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64章 各取所需
荣国府,东北角小院。
正等着消息的薛宝钗,看见跟在薛姨妈身后进屋,捧着一摞盒子的同喜、同贵,不禁疑惑道:“母亲!这是?”
“嗨!~快别提了!”薛姨妈摆了摆手,冲同喜、同贵吩咐道,“把人参放在桌子上,你们先出去吧!”
“人参?”薛宝钗脸上闪过一抹狐疑,却并未急着追问。
待同喜、同贵将人参盒子在炕桌上放好,告退离开。
薛姨妈抖落了身上的大毛衣服,露出里头沉甸甸,娇养的身子,颤颤巍巍来到炕边,重重坐了下去。
她方指着炕桌上的人参,抱怨道:“原以为老太太改了口风,没成想是托咱家给她清理这些用不掉的玩意。”
“怎么这么多?”薛宝钗掀开盒子,叹道,“这东西怎么不留着,还拿出去卖?”
“你说呢?”薛姨妈长吁短叹道,“逸哥儿上回送的那株人参,你又不是没见过,如今老太太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以后又岂会稀罕这些?”
人难免会先入为主,荣国府又没节衣缩食,薛姨妈哪里想得到,贾母这是在砸锅卖铁。
反倒以为张云逸送了品相更好的新参,人参多的用不掉,淘汰了这些品相不佳的陈货。
“那倒也是!”薛宝钗低下头,拨弄着桌上的盒子,假装若无其事道,“这么多要卖到猴年马月?”
大夏朝的人参价格,虽比不得清朝时期,动辄一两千两一斤,那么浮夸,可最低等的五等人参,也得五百两银子一斤。
而贾母的人参,虽算不上最好的,却也称得上品质上乘。
寻常人家哪怕是砸锅卖铁,也用不起普通人参,何况这种好参?
即便是有些家底的富贵人家,有需要买个几钱、几两,应付过去,就差不多了。
买得起的本就少,用量又不大,出货速度自然会慢上不少,所以薛宝钗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对此,薛姨妈自然也十分清楚,不禁摇了摇头,叹道:“那还能怎么办?难得老太太有事求咱们,难不成还推三阻四?好在这东西不愁卖不掉,大不了内府那边这种品相的暂时不入货,先把这几株卖了。”
说到这,她忽然想起垫付银子的事,忙道:“对了!老太太那边的银子先给她结了,待过了年,再叫掌柜的过来,拿去店里慢慢卖。”
薛宝钗皱眉道:“既是托家里寄卖,怎么还先结银子?”
“老太太既挑头要给伱做生辰,可谓做足了文章,又话赶话似的,说只作价一万两,叫我拿回来自行定价发卖了,我还能怎么办?”
她一把搂过薛宝钗,叹息道:“虽说在商言商,不必如此,可这不是不得已吗?老太太明显有意把大姑娘许给逸哥儿,虽说咱家的事你姨妈会帮忙,可大姑娘到底跟老太太更亲,这个时候能哄,还是哄着些的好,也免得节外生枝!”
说到这,她看向桌上的人参,面露微笑道:“况且,这价格也还算合适,咱们也不是没利可图,眼下不过是拿现银垫着罢了。”
若非看在价格还算公道,有利可图的份上,薛姨妈倒也难说,会不会心甘情愿,先垫付这笔银子。
薛宝钗闻言,默然不语。
薛姨妈说的是实情,做生意本就没有不备货的道理。
薛家号称百万家资,虽有些水分,包含了固定资产,可托了张云逸的福,内府皇商又多了白和玻璃两项专营。
多了这两笔进项,薛家如今比之往年,生意还要兴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