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上刊登了香江地铁公司为天后地铁站上盖物业发展权项目的招标案,在12月3日截止报名,12月18日提交招标书
难道是他记错了?
罗齐鸿陷入了沉思,一个地铁站上盖物业发展权只能让恒隆公司股价的上涨有限。“算了,赚一点就赚一点吧,也好过投资其他华资五虎将。”罗齐鸿叹息说道。
80年代初期的香江是没有太多收购案发生,股市看似红火,其实股票涨幅不大,需要长时间蹲守才能获取丰厚的利润,而罗齐鸿却想快速致富。
至于烧毁写字楼这种生意,向来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罗齐鸿不敢将希望寄托在这些缥缈的运气上面。
接着另一篇文章引起了罗齐鸿的注意,这篇文章描述的是乙种公函换地证书在香江市场的受欢迎程度以及新界一些居民借此搬进了市区。
罗齐鸿记得,自70年代末期以来,不少公司大量吸纳乙种公函换地证书,为以后在新界有足够的土地可供发展。
不过即使能拿到乙种公函换地证书,去港府换取新界地皮,也不确定能拿到哪些位置的地皮,港府向来鸡贼,不会拿好位置的地皮出来置换乙种公函换地证书的,那些好地皮都是拿来官地拍卖,增加港府的财政收入。
“只能靠前世的记忆了,有亏损的风险,但是做生意哪有不冒险的。”罗齐鸿叹息说道,即使这门生意产生亏损,股市上的投资也会有盈余,不会对原计划有很大的影响。
其实,这也是罗齐鸿在收购公司之前的尝试和了解,现在的生意盘子不大,哪怕有损失也可以及时制止,最重要的是为以后公司的发展积累宝贵的经验。
主意已定,罗齐鸿便不再权衡利弊,而是考虑如何迈进这门生意的门槛。
新界是社团众多的地区,罗齐鸿真的担心被这些‘融了’(干掉),连渣滓都不剩。
铜锣湾
罗齐鸿找上了吕松,目的有两个,认真算起来,有主有辅,彼此牵连。
“罗生有什么好生意关照小店?”吕松招呼罗齐鸿坐下,为他倒上一杯呈亮的茶汤,脸上满是笑容。
上次的九龙市区两层写字楼为其带来了几十万的收入,要是多来几次,他可以做更大的生意了,吕松觉得罗齐鸿是他的贵人,很贵很贵的那一种。
“有好生意,不过有条件的,北角天后庙道的戏院改造商铺,面积是800多平方尺。我知道吕生在地产中介一行做了很久,应该有渠道能帮我弄到乙种公函换地证书。”罗齐鸿直白的说明来意。
北角天后庙道的商铺不是很贵重,不过赚点小钱肯定是可以的,至于是不是戏院改造,吕松也不在乎,而且也骗不了罗齐鸿。
但是说到乙种公函换地证书,吕松一脸的惆怅、为难,仿佛便秘了一样。
“怎么?吕生有难处?”罗齐鸿问道。
吕松看了一眼罗齐鸿,道“罗生是想炒地皮还是自己开发?实不相瞒,我之前也做过这种生意,可是换取的地皮都是一些犄角旮旯的地块,很难卖得上价,不能说亏本,但是利润非常的薄,而且要和那些社团打交道,实在是不划算。”
吕松说的难处,罗齐鸿有过预想,他自认为与吕松不同,因为他有前世的记忆,知道那些地皮会在近期发迹,才会下手。
“吕生说的我也有想过,但我还是想试一试,算买个教训也好。”罗齐鸿微微笑着说道。
吕松知道罗齐鸿不相信,便不再劝说,“行吧!罗生想要多少乙种公函换地证书?”
“2万平方尺!”罗齐鸿竖起两根手指。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