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烘炉记 > 第30章 帝舜姚重华

第30章 帝舜姚重华(1 / 1)

在黄帝历 450 年,平阳西南数百里的一个小小村落里,姚重华诞生在了一个普通的农家。他那双奇异的重瞳为他带来了“重华”这个名字,然而,命运却未曾因这独特的标识而对他展露过多的温柔。 重华的童年在母亲离世的悲伤中蒙上了阴影,父亲新娶的妻子给这个家庭带来的不是温暖,而是悍戾与不公。尤其是弟弟象出生后,重华的日子愈发艰难。家中的美味食物和温暖衣物总是优先供给后母所生的三个儿女,而重华常常只能饿着肚子,在寒冷的夜里瑟瑟发抖。 每一个清晨,当阳光洒在破旧的农舍,重华总是默默起身,开始他一天的劳作。尽管后母对他百般刁难,他却总是以一张笑脸相迎,那谦卑恭敬的姿态,仿佛从不知怨恨为何物。 有一年的隆冬,寒风刺骨,重华身上单薄的两件单衣根本无法抵御严寒。邻里的秦老汉目睹这一幕,心中不忍,他迈着蹒跚的步子来到姚家,好言相劝,希望他们能送重华去读书,而不是让他在如此年幼的年纪就历经生活的艰辛。但后母坚决地拒绝了,坚持要重华去放牛。 好在村里的教书先生心地善良,听闻了重华的遭遇后,心生怜悯。在秦老汉的热心帮助下,重华得以在放牛的间隙来到学堂,一边放牛一边学习。 在学堂里,重华就像一块干涸的海绵,拼命汲取着知识的甘霖。他从先生的教诲中领悟到,一个人纵使拥有聪明睿智的天赋,经天纬地的才华,仁圣忠和的品德,若没有“学问”二字的滋养,也难以成就一番大业。 “要求学问,必须读书;要能读书,必先识字。”先生的这句话,重华牢记在心。他白日放牛时,口中念念有词,温习着所学的文字;夜晚在昏暗的油灯下,用树枝在地上比划着,练习书写。 时光荏苒,重华在艰苦的环境中日益成长。他不仅学识渐长,更领悟了为人处世的真谛。他深知诚实乃立身之本,每一个承诺都如同千金之重。无论是面对同伴还是长辈,他的言语都如清澈的溪流,真挚而纯净。 而那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也在他一次次的劳作中得以锤炼。放牛时,他精心照料,使得牛儿个个肥壮;家中的杂务,无论多么繁重,他都一丝不苟地完成。 岁月悠悠,重华曾经瘦弱的身躯逐渐变得结实,眼神中流露出坚定与从容。他那颗在困境中饱受折磨却愈发强大的心,正等待着命运的转机,终有一天,他要让自己的光芒照亮这个曾经给予他无数磨难的世界。 十六岁的重华,已然生得高大,如成人一般。但在他的生活中,却没有同龄人的轻松与快乐。后母的严苛,让他一天到晚都在田间劳作,甚至不准他回去吃中餐。 骄阳似火,重华的汗水滴落在土地上,瞬间便消失不见。其他人劳作时,尚有片刻休息,可他却不敢有丝毫懈怠。当有人问他为何不回去吃中餐时,他总是平静地答道:“农家以节俭为本,一日两餐足矣,何必三餐?”那坚毅的眼神,让人既心疼又敬佩。 尽管日子如此清苦,重华却从未有过抱怨。相反,他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他师从八岁的儿童蒲衣子,这在旁人看来或许是不可思议的,但重华深知,学问不分长幼。 在蒲衣子那里,重华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他明白了,行走时脚步要稳重,双手要恭敬,目光要端正,嘴巴要知止,声音要安静,头部要挺直,气息要肃穆,站立要守德,为人处事要不偏不倚,无懈可击。 重华将这些道理铭记于心,并付诸实践。他在田间劳作时,姿态端庄,内心专注,仿佛每一次弯腰插秧都是在进行一场庄重的仪式。渐渐地,他的举止风范传遍了当地,人们对他敬重有加,称誉不断。 然而,命运似乎并未因此而善待他。他无缘无故被后母三次逐出家门。第一次,他默默地离开,找了一处破旧的茅屋栖身,却依旧每天回来完成应当的劳作。第二次,他在荒野中独自度过了几个寒冷的夜晚,但心中的信念从未熄灭。第三次,他望着家门,眼中闪过一丝失落,但转瞬即逝,转身走向未知的远方。 这些挫折没有打倒重华,反而使他更加坚定。他的德行与坚韧,引起了部落首领的注意。首领惊叹于他在逆境中所展现出的品质,决定赋予他重任。 从此,重华的人生迎来了转机。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部落带来了繁荣与安宁。而曾经那些苦难的日子,成为了他砥砺前行的基石,铸就了他伟大的一生。 