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读书(2 / 2)

但,若是取得了一个进士,不论是对于昌平伯府而言,或是对自己,都是有极大的意义。

纪晓早就分析过自己,对于时政,他相信来自未来,接触过网络时代爆炸性信息输出量的他,对于时政的敏感度,绝对不容小觑。

而揣摩上意,这种就纯靠运气。

剩下的就是经义和写作两大古代难点,需要他依靠着自身的不断学习,去掌握突破。

经义这种东西,说白了,就是经书的义理,也就是对于儒家经典解释与注解,按理说,这种东西是有标准答案的,但……孔子他老人家都过世了一千多年,经义又发展了这么多年,各家都有各家的说法,谁能说那家的说法就是标准答案喽!

就像“朝闻道,而夕死矣”这句,你可以注解为:早上得知真理,当晚死去也未尝不可;但同样的,要说孔子是个山东人,脾气暴躁一点也很正常,故而说不定他这句的本意就是:早上得知去你家的路,晚上你就可以去死了。

同样的一句文言文,根据不同的场景可以幻化出无数的说法,只要你脑洞够大。

这也是古代的当朝者,为什么都喜欢儒家的原因,试问:一个随时随地的可以改变说法,为当朝者服务,又有真正的圣人背锅,民间势力够大,谣言能够让人真正信服的学派,谁不喜欢。

从董仲舒,到郑玄,到程朱,到顾炎武等等一系列经学大师,所做的事不就是让儒家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更符合当朝者的利益。

期间,除了出了王阳明这么一个怪胎,搞出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儒学,其他的,不都是按照着国家形式走,也就是实时经义。

说白了,经义这个东西,其实无所鸟谓,就像你从小学到大的思想政治课,生活中,基本毛都用不上。

但……用不用得上一回事,可它考是真的要考!

所以,就得死记硬背。

经义也是差不多,就算是古人们咬文嚼字,把一句话的含义玩出花来了,它大体意思总不会变吧!

大就是大,小就是小,所以……经义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背课文。

事实上,背课文的这一步,他纪晓也是可以省略的,毕竟,都是穿越者了,谁还没点金手指。

而他的金手指就是,他能随时翻看纪晓一到十二岁的记忆,可别小看了这段记忆,毕竟人家纪晓从三岁开始读书,一直读到现在,四书五经,样样看过。

因此,他现在最缺的,其实是一个优秀的老师。

你说,为什么的那古代什么四大书院,十大书院什么的,其他的学族书院永远赶不上,那……还不是的因为师源的不同。

就以明朝的四大书院为例,人家家族的族学请来的都是什么秀才、举人,混不上科举的去教学,顶破天了是什么进士长辈,偶尔去逛逛。

但……四大书院可就不同,山长掌院起码的是三四品退休大员出身,教员个个也都是在国家中,起码做过一段时间的官,且个个都是进士出身,人家无论是对于国家形式,对于科举的了解,那都是知根知底的,不论对于是实时经义的注解,还是对于时政的变换,都是能做到大抵和当朝者同步。

甚至,说不定的当朝者就是他们自己人,比如:东林党,这样的一批人教出来的学生,它不过考试,谁过考试。

故而,当务之急,他纪晓得想个方法,给自己找个好老师。

“学生,拜见先生!”

早课,族学里的教书先生一来,他纪晓立马的就像一个弹簧一样起身,恭恭敬敬的跑到教书先生面前行礼。

他的这种行为,着实是引起了一帮子家族子弟们的嘲笑。

但……纪晓别无他法!

谁让他是武勋出身,自古文武殊途,这就导致了他要是贸然去拜一个大官为师,人家不仅不鸟他,说不定还会吐一口口水。

故而,拜师的路子,昌平伯府给不了他什么帮助,甚至说不定,还会是拖累。

因此,这条道路,只能由他自己去走,而他纪晓给自己定下方法就是,尊师重道!

对于尊师重道的弟子,试问,应该没有谁会拒绝。

“哦,是修缘啊,修缘快快请起。”

吴青师是纪氏族学的两大教习之一,专门负责启蒙,而眼下的纪晓纪修缘,无疑的是他在纪氏,启蒙的最成功的一位。

学堂里,对于着教习的前来,大家都兴致缺缺,或者说,根本不在意,大家都依旧各个玩着自己的,这种情况下,吴青师根本没有欲望教学。

故而,还不如的拉着纪晓独自走到一旁,单独授课。

“修缘的论语,背的如何?”

“早已熟记于心。”

“哦!修缘,做人可不能说大话,论语四十八章,你都记下了?”

“是的,先生。”

“那好,我考考你……”喜欢红楼:问君能有几多愁!请大家收藏:

最新小说: 风滚草与野玫瑰【西部GL】 全家殉国变痴傻,清醒后我权倾朝野! 死后绑定海王系统(古言np) 家父李隆基 唐末狂人录 战国生存指南 长夜谍影 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明里暗里(1v2,兄弟盖饭)》 团宠福宝有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