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出书呢!以后将这故事排成戏也可以啊!”宝钗很快想到了这里。
“这更好了!逢年过节时,咱们就可以点几出自己写的戏了!老太太和太太们却不知情,实在太好玩了!”湘云忍不住开始想演戏的事了。
“八字还没一撇,就想到那么远了?”黛玉打趣湘云道。
“自然是要未雨绸缪的!依我说宝姐姐还应当多屯一些纸墨,万一咱们的书一出来,洛阳纸贵了,到时再急着去买就来不及了!”湘云又道。
“宝姐姐快把她拉回来吧!湘云的脑子已经跑远了,我可追不上了!”黛玉叹道。
此时却听得探春轻拍了一下桌子,口中念道“真难为她想的!怎么这样的绝境也有办法脱身!”
“又疯了一个!”黛玉指着探春,实在忍不住,笑软在了宝钗怀里。
*
王熙凤既和宝钗议定了去南洋的事,就派人先出发探路,自己打算在金陵过了年再动身。
宝钗和王熙凤各出了两万两,算作是她们两个的产业。只是王熙凤出力更多,宝钗便要求分账时四六分比较合适。王熙凤虽然无所谓多少,只是既然合伙做生意,这些条款是应当有个书面证据的。
贾政从宝钗处得知了王熙凤的计划,他心里却有一个别的想法。就和王夫人去见了王熙凤,自己私下里和她说了情况,又嘱咐了一些事,将自己所知道当时的航线和南洋的情况都告诉了王熙凤。
尤觉得不够,贾政又好好盘算了一遍船只远航可能遇到的问题,还有当地人做生意的习惯,细细写到纸上交给了王熙凤。
“一定带几个咱们这里的厨子去,怕到了那边既吃不惯,还容易生病。”贾政也不忘叮嘱这些小事。
看王熙凤很认真地应了,又嘱咐道“我说的那件事也不强求。你若能遇到便留心打听打听,只是千万不要暴露自己的意图。这个我想你这样聪明,自然也不会有问题的。”
王
熙凤却笑道“姑妈你看看,我去一趟南洋,姑父就有这么多话要说。若日后探春该出阁了,不知道姑父要说几车话呢!”
“你姑父也是担心你走这么远的路,你可千万记在心里,时时谨慎才好”王夫人自然也很不放心王熙凤,自己也开始叮嘱了。
贾政又嘱咐平儿道“你姑娘有时性子急,难免冲动易怒,你在身边时时记得提醒她”
虽然这些话宝钗黛玉探春等人也都嘱咐过了,可是平儿也没有丝毫的不耐烦,都很认真地听了并记在了心里。
王熙凤心里还记挂着尤氏,又和贾政王夫人说了这事。
“我听说宁府里大哥哥闹了点事,只怕日后不好收场呢!”
贾政却道“迟早的事,只是不知道会是怎样的结果”
王熙凤听了贾政的话,自然更是心惊,忙道“大嫂子也无依无靠的,我们俩好了一场,若真的出了事,我却顾不上看顾她,还想麻烦姑父和姑妈帮忙”
“本来就是应该的,你却当做一件事来说。”王夫人也道,她并没有听懂贾政说的事是否严重,只以为王熙凤是让她平日里照看尤氏罢了。
贾政也不解释,笑道“也多亏她常过来陪着老太太和你姑妈。你不要担心她,有我们在呢!”
王熙凤了了这件心事,更放了心。又与尤氏见了一面,仔细叮嘱过了,才放心启程。
晴雯自从离开荣府,宝钗等姐妹怜她无处可去,便留她在这里办事,帮忙在家里做针线活。
可巧王熙凤在薛姨妈处遇到了正做针线的晴雯,很是喜欢晴雯简单爽利的性子。正愁手下这样性格的人太少,有意想招揽她,就和薛姨妈宝钗说了这事。
她们姑母侄女关系本就亲密,薛姨妈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问过晴雯,晴雯素日知道王熙凤的性子,也愿意在她手下服侍。
王熙凤便得了晴雯这样得用的丫鬟,此次去南洋,自然要带着她,也可以让她学一些各地不同的绣活儿。
冬月中旬,王熙凤就回了金陵,怕路上下雪耽误了回家。幸而一路顺利回到了金陵家里。
顺便将薛姨妈和宝钗托她带给薛蟠的东西吩咐人送了过去。
她还没有与父母商议自己去南洋的事。如今万事俱备,也就放心告诉了父母。
王子安夫妇心里纵然不同意,可哪次能拗得过女儿呢?既然她想海阔天空去闯荡,父母也只能做好后盾。
年刚过,王熙凤就收到了之前派出去的管事的信件。从广州出发,船行两个多月,他们已经到了孟买!万幸一路上并没有遇到巨浪,一切顺利,已经在孟买安置了下来,也和当地的几家商户牵上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