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教不好,嫁出去丢荣国府的脸面,贾敏年岁最小,为着亲生女儿能找个好人家,贾母真是用心良苦。
还好贾代善死了。
史苗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她的能力目前搞不出推翻封建帝制的惊天壮举。
荣国府的结局不好,书里除了提到贾敏病故,后面并没写到贾家嫁出去的姑奶奶。
是她们不和贾府往来了?
曹公的残本里,荣国府还没彻底败落。
史苗心底一阵悲凉,这些娇花一样的姑娘,兴许也和贾敏一样,死于操劳疾病,或死于产育,不然就是夫家犯事败落,成了荣国府的废棋。
总之,没一个好结局。
四个姑娘一管家,裁剪春衫的事情总算被提起来,月季再不用担心自己家姑娘没有衣裳穿。
这件事落在最小的四姑娘头上,她是太太亲生,素来大方,后面有太太撑腰,大姑娘必定不会吃亏。
有一件事,却不能交给几个孩子去办。
史苗心里大概理出一个章程,查旧例,就将贾代善的姨娘、通房都召到跟前来。
除去早前病死的两个,现下一共来了九个人。
生养贾娴的王姨娘问:“太太找我们来,有什么吩咐?”
史苗淡定看一眼为首的王姨娘和张姨娘。
“你们倒也罢了,生养了姑娘,府上不会短了吃穿。”
然后又看看后面几个更年轻的姨娘丫鬟,有二十来岁的,也有十七八的。
贾代善艳福不浅,真是造孽!
可是这些人也不能留,留来留去,留成仇。
和她们说什么人人平等,她们反而觉得史苗发神经。
史苗:“你们身后也没个儿女,有愿意出去的,给你们些安家银子,比照旧例,每人多添五十两,等日子差不多,各寻门路去吧!”
史苗一开口,果然好几个人都差点压不住嘴角。
前儿就听了风声,太太居然真不打算把她们配人或者发卖,还要给银子放回去。
赖嬷嬷又道:“太太说了,若有为难你们的,自有府上为你们做主。”
这是史苗能给的善意。
现代社会彩礼都不一定能回到女方手中,得了荣国府赏钱,这些姑娘的家人肯定也要动心思占去。
也不是谁都上赶着为奴为婢,手里有钱,将来做个生意也能活。
“太太心善。”
姨娘通房磕头谢恩,后面有人回报,有愿意拿钱走人的,也有自来就是荣国府家生子没去处,要留在府上。
赵姨娘肯定要走,一看给的银子,立着眉毛问送钱的嬷嬷:
“周家的那个通房丫头都能得二百两,我怎么少她二十两?”
人家都叫她一声姨娘,一个没服侍过老爷几回的通房竟敢压在她头上!
嬷嬷本就看不得赵姨娘轻狂样,冷笑道:“周家是祖辈跟着的老人,你是什么东西?”
赵姨娘惹一肚子气,称一回银子,只有一百八十两,有两块成色还不好。
“必是大姑娘从中搞鬼,看我不治死她。”
第4章
昨个儿贾敬去朝廷应卯回,今日就和媳妇一起来给贾母请安。
贾敬媳妇瞧着心情还不错,笑盈盈找个话题:“前儿这边送去的香露,珍哥很喜欢,原想着来亲自来请安,只他还没好全,心里很过意不去。”
史苗也是想起来贾宝玉被打的时候喝过什么香露,就叫人给东府那边送一点。
刚好给贾敬媳妇一个说话的由头。
史苗也话赶话往下说:“倒是叫他给叔叔白挨了一顿,他那不争气的叔叔才该过意不去呢!”
贾赦那天溜走着实不地道,不过也多亏他溜走,省得牵扯进去不清不楚。
贾敬回头想想,也觉得自己那日过分了,面上很不好意思:“婶娘说得哪里话。”
史苗心里明镜一般,贾敬过来,才不是为着和她闲话。
原主的记忆她也有,赶紧关心起荣国府最要紧的事。
史苗问:“请安折子的事,如何了?”
提起这个,贾敬掩在袖子里的手不自觉握起拳头,脸上的表情不如刚刚泰然。
贾敬:“宫里那一位恐怕要坏事,前儿那一家老太爷没了,也没敢递上去。”
贾敬说的那一家太爷,资历比贾代善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