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34章 清君侧,靖国难
当杨文岳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不仅是朱慎锥笑了,就连王晋武和王海也笑了起来。
一时间倒让杨文岳气恼之余有些摸不着头脑,难道自己说错了?这不可能啊!
“表弟,这杨大人说要诛我九族,如我九族被诛,这大明还是朱家的大明么?”朱慎锥笑呵呵地对王晋武问道。
王晋武抱拳,一本正经道:“这可不成!如诛您九族,崇祯小儿不自己先砍自己的脑袋?难不成他是傻子?天下哪有这样的人?一个傻子当了皇帝,简直不是成笑话了?”
“哈哈哈!”朱慎锥抚掌大笑,而杨文岳却瞬间脸色大变,目光紧盯着朱慎锥,神色中露出了惊愕的表情,一个从未有的念头猛然涌起。
“你……你……你……。”
朱慎锥回望着杨文岳,打趣道:“如何?你还要诛我九族否?”
“你究竟何人?”杨文岳虽心中已有了猜测,可毕竟还不敢确定,忍不住继续追问。
朱慎锥淡淡报出了自己身份,告诉杨文岳他是大明宗室,晋藩后裔,以宗室身份而言,他是当今崇祯皇帝的族祖父。崇祯皇帝继位以来,远贤臣近小人,不顾天下苍生暴征横敛,搅得大明天下四处叛乱,更使得建奴入侵京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这样的皇帝当大明天子根本就不是合格的皇帝,再加上这些年崇祯的一系列所为更证明了他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天子,哪怕崇祯皇帝有励精图治之举,可却无半点能力,做的越多错的越多,大明如继续在崇祯皇帝手中,那么大明恐怕就要亡了。
作为宗室,朱慎锥不能坐视大明如此下去,为了朱家基业,他必须做些什么。所以朱慎锥决定起兵,取而代之,力挽狂澜,以救大明。
杨文岳是个明白人,也是一个能臣,朱慎锥希望杨文岳能以天下为重,弃暗投明,帮朱慎锥稳定地方,再造神州。只要功成,那么杨文岳此功足以名垂青史,到时候朱慎锥也不会吝于公侯之爵回报。
听了朱慎锥的话,杨文岳当即气得暴跳如雷,他破口大骂朱慎锥是乱臣贼子,身为宗室居然做出如此谋逆之事来,既然朱慎锥是宗室子弟,怎敢如此?难道不知君臣之道?
大明如此艰难,已是不易,他朱慎锥以宗室身份起兵,搅乱天下不是给外敌可乘之机?而且崇祯皇帝自上位以来励精图治,这是有目共睹的,朱慎锥又有什么资格评击君父?更何谈其他?
杨文岳又劝朱慎锥悬崖勒马,千万不要一错再错,如今回头还为时不晚。只要朱慎锥放下刀兵负荆请罪,他杨文岳可以上书朝廷,为朱慎锥求情,到时候崇祯皇帝看在宗室份上不杀朱慎锥也有可能,总比兵败身死,连累家人好些。
杨文岳这番话让朱慎锥苦笑不得,他没想杨文岳如此天真,都到这个地步了还做劝说自己的白日梦呢?
既然起兵,朱慎锥就没想过回头。这么多年的谋划,虽因意外提前发动,可既然做了决定朱慎锥就不会退缩。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都到这个地步了,他朱慎锥哪有可能如杨文岳所说“回头是岸”呢?
再者,京师已在眼前,百步已走了九十九步,朱慎锥更不可能在这时候迟疑不决,如是这样,那也不是他朱慎锥了。
至于杨文岳所说的乱臣贼子,谋逆之话,朱慎锥更不放在心上。要说谋逆,当年朱棣的皇位又是怎么来的?靖难之役又是怎么发动的?他朱棣能做,朱慎锥为何不能做?何况眼下大明的局势相比建文之时更为艰难,要知道建文帝只是要削藩,但如今大明却是内忧外患摇摇欲坠,如果再让崇祯皇帝这样折腾下去,大明就没了。
宗室是大明的宗室,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没了大明,宗室还会存在么?这种答案哪怕开蒙幼童都能回答出来,难不成他杨文岳就不懂?
杨文岳当然不是不懂,而是他不想往那方面想,又或者心中那种君君臣臣的信念根深蒂固,这才说出这番话罢了。
看着杨文岳对自己破口大骂,一副愤慨的模样,朱慎锥突然没了继续和他往下说话的想法。
原本他让人把杨文岳带来,是要看看这位兵部右侍郎,保定总督,毕竟杨文岳的名气不小,能力不俗,官声也算不错,算得上是一员能臣干吏。
如能收为己有,倒省却了自己不少力气,而且拿下保定,对朱慎锥接下来进攻京师有莫大的好处,杨文岳在保定时日不短,如他可以帮着自己安抚地方,未尝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