尧帝在四岳的举荐下,知晓了重华的贤能与正直。经过一番考察,尧帝对重华的品行甚为赞赏,决意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许配给他。 出嫁前夕,尧帝慈爱地嘱咐两个女儿:“为妻为妇,‘柔顺’二字至关重要。男子多刚强,女子若也刚硬,夫妻难以和睦。若遇分歧,为妻者当见机退让。”娥皇女英深知父亲的期望,点头应下。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完婚之后,重华带着娥皇女英回见父母,怎料遭到父母的冷眼拒绝。而那后母所生的弟弟象,初见两位嫂子的绝色容颜,心中便起了邪念。 自此,重华一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尽管如此,娥皇女英毫无怨言,尽心尽力地操持家务。然而,象却觊觎着两位嫂子的美貌,趁着重华外出劳作之时,时常前来骚扰,试图用甜言蜜语勾引她们。 娥皇女英何等聪慧,怎会不知象的不轨心思。但她们不敢得罪象,唯恐他在父母面前搬弄是非,诋毁重华。象见她们不敢反抗,愈发得寸进尺,渐渐起了杀意。他心想,唯有除掉重华,才能将两位嫂子据为己有。 于是,象与母亲密谋,先是让重华去修补屋顶,然后放火烧屋,想要将重华烧死。娥皇女英发觉了他们的阴谋,提前准备好水桶,在火势刚起时便全力协助重华逃脱。 一计不成,象母子又心生一计,哄骗重华去疏通深井,然后用泥土封住井口,企图将重华活埋在井中。好在娥皇女英时刻警觉,听到井下异常的声音,急忙召集邻里帮忙,最终救出了重华。 面对象母子的屡屡加害,重华却总是心怀宽容,不记前嫌。他对娥皇女英说:“他们虽是不仁,但毕竟是我的亲人,我愿以真心感化他们。”娥皇女英被重华的善良和大度所感动,夫妻三人的感情愈发深厚。 在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后,象母子终于被重华的宽容和娥皇女英的善良所打动,真心悔过。一家人终于迎来了平静和睦的生活。 而重华的仁德与宽容传遍了四方,百姓们对他敬爱有加。尧帝知晓重华的种种事迹后,对他更加满意,决定将天下禅让于他。重华即位后,励精图治,与娥皇女英一起,开创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 经过一系列的事件,尧越发欣赏重华,决定将他召到京城。 重华初到京城,尧虽对其欣赏,却也未曾立刻赋予他高位重权,而是小心翼翼地委以一些初步的重任,以观察他是否真的具备治国之才。而重华也深知尧的用意,每一项任务皆尽心尽力,不敢有丝毫懈怠。 重华心怀天下,深知人才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他大举推荐有能之士。在他的推举下,众多贤才纷纷得到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紧接着,重华接受了更为严峻的考验。他“宾于四门,纳于大麓”,无论是面对烈火风雷的肆虐,还是虎狼腹蛇的威胁,他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一次次成功地化险为夷。这些磨炼不仅没有击垮他,反而让他变得更加坚韧和成熟。 在管理百官方面,重华有着自己独到的方法。他善于倾听众人的意见,公正地处理各种事务,赢得了百官的尊重和信任。而在接待宾客时,他总是彬彬有礼,展现出大国的风范,使得各方宾客皆对尧的国家赞誉有加。 与此同时,重华发现尧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恺”,其实早有贤名。他深入了解了他们的才能和品行,力排众议,大胆启用。让“八元”负责教化民众,传播礼仪道德;让“八恺”管理土地,使得农田肥沃,物产丰富。 在重华的一系列治理下,国家的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们丰衣足食,社会秩序安定和谐。尧看到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赞赏。 然而,重华的崛起也引来了一些人的嫉妒和阴谋算计。一些心怀叵测的权贵联合起来,试图在尧面前抹黑重华,声称他专权跋扈,有篡位之心。 尧却不为所动,他深知重华的为人和抱负。