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10章 鸿钧欲讲道,活跃的先天神圣
“快一点,再快一点。”
祈在天空中望着眼前的之人不断奔跑,想要继续催促他,却始终都开不了口,只能在心中不断呐喊。
四处都是战火,遍地狼烟四起,大地破碎不堪,劫气蔓延,黑色的煞火不断从地缝中冒出,将眼前之人烧得遍体鳞伤。
祈已经忘记了眼前之人是谁,却感觉无比的熟悉与亲切,明明按照他的地位和实力而言,眼前这人不过才金仙之境,不可能与祈有任何交集才对。
却不知为何,祈总觉得他至关重要,不断前行的路途,也渐渐从陌生变得熟悉。
“这是当初的云梦泽。”
虽然已经过了很久,但祈还是一眼便认出了眼前的场景,云气弥漫,先天云梦星辰大阵未曾建立。
虽然不似现在那般瑰丽动人,但依旧充满着梦幻的色彩,在阳光的照耀下,平静清澈,红霞飞羽。
“这应该不是大劫中的模样,这是我记忆中的云梦泽。”
祈心中顿时明了,直到此时,祈才真正看清眼前之人的模样。
此人一头白发,容貌俊秀,眉心处一朵莲妆点,眉眼清冷,身着一身黑袍,却又能给人一种人畜无害之感。
祈越发觉得其熟悉,好似在哪里见过,又始终不曾记起。
直至其褪去衣袍,心口处黑蛇胎印活灵活现,张口欲噬,祈这才记起,一股明悟之感涌上心头,在心中言道:
“原来我死了呀。”
只是又有何人能够将自己杀死?祈在心中不断思考,按照他如今的境界,洪荒之中能够与其比肩的屈指可数。
鸿钧?不可能,他不会对自己动手,不然那滔天的因果足够让其入劫,他素来理智,不会将自己置于险境。
罗睺?也不可能,困居于天外天,自身尚且难保,鸿钧也不会让他再在洪荒中活跃。
扬眉大神?祈不相信他会这么做。
一个又一个可能的人物出现,但最后都被祈否定,祈觉得他应该知道,但却始终想不起来,仿佛冥冥中有什么阻碍着他一样。
直到眼前之人步入云梦泽泽水之中,祈这才打断自己的胡思乱想,静静的看着这一幕。
只见其胸口的黑蛇瞬间开始变得活跃,在其体表上游动,最后从心口中脱出,游入泽水。
天边顿时雷声大作,霹雳不止,整个天空仿佛都在发怒,云梦泽掀起狂澜,天色顿时无比灰暗。
祈的视角业终于开始移动,不再跟随着眼前之人,反而随同黑蛇一同游动,深入泽水之中。
无数雷霆落下,击打在黑蛇的周围,却似乎都被什么东西阻挡,让其始终不能如意。
直至黑蛇游入水眼之中,顿时水气开始沸腾起来,洪流涌动,狂风骤雨落下,击打在云梦泽的水面。
天空中的雷霆仿佛知道自己已经无力阻止,雷云开始渐渐消散,但那昏暗的场景依旧还在持续上演,不曾断绝。
过去清澈的泽水变得浑浊不堪,洪流顺着周围的水道不断向洪荒中涌去,周围的大地被淹没,掀起新一轮的水患。
之前的那人仿佛也未曾预料到此事的发生,显得有一些不知所措,悬浮在高空之中,犹豫片刻之后便转身向着四周而去。
他虽不知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但事因他起,虽然无力阻止,但至少要尽自己最大可能的通知周围的族群,尽量减少水患带来的灾难。
祈对这些一无所知,他的目光死死的盯着水眼之中的一句躯体。
这副躯体浑身赤裸,人身蛇尾,背身双翼,四目赤须,黑色的鳞甲彰显着狰狞,但却充满了伤痕,残破不齐。
背上的双翼几乎只剩下骨架,鳞片上四处都是破口,祈见到这一幕,有些不敢置信,直到黑蛇游至身躯之前,看清楚它的面容。
祈被吓了一跳,这不就是他的道体吗!
黑蛇的到来,仿佛让身躯有了奇妙的感应,原本死去的身躯突然立起,蛇尾盘旋,将上身支起。
一朵白色的莲从身躯之中缓缓飞出,随后是一面大鼓,一柄玉节,以及一个小铃铛。
正是先天十二品净世白莲、水华醒世鼓、辟世白玉节和宁心铃。
它们盘旋在黑蛇的周围,托起祈的肉身,在黑蛇茫然之际,引领着他向更深处游去。
祈还想继续跟着,却发现自己只能困在原地,动弹不得,突然天边一声惊雷,整片世界如同镜片般破碎。
沉睡在先天十二品净世白莲之上的祈也瞬间睁开双眼,过了许久才喃喃自语道:
“原来是梦啊。”
祈努力回想,却始终只记得黑蛇游向深处的身影,以及自己那残破不堪的肉身。
至于那此前一直在奔袭之人的模样,却始终都记不起来了。
“神的梦境从来不会毫无根由,看来新的大劫早已开始酝酿,只是究竟是何人才能逼我至此?”
努力回忆梦中的一切经历,祈喃喃自语道:
“我应该是知道的才对,可为何我始终也不曾记得呢?”
再仔细回想,却发现梦中之景早已只留下黑蛇消失的那一刻,以及那突然想起的雷声。
直到天边一缕阳光洒下,照耀在祈的身上,才将祈惊醒,言道:
“罢了,无论再怎么回想,终究只不过是一个梦而已,只要修为上不曾落下,洪荒终归是要由实力来说话的。”
苏醒之事,祈并未通告他人,只是独自又在莲台中扶坐,开始整理之前讲道所获,力求突破之机。
二十个元会讲到的不断积累和梳理,这让祈觉得似乎每一个瞬间都有着新的灵感。
这一种厚积薄发的喜悦,冲淡了之前梦境对祈的影响,让其专注于自身,物我两忘。
直到其感觉距离混元道只差一步之遥时,天边突然奏响道音,并伴随着一道逍遥出尘的声音响起。
“贫道鸿钧,感洪荒众生求道艰难,故于三元会之后,混沌紫霄宫中开讲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