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 王到岐山祭祀,吉利,没有灾难。 王用亨于岐山,这六个字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 周还是殷商的一个方国时,岐山,是周方的国都。 随着周国渐渐变得强大,它一方面引起了殷商帝室的忌惮,一方面赢得了举行祭祀大典的资格。 周国的君王到岐山举行祭祀大典,这件事看起来非常荣耀,实际上非常危险。殷商的帝王一定会有很大意见,他们也许会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所以,王用亨于岐山,意味着大机遇,也意味着大危险。意味着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二把手,功劳越来越大,声望越来越高,几乎就要超越一把手的权威,到达功高不赏的地步了。 这个时候要更加谦虚,更加谨慎,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要犯一丁点错误,这样做就吉利。 否则只要二把手犯一点点错,被一把手抓住把柄,一定会被搞得万劫不复。 贾似道的结局,是一个现成的反面案例。 一把手也不能犯错,否则一定会被拉下马。尤其是皇帝,我们不要看他地位高高在上,万民景仰的样子,其实很没有自由。 他哪怕只犯一点小错,上有宰相阻止,下有言官劝谏,奏章雪片一样递上来给他看。 这还不算什么。但凡国家出现一点问题,包括天灾人祸,第一个挨骂的就是皇帝。 你是一把手,不骂你骂谁? 所以我们看唐玄宗,他不犯错的时候,缔造了开元盛世,他稍微老眼昏花一下,安史之乱就来了,差点灭国。 从宋度宗驾崩,短短五年时间,南宋换了三个皇帝。擅权误国的贾似道被罢免后,南宋如果选贤任能,对元军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南宋并非没有骨鲠忠臣。 此时,三十九岁的文天祥正在赣州任知州,,与他同龄的陆秀夫在淮东制置使李庭芝帐下担任参议官。 同为宋末三杰之一的张世杰,则在襄樊二镇失陷后,率区区五千人死守鄂州。他用铁索横江,又以火炮、弓弩据守鄂州城多日,表现出高超的军事能力。 而南宋朝廷的宰相继任者,是陈宜中。据称陈宜中有知仁勇之资和刚大直之气,这个评价不是一般的高。 他是否名实相符呢? 在元军破鄂州,沿长江一路紧逼临安,贾似道仓皇难逃扬州之际,留守临安的左、右丞相全部悄悄逃亡。参知政事陈宜中接掌相权,采取一系列措施扭转危局。其中比较重要的措施是:奏请诛杀贾似道以制止溃逃,废除贾似道推行的弊政以安民心;号召天下兵马会聚临安勤王,同时奖励积极参战的军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抗元救亡。 随着贾似道伏诛,张世杰率军率先抵达临安,宋军迅速以临安为中心,集结了接近二十万人的武装力量,局面暂时得到控制。 单看以上表现,陈宜中干得还算不错,但他很快原形毕露。 这个满口豪言壮语的抗战宰相,其实只是一个贪生怕死的胆小鬼。 转折点出现在元军的常州屠城。 常州扼守临安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元军投入二十万大军攻城,而常州军民拼死抵抗。元军驱使常州城外百姓挖土填埋护城河,甚至残忍地将运土百姓也埋入其中,最终筑成一道环城堤防。 他们以环城堤防为基础发动总攻,历时两天后攻破常州城,然后屠城。 常州大屠杀击溃了很多人的心理防线。当元军进逼平江时,宋将不战而降。在前线战事最激烈的时候,临安城内顿时人心惶惶,大小官员开始带头逃命。 陈宜中作为宰执重臣,也连夜逃跑了。他一口气逃到远离前线的南部沿海地区,拒绝回朝的诏令,却厚着脸皮上疏请求朝廷在当地给他安排职务。临安太学生对他的逃跑行为进行了严厉谴责,指责他是和贾似道一样的误国之臣。 谢太后无奈,亲修一封书信给陈宜中的母亲,这才迫使他重返临安。此时,蒙古人已经兵临城下。 张世杰奏请将皇帝、皇后与太后转移至海上,他自己则与文天祥率军阻击元军。但在陈宜中的干预下,文天祥被擢升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出使谈判议和,被元军扣留。 公元1276年正月,宋恭帝奉上国印向元朝奉表称臣,并修书敦促各郡县投降,被忽必烈封为开府仪同三司、瀛国公 。 当时,李庭芝正镇守扬州,拒元军于城门之外,城中食物吃尽而人相食,犹自死战不退。谢太后与瀛国公劝降各地的诏书传至,李庭芝登上城墙,奋然喝道:“我奉诏守城,断无奉诏投降的道理。“ 直至城破被杀,满城民众为之伤心落泪。 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护送宋度宗长子赵昰、三子赵昺逃到温州。 赵昰(1269年-1278年)被拥立为宋端宗,陈宜中仍为左丞相。 此时的南宋,已只剩福州、温州、台州、处州(今浙江丽水)、广州、南雄州、真州(今江苏仪征)、通州(今江苏南通)等地,约有军队二十万左右,却已无险可守。 关键时刻,陈宜中再一次逃了,他南逃至占城(今越南河内)后一去不归。若干年后,元军攻打占城,陈宜中逃到暹罗(今泰国),后终老此地。 两宋已经名存实亡,而年仅八岁的宋端宗却被赶鸭子上架,担负起了续两宋宗祠的重任。 这个少年皇帝的日子,甚至比不上一位普通的平民少年。 随着真州、通州失守,元军大举渡过长江,南宋流亡政权只能继续向南逃亡。为避免与元军不期而遇,君臣大多数时间龟缩在海船上度日。 公元1277年底,大海忽然刮起台风,流亡船队被吹得七零八落,近半数的宋兵在海洋风暴中丧命。宋端宗也不慎落水,惊吓之余,因此染病。 台风刚刚过去,元军突然杀来。宋端宗被迫再次逃到海上,颠沛流离之下在一座海上荒岛上病死。 年仅五岁的赵昺(1272年2月—1279年3月)被拥立为帝。 一子错,满盘落索,更何况一错再错? 南宋的颓势,已远非区区几个人凭借一腔孤勇便能挽回。喜欢跟着姓名学国学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跟着姓名学国学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