在一次朝会上,尧当着众人的面,表达了对重华的坚定支持,并严厉斥责了那些恶意中伤的人。重华得知尧的信任,感激涕零,更加坚定了为国家鞠躬尽瘁的决心。 在黄帝历 468 年,这片古老的大地陷入了混乱与恐惧之中。帝鸿氏部落的领袖浑敦、少皞氏部落领袖穷奇,颛顼氏部落领袖梼杌、缙云氏部落领袖饕餮,这四人被称为恶名昭彰的四凶,他们率领着各自部落的强大军队,肆意横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帝尧,这位曾经英明睿智的领袖,如今已老迈不堪,无力亲自领兵征讨这肆虐的四凶。然而,拯救苍生的责任不能落空,帝尧将充满期望的目光投向了年轻英勇的重华。 重华,身强体壮,智勇双全,心怀正义与怜悯,他深知四凶的暴行给百姓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和灾难。当他从帝尧手中接过这沉重的使命时,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决心。 重华迅速集结了部落的兵将,准备踏上充满艰险的征途。他站在军队之前,高声呼喊:“为了百姓的安宁,为了正义,我们必将战胜四凶!”士兵们的回应响彻云霄,士气高昂。 在漫长的征战路上,重华的军队遭遇了四凶部落的多次袭击。浑敦的军队凶猛残暴,如野兽般扑向重华的阵营;穷奇的队伍狡诈多端,常常设下阴险的陷阱;梼杌的士兵悍不畏死,个个如拼命三郎;饕餮的部落则贪婪无比,妄图掠夺一切。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但重华沉着应对,运用智慧识破敌人的计谋,指挥士兵英勇作战。每一场战斗都血腥而残酷,重华身先士卒,挥舞着长剑,冲锋陷阵,他的身上沾满了鲜血,却从未有过退缩的念头。 经过无数次的激战,重华的军队逐渐占据上风。最终,在一场决定胜负的大战中,重华亲自斩下了浑敦的首级,穷奇被围困后无奈投降,梼杌受伤逃窜后被追兵生擒,饕餮也在绝望中被制服。 战争结束,硝烟散去,大地重归平静。然而,重华深知四凶的恶根难以轻易消除,为了防止他们再次为祸人间,决定将“四凶族”流放到边远荒蛮之地。 百姓们欢呼雀跃,为重华的胜利而庆祝。帝尧亲自迎接重华的归来,眼中满是欣慰与赞赏。重华的名字,成为了正义与勇敢的象征,被人们永远铭记。 在黄帝历 470 年,经过无数艰难的考验,重华终于得到了尧帝的认可。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吉日,大典举行,庄严肃穆,尧帝立重华为继承人。然而,尧帝年事已高,精力渐衰,虽德为天子,却已慢慢放权,将权力逐步移交于重华。 重华接过权力的重担,心中满是使命感。他深知,天下苍生的福祉系于他一身,必须励精图治,方能不负尧帝所托,不负百姓厚望。 执政之初,重华便决心修订历法。他召集了天下最聪慧的智者,夜以继日地研究天象,推算节气。终于,一部全新的历法问世,它更为准确地指导着百姓们的农耕渔猎,让生活变得更加有序。 祭祀大典也是重华着重举行的大事。他深知天地神明的敬畏对于国家的安宁至关重要。在庄重的仪式中,他虔诚地祭祀上天,感恩着上苍的庇佑;祭祀着天地四时,祈求风调雨顺;祭祀山川群神,希望大地富饶,护佑子民。 诸侯的信圭,象征着权力与信任。重华将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又精心择定吉日,召见各地诸侯君长。那是一场隆重无比的典礼,彩旗飘扬,鼓乐齐鸣。重华重新颁发信圭,目光坚定地注视着每一位诸侯,传递着他对忠诚与责任的期望。 即位的当年,重华便踏上了巡守之路。他马不停蹄地前往各地,祭祀名山,以表对山河的尊崇。每到一处,他都召见诸侯,详细询问百姓的生活状况、农耕收成。他走进田间,与百姓亲切交谈,亲尝民间疾苦;他步入市井,了解商贾贸易,谋求繁荣之道。 重华规定以后每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功绩。对于那些尽心尽力、造福一方的诸侯,他予以丰厚赏赐,加官进爵;而对于那些贪婪暴虐、鱼肉百姓的诸侯,他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岁月流转,在重华的治理下,国家日益昌盛。田野里麦浪翻滚,百姓们安居乐业;城市中商铺林立,繁荣热闹。