王朝表示归顺,姬静的威名传遍了四方。 而在南方,楚国,这个被周天子封为子爵的国度,却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楚国极少承担周王室的职贡义务,周天子为了抑制其发展,对楚国国君多有歧视。楚国君主更是僭越称王,这一系列的举动,无疑是对周王室权威的挑衅。 姬静坐在朝堂之上,听闻楚国的种种忤逆之举,龙颜大怒。他决定再次挥师出征,以正王室之威。 华夏历 1874 年六月,北方的猃狁再次进犯西周。他们的主力部队集中于焦获,前锋部队如饿狼般直抵泾水,镐京和旁京的安全岌岌可危。姬静心急如焚,紧急命尹吉甫率军反攻。 尹吉甫领命而去,他率领着以元戎十乘组成的先头部队,日夜兼程。军队日行三十里,终于在彭衙与猃狁遭遇。双方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尹吉甫指挥若定,士兵们英勇无畏,经过一番激战,成功击败了猃狁。周军乘胜追击,一直将猃狁赶到了太原,方才罢休。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了彻底缓解猃狁的威胁,姬静又派遣南仲率兵至朔方筑城设防。南仲深知责任重大,他带领士兵们不辞辛劳,在朔方筑起了坚固的城墙,为西周的北方边境竖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刚刚击退猃狁,姬静的目光又转向了南方的楚国。八月,他任命元老重臣方叔为将,率领兵车三千,气势汹汹地向楚国进发。 方叔久经沙场,经验丰富。他指挥着周军如猛虎下山,迅速突破了楚国的防线。楚国的军队在周军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最终,周军大获全胜,楚国不得不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在这场战役中,珍贵的楚公逆编钟成为了战利品,被姬静获得。姬静转手将其赠予了晋穆侯,以表彰其对周王室的忠心。 经过这一系列的战争,西周的疆域得到了大幅扩张,国家的声望也如日中天。姬静站在高高的城楼上,望着自己的江山,心中充满了自豪。他知道,自己的努力让西周再次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成为了天下人敬仰的王朝。 华夏历 1880 年的春天,阳光温柔地洒在鲁国的大地上,处处洋溢着新生的气息。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祥和的表象下,一场政治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鲁国国君鲁武公,带着他的长子公子括和少子公子戏,踏上了前往西周都城的路途,去朝见当时西周的天子姬静。一路上,旌旗飘扬,车辇辘辘,鲁武公的心中却满是忐忑与期待。 到了西周王宫,姬静高坐朝堂之上,目光在鲁武公的两个儿子身上来回扫视。最终,他的眼神停留在了少子公子戏身上,心中涌起了无尽的喜爱。姬静萌生出了一个想法,他想要立公子戏为鲁国的太子。 这个想法一经提出,朝堂上一片哗然。姬静的大夫樊仲甫急忙上前劝阻,他言辞恳切地说道:“陛下,废长立幼,不合旧制。此乃祸乱之源,万万不可啊!”然而,姬静心意已决,根本听不进去樊仲甫的劝告,执意要立公子戏为鲁国太子。 同年夏天,鲁武公带着满心的忧虑回国,途中染病,不久便与世长辞。公子戏继位,成为了鲁国新的国君,史称鲁懿公。 华夏历 1881 年,北方边境的猃狁再次犯境,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姬静震怒,派遣虢季子白率军出征,抵御猃狁的入侵。 虢季子白率领着士气高昂的西周大军,一路向北。旌旗蔽日,刀枪林立,军威浩荡。在洛水北岸,他们与猃狁的军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 战场上,喊杀声震天,金戈铁马,血光四溅。虢季子白身先士卒,挥舞着长剑,奋勇杀敌。他的勇猛激励着每一位士兵,西周的将士们个个视死如归,与猃狁展开了殊死搏斗。 经过一番激战,西周大军终于在洛水北岸大败猃狁,斩首 500 人,俘获 50 人。猃狁的军队丢盔弃甲,狼狈逃窜。