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青州沦落到现在这个地步确实让人唏嘘,但想要安置如此多人可不容易。
据说当年曹操麾下的青州军也是屯田军,也不知道他降服百万青州黄巾之后是怎么做到妥善安置的。中原纵然不缺识文断字的读书人,但想要猛然间拿出这么多屯田吏也很难吧?
事非经过不知难,此刻魏哲对曹丞相那叫一个佩服。
最终经过魏哲与戏志才、国渊一番商讨之后倒是勉强想出了应对之策。
除了继续从书院抽调合适的士子之外,屯田各部的副职也可以直接转正了。
如此,只要钟扈与魏慕华控制好攻城略地的速度,应该还来得及。
而在解决了这个大麻烦之后魏哲方才有心思关心其他问题。
“对了,其他攻出去的青州黄巾余部如何了?”
戏志才当即回道:“寇掠泰山郡的三十万黄巾贼已被泰山太守应劭击退,寇掠徐州的青州黄巾亦被击败,如今两部黄巾贼合众五十万,已入兖州境内。”
有意思的是这次青州黄巾入寇并不是陶谦出手解决的。
因为在青州黄巾入境后身为客将的刘备就主动请缨,陶谦见状自然求之不得。
本来陶谦对刘备并没有什么信心,毕竟他和孔融正是被青州黄巾从北海国赶出来的,乃是青州黄巾手下的败军之将,如此战绩实在没什么说服力。
陶谦之所以答应刘备的请战,不过是想要先消耗黄巾贼的锐气,避免自家麾下兵马死伤过多罢了。
然而让陶谦没有想到的是,没有后勤压力的刘备竟然连战连捷。
甚至若不是刘备兵力太少,关羽、张飞都差点擒斩对方渠帅了。
这让陶谦大喜过望,当即划拨四千丹阳兵归刘备统率,一举将青州黄巾击退。
话说陶谦虽是儒生,但自幼却在丹阳郡长大,故此在就任徐州刺史之后,他便陆陆续续从老家丹阳郡招募了将近三万精勇,如此方才坐稳了徐州刺史的位置。
从这个角度来看,陶谦是真的欣赏刘备这个外将。
而刘备这回也终于时来运转了,很快便在徐州混得风生水起。
不过刘备是春风得意了,但是同样寄居徐州的孔融就尴尬了。
本来徐州文武还以为是孔融手下无能,现在看来反而是他这个上司不行!
一时间徐州市井甚至有“志大才疏孔北海”“明珠暗投刘玄德”之言流传。
孔融不堪羞辱,负气之下竟然离开徐州,投奔长安朝廷去了。
听到这里,魏哲忍不住一阵失笑。
“志大才疏孔北海,明珠暗投刘玄德?哈哈哈,好促狭的言辞!”
说实在的,魏哲没有想到刘备竟然还能在徐州出人头地。
不过他转念一想又不觉得奇怪了,毕竟刘备本身就非泛泛之辈,更兼有关羽、张飞这样的虎将一直死心塌地的追随,不能出头才叫奇怪!
正所谓:
金鳞岂是池中物,
一遇风云便化龙。
经过这些年磨砺之后,如今的刘备缺的其实不过是一场东风罢了!
不过在感慨之余,魏哲更关心另外五十万青州黄巾的动向。
相比于曾经的百万黄巾,这次兖州的压力显然要小多了,刘岱应该不至于重蹈覆辙。
只是魏哲心底终究还是有些不放心,于是犹豫片刻后还是下令道:“以我的名义去信兖州刺史刘岱,劝他莫要大意,对阵之时千万要小心行事。”
戏志才闻言虽然有些奇怪,但还是躬身领命。
……
话分两头,当魏军在青州高歌猛进的时候,并州这边进展的却不是很顺畅。
因为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冀州可以通过太行八陉进入上党郡、太原郡。
相比之下,并州只有雁门郡和幽州相连。
然而并州精华之地基本上都是并州南部,也就是上党、太原两郡。
至于并州北部诸郡几乎是整个大汉最贫瘠的所在,比辽东更加穷苦。
如果说在青州之地是魏哲占据地理优势的话,那么在并州就完全反过来了。
只不过并州现在的情况比青州还要凄惨。
青州即便屡遭蹂躏如今也还有百余万人,但并州九郡往年也不过六十九万人。
虽名为一州,可实际上整州人丁不过与涿郡仿佛而已。
并且在先帝驾崩之后,由于汉室动荡,各路诸侯争斗不休,并州也屡遭侵略。
来自凉州的羌胡,来自草原的匈奴,都在趁机不断侵吞着汉地。
比如始皇帝所置的朔方郡,随着南匈奴的不断南下几乎完全沦陷。
如今朔方郡的郡治已经从朔方郡临戎县迁到了五原郡,也就是侨置而已。
至于朔方郡及所属县城,则已经全部沦为废墟。
与之类似的还有并州西部的上郡,也是如此。
实际上早在中平元年(184年)前后,来自凉州的羌胡就大掠上郡。
于是无奈之下上郡的郡治只能徒迁到洛阳,再度侨置郡县。
也就是说并州九郡,如今只剩下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五原七郡尚且还在汉人掌握之中。
甚至即便是这些郡县中也常常都是豪族与胡族并存,形势十分复杂。
比如先帝刘宏亲政后,为避窦武之难,时任雁门太守窦统便亡奔匈奴,后遂为部落大人。
曾经率兵出塞三千余里,北击匈奴,燕然勒功的大将军窦宪之后,就这样的由华变夷,自此为匈奴贵种。
简而言之,并州北部实乃胡汉杂处之地!
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徐荣、张辽两人率五千代郡屯军进入雁门郡……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