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书上的两郎山,一说在今朔州南,一说在今中蒙边境附近。
史载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在宋太宗发动的“收取幽燕十六州”的对辽战役中,孤军奋战的杨业虽经英勇抵抗,但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兵败两郎山。
悠人今天所说的“两郎山”,是《知青农场》第二卷第002章“不速之客”中提及的“两郎山”,就是小小的于文龙持打狗棍从狼口救下玉英母女的地方。与上述杨业殉国的两郎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位于高密拒城河南,窝洛一带的“两郎山”又矮又小,不善起乞儿——于文龙不小心落在地上的半个大黄饼子。
粗心一点儿的人们从它的旁边急匆匆地走过路过,大多留意不到它。
只有盛夏林深叶茂之时,需要歇脚儿的挑夫或者轿夫们才会在此略作停留,因为这座几乎不能称之为山的“大黄饼子”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杂树及灌木。
杂乱无章的“两郎山”上,白杨居多,刺槐次之,葳葳蕤蕤,细看一下儿,也颇有一番野趣儿呢……
上一章讲到,刘夫人出资,“惧内”的刘大人迫于“形势”,为女儿走娘家方便,迅速打开了闺女从夫家至娘家,几乎是两点一线的“绿色通道”……
女儿高兴了!走娘家也勤了!可这事儿引起了妯娌们的不满,她们一个两个地都在她背后嚓咕:“弟妹娘家有钱,肯为她走娘家方便大钱铺桥修路,怎么就不多陪嫁一点儿好东西贴补咱家呢……”
好话不出门,孬话传千里。
天真的刘小姐与妯娌们一个大院儿住着,整日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这话儿很快就传到她耳里了!刘小姐一怔:“嫂嫂们说得对呀!俺娘那么有钱,爹怎么不多给俺点儿陪嫁呢?倒叫婆家人轻贱俺!”
那年头,没有“晚婚晚育”一说,闺女出门子普遍比现在早,十五岁一及笄,就纷纷出嫁了。也就是刘小姐在家里面娇惯,刘老夫人不舍女儿远嫁,又多留了一年。好歹等到十六岁的时候,婆家三番五次来要人。刘大人劝慰夫人:“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刘夫人寻思良久,终于一狠心,把“掌上明珠”发上轿,嫁了。
十六岁的季,搁“现代”还是个正上中学的孩子呢!心无城府的小姑娘越思越想越憋气,急急喊上丫鬟仆妇:“备骡车!走!回逄戈庄!”
气呼呼的刘小姐一行行至拒城河南,窝洛一带的一片林子处,即喝停了人马从众。
为啥呢?原因刘小姐也羞于启齿:“人有三急”嘛!
都说“人有三急”,人到底有哪三急呢?诸子百家,众说不一。
一种说法,“三急”是人一天必须要进行的生理排泄:即?尿急,便急,屁急。
还有一种说法,“三急”是人一生必须要经历的,就是“内急”、“性急”与“心急”。“内急”即上厕所急;“性急”即结婚入洞房急;“心急”即老婆在里头生孩子,你在外面等得干着急!
得——又扯远了!各位看官,抱歉了!悠人是个典型的话痨,扯着扯着就跑题儿了。
说了这么多,悠人也没弄明白刘小姐到底是哪一急上来了,反正她扬声止住丫鬟仆妇,严令:“任何人不许跟随,都站着别动!等我自己出来的。”
令宣毕,刘小姐孤身一人进了林子。
时值“佳木秀而繁阴”的季节。也亏得刘小姐“小石头的世界里没有后顾之忧”,只怕被下人看见自己“方便”,脸上挂不住,没想到还有更可怕的正等着娇滴滴的她呢!她走走,回头看看:感觉不安全;再走走,还是觉得不保险。就这样,她走走、看看,看看、走走,越走越往里……
在家仆和悠人都看不到的林阴蔽日的黄土丘上,就无声无息地演绎了一段刘小姐宁死也不肯告诉俺们的故事……
等蓬头散发的刘小姐从深林中出来的时候,仆妇们足足着急了一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