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隆帝不置可否,转而看向张云逸道:“至于职务……张爱卿可有考虑?不如一同报来,朕参详参详,以便一并下旨!”
衙门无派千奇百怪,平衡之道,早就根植于万隆帝的内心。正是因为宁王一系把持,才导致了工部贪腐一案,有了这个前车之鉴,万隆帝又岂会不加以防范?
仙学还好说,可天工院却另当别论,本就是日进斗金的衙门,哪怕有心扶持张云逸与文臣分庭抗礼,也不愿他一家独大,赐王徽同进士出身,也是原因之一。
不论张云逸是否安排王徽去天工院,他也会变着方的,给他安排一个天工院的职务。
王徽固然受了张云逸的举荐,可他毕竟是举人出身,又赐了同进士出身,且最终下旨的又是自己,皇恩浩荡,也算是在天工院内,埋下了一颗钉子。
张云逸虽并未看出皇帝心里那么多的弯弯绕绕,却听出了他施恩的想法。
他虽然也有笼络王徽的想法,却不完全指望这个,不愿与皇帝别苗头,便干脆顺水推舟道:“还请陛下明示!”
万隆帝当即拍板道:“既然爱卿极力举荐,想必他颇有才干,如此人才可不能浪费了,虽说仙学百废待兴,可天工院也不能懈怠,就让他两边都担起来,也好替爱卿分担一些!”
“陛下圣明!”张云逸趁热打铁道,“天工院和仙学少有功名在身之人,如此既可以学以致用,又能起到南门立木的效果,实在是一举两得啊!”
张云逸不大不小的拍了皇帝一个马屁,也不动声色的给了王徽一个较高的起点。
万隆帝点了点头,这才看向王徽道:“你毕竟刚刚入仕,先在天工院任个主事,仙学挂个博士头衔,待到有功之后,朕再另行封赏吧!”
即便是二甲进士出身,大多也要从八九品做起。
而王徽不过是同进士出身,刚刚入仕便是六品官衔,哪怕有连弩的功劳,入的也是天工院和仙学这种衙门,依旧让他受宠若惊。
“皇上!微臣寸功未立,何德何能……”
万隆帝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不容置疑道:“好了!朕相信自己和张爱卿的眼光,心意已决,你快些谢恩吧!”
张云逸颇为识趣,皇帝也没好意思太过露骨,便把他给捎带上了。
待到王徽谢了恩,领了官服,张云逸方与他一道离开了皇宫。
去了一趟天工院,宣读了皇帝的旨意,并介绍了一众同僚给王徽认识。
张云逸又选了十多名能工巧匠,方带着王徽,驱车赶往城外的仙学。
虽然制作纺纱车和自行车,天工院更为合适。
可理论结合实践,王徽还需要恶补一些理论知识,他统筹大局,不可能在他一个人身上太多精力。
所以,去仙学拿些教材自学,还能便于交流。
另外,天工院的匠人没有理论支撑,即便带着他们制作,所学有限,而仙学也有实验基地,带着那些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学生实践,不但事半功倍,还能互相交流。
待到将王徽交给赖尚荣,并对之后的计划做了安排,他方来到仙学的值房。
吩咐赖尚荣取来了报名仙学的名单,并将其召来,一一询问。
大夏朝之大,总有明珠蒙尘之人,有了王徽珠玉在前,他对于报名仙学,又多了一丝期盼。
虽并未发现什么,能与王徽相提并论的历史名人,却不乏惊喜,其中几个能力颇为出众,让张云逸大喜过望。
不过,张云逸也名单中发现,江南地界来投的人员相对较多。
经过一番旁敲侧击,对于江南的情况,多了一些了解的同时,也大致猜测出皇帝与李从文商谈的内容。
不免有些担心甄士隐的情况,同时,也不由想起,算算日子,贾政早已进京,可却迟迟没有通报。
心下暗道,莫非路上出了什么岔子?
……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