虢季子白望着战场上的胜利成果,心中充满了自豪。 在班师回朝举行献俘礼时,虢季子白又命属下不其率兵追击败退至洛水的猃狁残部。不其领命而去,率领着一队精锐骑兵,如风一般追击而去。在洛水河畔,再次给予猃狁沉重的打击,确保了边境的安宁。 此战过后,西周解除了猃狁之患,边境的百姓终于过上了太平的日子。姬静在太庙为虢季子白举行了隆重的庆典,以表彰他的赫赫战功。 太庙之中,香烟袅袅,庄重肃穆。姬静亲自赏赐给虢季子白马匹、弓箭、彤矢和斧钺,并赐予其征讨蛮夷的权力。虢季子白跪地谢恩,他深知这份荣誉不仅属于自己,更属于每一位为国家浴血奋战的将士。 时光流转,华夏历 1890 年,鲁国的局势却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公子括之子伯御,心怀对父亲未能被立为太子的怨恨,集结了一批对鲁懿公不满的鲁人。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伯御率领着众人攻入王宫。鲁懿公在睡梦中被惊醒,还未来得及反抗,便已死于乱刀之下。 伯御成功夺权,被立为鲁君,史称“鲁废公”。这一消息传到西周,姬静大怒。他认为伯御的行为是对天子权威的挑衅,是大逆不道之举。 于是,姬静召集大臣,商议如何处置鲁国的这场内乱。朝堂上,大臣们各抒己见,有的主张出兵讨伐,有的则认为应该采取怀柔政策。姬静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出兵讨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怀柔政策又未必能让伯御乖乖就范。 最终,姬静决定先派使者前往鲁国,了解情况,再做定夺。使者带着姬静的旨意,快马加鞭赶往鲁国。然而,伯御却对使者的到来充满了警惕,他担心西周会对他不利。 在鲁国的宫殿中,伯御与大臣们商议着应对之策。有人建议向西周称臣,以求得宽恕;有人则主张抵抗到底,与西周一决雌雄。伯御犹豫不决,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而此时的西周,姬静正焦急地等待着使者的归来。他在王宫中来来回回地踱步,心中思考着鲁国的未来,以及如何维护西周的尊严和权威。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终于,使者回来了。他向姬静详细汇报了鲁国的情况,姬静听后,脸色阴沉。他深知,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楚国的降服曾让周王朝的姬静王心中涌起无限的壮志豪情。他命召穆公在谢邑大兴土木,建造起宏伟的住宅、庄严的宫室、肃穆的宗庙以及繁华的都邑。这片土地上,新开垦的土田一望无际,仿佛是希望的田野在不断延伸。 为了巩固南方的统治,姬静又命傅御将王舅申伯的亲属、家臣和私属迁居至此,并亲自前往郿地为申伯饯行。那一天,阳光洒在大地上,姬静亲手赐予申伯车马及玉圭,庄重地建立了申国,使其成为镇抚南方的坚强军事重镇。与此同时,吕国也在姬静的旨意下改封于申国以西,共同守护着周王朝的南疆。 在北方,姬静同样布下了重要的棋子。他封韩侯于韩城,建立韩国,期望其成为抵御北方外敌的坚固堡垒。华夏历 1891 年,姬静将弟弟友分封于郑地,郑国由此诞生。此外,姬静还封仲山甫于樊,建立樊国;封其子长父于杨地,建立杨国。一时间,周王朝的势力看似如日中天,姬静的权威似乎笼罩着整个华夏。 然而,华夏历 1900 年,一场鲁国的风波让周天子的声望遭受了重大的打击。姬静为了维护周礼和王命,亲自讨伐鲁国,杀死了鲁废公伯御。在处理鲁国后续的国君人选时,姬静询问大臣,谁能胜任这一重要的位置。樊穆仲推荐了鲁懿公的弟弟公子称,称其庄重恭敬,敬重老人,处事执法必定遵循前朝礼制。姬静于是在夷宫立公子称为鲁国国君,是为鲁孝公。 但这一事件却引发了诸侯们的不满和质疑,他们认为周天子过多地干涉了诸侯国的内政,周天子的权威开始在诸侯心中动摇,诸侯们多有违抗王命之举。 姬静的晚年,并不甘心王朝的威势渐弱,多次对周边部族用兵,试图重振周王朝的雄风。华夏历 1900 年,姬静派出大军攻打太原之戎,然而,战争的硝烟散去,留下的却是周军的铩羽而归,这次失败像一片阴云笼罩在王朝的上空。 华夏历 1904 年,姬静再次点兵,征讨条戎、奔戎。