诸侯们对重华敬畏有加,纷纷效仿他的仁德治理之道,尽心尽力地为属地百姓谋福祉。 而重华,依旧奔走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他的身影成为了百姓心中的希望,成为了国家繁荣的象征。他的努力与智慧,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这个古老国度的前行之路。 黄帝历 473 年,帝尧驾崩,天下缟素,重华守孝于灵前,悲痛欲绝。三年之间,重华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一心缅怀帝尧之恩德。 孝满之后,重华决心继承帝尧之遗志,让天下百姓能安居乐业。黄帝历 476 年,重华在政治上开启了一番前所未有的兴革。 此前,虽已举用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贤臣能士,但他们职责不明,事务多有混乱。重华深知如此下去,难以造福百姓,于是在朝堂之上,他郑重地颁布新令。 他望着下方神情肃穆的臣子们,声音坚定有力:“弃,吾命你为田畴之官,掌管农业之事,务必让百姓粮仓充实,免受饥寒之苦。” 弃出列,跪地领命,眼中满是担当的决心。 “契,从今往后,你担任司徒之职,推行教化,让百姓知礼仪,明道德。” 契向前一步,拱手称是,神情庄重。 重华的目光转向威严的皋陶,说道:“皋陶,任你为‘士’,执掌刑法。执法需公正严明,不可冤枉一个好人,也不可放过一个恶人。” 皋陶抱拳应答,声如洪钟:“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 “垂,朕命你担任‘共工’,掌管百工之事,打造精良器具,促进百业繁荣。” 垂恭敬行礼,接下使命。 “益,你为‘虞’,掌管山林。要让山林丰茂,物产富足,并合理取用。” 益领命谢恩,心中已有规划。 “伯夷,‘秩宗’一职交由你负责,主持礼仪,使我朝礼节周全,彰显威严。” 伯夷面露喜色,深感责任重大。 “夔,你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以乐育人,以声化民。” 夔身姿挺拔,自信应下。 “龙,‘纳言’之职非你莫属,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万不可有疏漏。” 龙郑重一拜,言辞恳切:“臣定当尽心尽力!”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重任已分,众臣皆感受到重华的殷切期望。重华接着说道:“朕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各位爱卿的提升或罢免。望尔等励精图治,造福百姓。” 此后,众臣各司其职,不敢有丝毫懈怠。 弃走遍田间地头,指导百姓农耕之术,推广新的种植方法,田野里的庄稼日益繁茂,百姓们丰收的喜悦传遍了每一个角落。 契开办学校,讲学授课,走街串巷宣扬道德规范,社会风气日渐醇厚,邻里和睦,尊老爱幼之风盛行。 皋陶执法公正,恶徒闻风丧胆,好人得以安宁,天下犯罪之事逐渐减少。 垂监督着工匠们精心打造,各类工具越发精巧,工艺水平不断提升,为百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益守护着山林,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山林中的物产源源不断地供应着民生所需。 伯夷精心设计礼仪规程,每逢重大典礼,场面庄重而有序,展现出国家的威严和繁荣。 夔创作了众多优美的乐曲,在民间传颂,孩子们在音乐的熏陶下茁壮成长,人们的心灵得到了滋养。 龙勤勉地传递政令,收集民情民意,让重华能及时了解民间疾苦,政令的推行也更加顺畅。 三年转瞬即逝,到了考察政绩之时。重华亲自巡查各地,所见所闻令他倍感欣慰。田野丰收,百姓安康,礼仪规范,百工兴盛……各项工作都有了崭新的面貌。 在重华的英明领导和群臣的努力下,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黄帝历 510 年,天下洪水泛滥,滔滔巨浪如猛兽般席卷大地,所到之处,房屋倒塌,农田尽毁,百姓流离失所,九死一生。 重华站在高处,望着那一片汪洋,痛心疾首,忧思如焚。他发誓一定要找到能治水之人,拯救天下苍生。 