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内,对于梅廉本身的情报还算详细。
只是,张云逸关心的重点不在他本人身上。看着情报里,膝下一子,名为梅丕,年方十五,一笔带过的介绍。
张云逸不禁暗自腹诽,没脸没皮,这梅家倒真会取名字。
不过,虽然没有确切的情报,可梅姓本就不是大姓,翰林出身更是少之又少,梅丕的年纪又对得上。
这个梅翰林,八九不离十,就是与薛宝琴有婚约的梅家。
没想到,甩锅居然能甩出这样的意外之喜,张云逸不由喜出望外。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倘若梅翰林也是秦王的人,那彼此同一阵营,他下手还需要顾虑。
而今,却少了这层烦恼。
将梅廉的情况了解清楚,对于如何不动声色的向皇上推举,他也有了大致的思路。
虽然如今的翰林院,大不如前,可如同皇帝信任太监一样,但凡懂得点眉眼高低,哄得皇帝开心的,大多还是会有出头之日。
梅廉入翰林已有七八年了,却一直没有外放。
不是因为皇帝离不开他,恰恰是因为他不善迎逢。
说他沽名钓誉也好,说他刚正不阿也罢,总之,对于帮皇帝查阅道家典籍,搜罗修仙之法,阳奉阴违。
因此,被正庆帝厌弃,投闲置散。
这也是他没有实权,却小有薄名的原因。
虽然见识过贾政这样表里不一的,可难保梅廉也同样如此。
且,事情总有两面性。
如果他在江南,与宁王和当地士绅沆瀣一气,倒还好办。
可倘若他真的刚正清廉,名不虚传,未必不会因祸得福。
秦王虽有让他背锅的意思,却也隐含考教的意味,可这口锅倘若背的好了,未必不能入秦王的眼。
哪怕势必会遭到宁王,以及江南士绅的打压,可一旦秦王继位,则形势必然逆转。
因为早与秦王搭上线,张云逸不需要的机会,在别人看来却是可遇不可求。
况且,官场上起起伏伏,本就是常事。
梅廉在翰林院投闲置散多年,又素有清名,未必肯放过这样的机会。
张云逸犹豫再三,终究还是决定试一试。
一来,秦王知道梅廉的情况,宁王也不可能蒙在鼓里,没有对策。
甄家身在江南,与薛家必然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未必不会通过薛家做他的思想工作,这样一来,即便梅廉不卖这个情面,也会破坏两家的关系。
二来,虽说梅廉被投闲置散,可毕竟是翰林,薛家二房不可能主动退婚,而他不论是为了搏名还是真的为人刚正,亦不可能做出退婚之举。
梅家不是张华父子,也不是荣府,他不可能以势压人,更没有让梅家投鼠忌器的把柄。
所以,放过这次机会,无异于坐以待毙,错失良机。
唯有把握这次机会,寻求变数,才有一丝机会。
……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