战场上,金戈铁马,杀声震天,可最终周军依然战败。接连的失利让周王朝的军队士气低落,百姓也为频繁的战争而疲惫不堪。 但姬静并未放弃,华夏历 1907 年,他又一次挥军征讨申戎,这一次,周军终于获得了胜利。然而,喜悦的笑容还未在姬静脸上停留太久,一场更为惨重的失败降临了。 在千亩之战中,周军与姜戎展开了生死对决。战场上,鲜血染红了大地,喊杀声震耳欲聋。但最终,周军大败,南国之师全军覆没。姬静陷入了极度的危险之中,在奄父的拼死帮助下,才得以狼狈突围。 残阳如血,映照在姬静沧桑的脸上,他回首望着那片硝烟弥漫的战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悔恨与失落。曾经的辉煌仿佛一场梦,如今的周王朝在风雨中飘摇,而他姬静,在岁月的洪流中,渐渐失去了掌控一切的力量。但他知道,历史的车轮无情地转动着,周王朝的未来,依旧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与南国的一场激战,姬静派出的大军遭遇重创,损兵折将,丧失了众多的精锐之师。望着残败的战报,姬静心急如焚,他深知兵员和物资的补充乃是当务之急,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渐渐萌生——在太原普查人口。 朝堂之上,群臣云集,姬静郑重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一时间,众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仲山甫站了出来,他恭敬地向姬静施礼,然后直言进谏道:“陛下,自古以来,人口之事无需刻意普查便能知晓其数。司民之官,登记着民众的生死;司商之官,负责赐族受姓;司徒之官,清楚人口的来往;司寇之官,处决罪犯之时亦知其数;司牧之官,明了职员数量;司工之官,知晓工匠之数;司场之官,掌握人口的迁入;司廪之官,了解人口的迁出。陛下只需询问百官,人口数量便了然于心。再者,通过管理农事,亦能对人口状况有所洞察,实无必要劳民伤财,大动干戈去刻意普查啊。” 姬静坐在王座之上,眉头紧皱,目光中透露出坚定与急切:“仲山甫,如今战事紧迫,兵员物资匮乏,若不普查人口,如何能迅速补充所需?朕意已决,此事无需再议!” 仲山甫面露忧色,再次跪地叩头:“陛下,此举恐生民怨,扰民生息,还望陛下三思啊!” 但姬静心意已决,不顾仲山甫的劝阻,毅然下令在太原开展人口普查。 一时间,太原城陷入了一片混乱。官吏们奔走于大街小巷,挨家挨户地登记人口。百姓们惶恐不安,生活被打乱,田间的农活也因此耽搁。怨言在民间悄然蔓延,人们对朝廷的这一举措充满了不解和怨愤。 而在宫廷之中,姬静日夜盼望着普查的结果,期望能尽快补充兵员和物资,重振军威。然而,他没有意识到,这场普查已经在他和百姓之间筑起了一道无形的隔阂。 日子一天天过去,普查工作艰难地进行着。终于,结果呈到了姬静的面前。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数字,姬静心中总算有了一丝安慰,仿佛看到了重振旗鼓的希望。 但与此同时,民间的不满情绪已经如汹涌的浪潮,难以遏制。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小规模的抗议和骚乱。仲山甫心急如焚,再次觐见姬静:“陛下,民怨已起,若不及时安抚,恐生大变。当务之急,应停止普查,减轻百姓负担,施以仁政,方能挽回民心。” 姬静此时也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开始反思自己的决策。他长叹一声:“朕之过也,为求速胜,却忽略了百姓之苦。” 于是,姬静下令停止普查,减免赋税,安抚百姓。经过一番努力,民心渐渐安定,局势也逐渐稳定下来。 然而,这场风波终究让姬静身心疲惫。岁月匆匆,华夏历 1915 年,姬静在忧虑和操劳中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喜欢烘炉记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烘炉记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