在这片灾难中,有一个叫禹的青年,他所在的部落虽也遭受水患,但死亡人数却极少。这个消息传到了重华的耳中,引起了他的注意。 重华派人寻来禹,只见这青年身材魁梧,目光坚定,浑身散发着一股不屈的力量。重华认定禹是一个有能力治水的人,于是把禹找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禹,如今洪水肆虐,百姓苦不堪言。我命你为水正,负责治理这滔天洪水,你可有信心?” 禹单膝跪地,拱手道:“承蒙帝君信任,禹定当竭尽全力,不负使命!” 禹领命后,即刻踏上了治水之路。他带着一群志同道合的族人,沿着水流勘察地形,研究水势。为了摸清洪水的规律,他风餐露宿,日夜不休。 治水的过程充满了艰辛。汹涌的洪水一次次冲垮了他们辛苦筑起的堤坝,但是禹从不气馁。他总结失败的教训,不断改进治水的方法。 岁月匆匆,禹治水已经多年,与家人聚少离多。其间,他曾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听到屋内妻儿的欢声笑语,他多想进去抱抱许久未见的孩子,安慰一下日夜操劳的妻子。但一想到那仍在洪水中受苦的百姓,他便狠狠心,扭头继续踏上治水的征程。 在禹的不懈努力下,他发现治水不能一味地堵,而应因势利导,疏通河道,让洪水有处可去。于是他带领众人挖河开渠,引洪水流入大海。 终于,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战,洪水渐渐退去,江河复归平静,曾经被淹没的土地重新露出,人们又可以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 天下大定,百姓欢呼雀跃,对禹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重华亲自表彰禹的功绩,禹之名传颂天下。 在黄帝历 541 年,重华决定南巡,以察民间疾苦,巩固统治。他带着一众随从,离开了都城,踏上了这充满未知的旅程。 重华的马车在崎岖的道路上缓慢前行,一路风尘仆仆。然而,命运的无常却在途中悄然降临。重华年迈的身体终究难以承受路途的艰辛,黄帝历542年,在一个寂静的夜晚,他崩于途中,享年92岁。消息传开,犹如晴天霹雳,令整个队伍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远在都城的娥皇和女英,得知了重华驾崩的噩耗,心如刀绞。她们曾与重华共度风雨,恩爱相伴,如今阴阳两隔,怎能不让她们肝肠寸断。娥皇女英无法接受这残酷的现实,终日以泪洗面,泣血而亡。她们的爱情故事,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千古悲歌。 一时间,天下缟素,万民皆哀。重华一生,仁德爱民,功绩卓着,深受百姓爱戴。他推行五教,规范人伦;治理洪水,开垦农田;选贤任能,整顿吏治,谥号舜帝。他的离去,让百姓们感到无比的惋惜和悲痛。 在整理舜帝遗物时,众人发现了舜帝留下的遗诏。遗诏中表明,传位于大禹。大禹,这位治水有功的英雄,深受舜帝的信任和器重。舜帝深知大禹的智慧和才能,相信他能够继承自己的遗志,带领百姓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大禹得知舜帝驾崩及传位给自己的消息后,悲痛中充满了责任与使命感。他深知自己肩负着整个天下的重担,不敢有丝毫懈怠。大禹回到都城,在众人的拥戴下,登上了帝位。 登基大典上,大禹望着台下的臣民,心中感慨万千。他发誓要继承舜帝的仁德,不辜负舜帝的重托,为天下百姓谋福祉。他决心继续弘扬舜帝的治国理念,完善各项制度,让国家更加安定和谐。此时,禹52岁。禹子启20岁.喜欢烘炉记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烘炉记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带S级球娘美少女举起世界杯 攻略黑化反派?我选当他亲妈! 投胎以前不做鬼 星际孤行者 网游:我能给召唤物融合材料 全球冰封之前,我搜刮鹰酱溜回国 全民求生:超级天赋一带三 末世异能科技 霜寒末日:我重掌秩序 重回末日前:带领地球成就至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