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一名海战奇才,这种有着特殊才能的人才就连云霄天宫都觊觎万分。
不过当封兆海细想之后,也就明白了‘先天一气南宗’的苦衷。
像赤发真人这等有着无可替代能力的人才,一旦犯下大错,还真就不好处理。
罚的轻了,今后势必更难管束。
而罚的重了,又恐其心中怨恨,要知道赤发真人可是统御着‘先天一气南宗’所有的船队。
说不定将来就会在哪个重要时刻反戈一击给予宗门重创。
即便换作封兆海也会觉得难办。
殊不知,张克之前曾亲自审讯过赤发真人。
若是他明白自己的错误,张克也不舍得下手,毕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可惜,在问心审讯之中,赤发真人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倒对宗门多有怨气。
故此,尽管非常遗憾,张克还是决定将其处死,也好以此来警示门中弟子。
张克为封兆海续了一盏茶,苦笑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这一下,本门近百年的发展算是白白浪费了。
哼,若非其它宗门威逼利诱,本门又岂会损失这么多的弟子。”
封兆海有些无语,但也深深为张克的果断与气魄感到惊心。
他此时忽地想起此番来之前与宗门拓海道君的一番对话。
三日前,封兆海将自己在蓬莱海域看到的一切详详细细地向宗门禀报。
当将张克获得车轮战的胜利告知后,他顺便将心中的疑问提出。
“拓海祖师,如意真君如今大势已成,加上‘先天一气南宗’的发展势头。
从长久来看,日后势必成为本门心腹大患。
为何宗门没有想办法对其进行遏制?”
拓海道君满头白发散于肩后,一身天蓝色袍服宽宽松松地披在身上。
在其脑后的蓝色光晕中,无尽的海浪不时涌动着。
听闻封兆海之言,拓海道君微微叹息一声道:
“如今的如意真君已不是谁都能制得住的了。
道君不出,天下间又有谁是他的对手。
你一直在界域之内,有些事情恐怕还不是很了解。
是他将虫族侵袭本界的消息传回来的。
又是他前番在虚空之中帮助‘天道宗’破灭道君等人击杀了虫族半领主。
此外,他还利用一种神通,一次性击杀了数千万的虫族。”
封兆海呼吸一滞,骇然道:
“这怎么可能?
他不过才是一名‘三境’的元神真君,怎么可能一下子击杀数千万的虫族?”
拓海道君摇头苦笑。
“这消息是探星师兄传回来的。
现在的如意真君有几种手段很是令人忌惮。”
首先便是他那直接击杀数千万虫族的钟声,这应该是他自己创造的一种神通。
探星师兄猜测,这应该是一种利用声波来针对某一个族群展开本源上的攻击。
其范围据说有数十万里之大。”
他看着封兆海缓缓道:
“或许这种攻击也可以针对人族。”
“咝——!”
封兆海被吓到了,如果祖师所说的真的,那岂不是意味着如意真君随时可能对蔚蓝界的人类造成巨大威胁。
他不禁叫道:
“若是如意真君真的拥有这种手段,那他就更不该活下来。”
拓海道君心中赞同封兆海的说法,但还是摇摇头道:
“如果如意真君只有这些手段,那我等道君也不吝出手消除这个不稳定的因素。
可惜,如意真君擅长的手段不仅这些。
他还以诡异手段封印了八十八名虫族统领。
此外,还凝聚了一道‘功德金轮’,这才是最令人感到棘手的。
只要杀不死他,那他的报复就是连上品宗门都无法承受。”
封兆海呆住了,他与张克的接触中,除了这一次显露出狰狞。
以前其一直给自己感觉就是一位温润如玉的谦和君子。
拓海道君叹息一声道:
“另外,他还有两名道侣,你可知晓?”
封兆海点点头道:
“知道,听说其中的青眉真君实力也很强大。”
拓海道君悠悠地道:
“这一次在虚空战场中,青眉真君凭借自己的实力击杀了七名虫族统领。
据说其剑意已能显化于外,就连道君都为之忌惮。
而如意真君的另一名道侣栖霞真君也不可小觑。
如果不算道君出手,‘先天一气南宗’在其带领下,所得的功勋位列前三。
一个如意真君就够麻烦的了,可谁能想到就连他的两位道侣也如此强大。
所以一旦对如意真君出手无果后,伱能想象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吗?”
封兆海这一下彻底地呆住了,无数的念头在脑中转来转去。
忽地他又隐隐听到拓海祖师的一句喃喃自语。
“想不到这如意真君的肉身也如此强大,站在那里不动,那个蠢货都杀不了他。”
封兆海脑中猛地闪过一道亮光。
瞬间想起张克独战十人时那诡异的站定,以及自己感觉到熟悉的一缕气息。
抬头看去,却见拓海道君神思不属,似乎在想些什么。
他不敢追问,只是一旁静候着。
片刻后,拓海道君又道:
“既然‘先天一气南宗’已难遏制,那就交好吧。
传我命令,连溪行止不端,让他去‘阴泉河’镇守两百年以作惩罚。
另外,你去宗门宝库中申请一方秘境的锚点送给如意真君。
算是本门这些年行为失当的赔偿。”
封兆海心中有些不忿,忍不住道:
“祖师,何必如此,这样做岂不是助长了如意真君的威风?”
拓海道君悠悠地说道:
“看事情不能只看眼前,有些人注定是要站在这个世界的巅峰的。
‘先天一气南宗’如今虽只是九品宗门,可上品宗门之下,又有哪个门派是他的对手。
天地大劫将临,或许他就是这一次劫难中的天命之人也说不定啊。”
封兆海沉默了一阵,问道:
“今后,本门该如何与‘先天一气南宗’相处?”
拓海道君微微一笑。
“简单,不疏不离即可。”
“弟子受教。”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