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宁从小与问安相依为命长大,对姊姊最为信服,听她教训,立刻神情一肃,郑重道:“我再不乱说话了,必定谨慎小心,不落人话柄。”
瞧瞧,真是一物降一物,天生问安来克问宁的。
徐问真微微挑眉,眼中带笑,又示意问安继续解释。
问安微微吸了口气,然后继续道:“这时,她大约会想到与郑大先办一场婚礼,聊得安慰,而本月最适合他们八字,会助他们一生平顺恩爱的吉日,应是廿三。”
“母亲冥寿!”问宁一惊,这才什么都明白了,“亲姑母是未来岳母大人的冥寿日悄悄与妓子成婚,既不合礼法,有违孝道。如此不孝又侮辱我徐家之女夫,我徐家自不屑要。”
徐问真含笑点头,好似十分欣慰地道:“我们问宁如此聪颖啊。”
问宁有些羞赧地低下头,问安却垂头半晌,然后低声道:“只是借母亲冥寿闹出这样的闹剧,我称得上不孝子了。”
大夫人心疼她懂事,温声宽慰,“先不说人死如灯灭,咱们种种追忆只是了却咱们的遗憾,就说哪怕你母亲泉下有知,知道郑家今日的行为,必然比我恼一万倍!别说你借着冥寿做由头退婚了,就是你打上郑家去,她只怕都要给你叫好呢!”
大长公主道:“你们自是你们母亲的心尖肉,旁人如何比得了?不要多想了。”
心中却道未必。
只是对晚辈,她不想说她们母亲的不是。
问安却已笑道:“伯祖母、伯母请放心吧。我既已下定决心,便不会后悔。倘若母亲因此不快,待到百年之后,我自去向母亲请罪。”
拿主意快又心性坚毅,多好的小娘子啊。
徐问真看她的眼中是掩不住的赞许,问宁对郑氏夫人已经没有记忆,所有认识都来自姊姊的言语,对她来说自然是姊姊的事更为重要,忙宽慰道:“娘自然更疼咱们,姊姊你放心吧。”
又忍不住问:“那女人那边,事情可准?怎么叫她一定在廿三成婚呢?回头怎么发破此事?”问宁满心咕嘟着坏主意,“不如向衙门告发有人在那通奸,叫衙门的人去抓他们!看郑家在京里还有脸没脸。”
大夫人按住额头长叹一声:这孩子往后嫁出去了可怎么办啊。
问安道:“你难道要把‘是徐家弄的事’这几个字写在脸上吗?”
徐问真终于开口,“此事自有办法,问宁你就不要操心了,耐心等候便是。你学里如今念什么呢?”
画风骤转,问宁直觉不好,讪讪道:“近日在学《春秋左传》,高娘子刚与我解到《子产论政宽猛》。”
“那学不少了,就本书所学,你做两篇文章出来吧。”徐问真想了想,“前些日子不说想骑马?写出来,作得好我领你姊妹们城外骑马去便带着你;写得不好,你看着我们去吧。”
问宁满脸苦色,咬牙答应着,问安倒是露出一点笑来。
稍后问宁退下回去往出挤文章,大长公主才问徐问真:“可有把握?”
“必将尾巴扫得干净,才不负祖母多年教导。”徐问真眼笑盈盈,温和从容。
大长公主点点头,“此事办好了,你是头功。想想要什么吧,我的私库里,随你挑拣。”
又对问安道:“五娘很好,能稳得住、拿得起、放得下。你放心,郑家这门婚事绝了,伯祖母再给你相看个好的,我大雍什么样的好儿郎没有?偏要郑家那小子?”
大夫人笑着盘算,“不错,锦安侯谢家有个年轻郎君就不错,还有高家、韦家,我记着宗室中有几个合适的年轻儿郎,都堪配我们五娘。”
问安迟疑一下,一咬牙,忽然跪下:“伯祖母、伯母容禀,问安、问安不想嫁人。”
二人均是一惊,大长公主不受控制地想到自己不让人省心的幺儿、幼孙——她只觉眼前一黑,忙问:“你、你莫不是已对谁心有所许了?”
大夫人死死按住自己胸口,用力吸气。
徐问真离她近,听到她满嘴喃喃:“我的天爷呀,我的天爷呀!”
第21章
哪罕翟衣花钿如意郎
大夫人已是要厥过去的模样, 徐问真不得不站出来代替她与大长公主开口询问问安,“你有什么想法,只管说出来。是不喜欢公侯豪门子弟, 对未来另有打算吗?我相信你自己是有成算的,无论什么想法,说出来大家商量, 总比你一个人憋在心里钻进牛角尖得好。”
“我想守室在家,以徐姓女的身份招赘娶夫。”问安一语惊四座, 她垂着头,不去打量长辈的神色, 镇定地说出自己近几日的想法, “阿爹膝下无儿, 独我与问宁两条血脉, 我想若招赘在家, 至少能为家中留下一条后嗣。”
这对京城的名门显贵们来说绝对是石破天惊的动作。
大夫人忙道:“不可不可, 这……此事京中名门从未有过罢, 咱们家并不在意外人那点眼光, 不怕那几句闲话。
可愿意入赘从妻姓的儿郎有几个是好的?你们认为民间商户招赘延续血脉是好,却不知他们的女夫大多都是打小培养起来的, 自然对妻族忠心耿耿。你如今的年岁才提起招赘, 到哪找合适的?随意找一个小郎进来, 居于你下, 天长日久心积怨怼……只怕会出事端。”
她语重心长地对问安道:“我随你大伯父在外任时,见过一些商门女招赘, 虽然大多都还算平顺,但仅是见过的一个恶例,便足够咱们慎之、谨之、远之。
那是衡安的一户富商豪门, 家资有百万之富,那娘子是其父独女,十六七的年岁,遇到一个处处都合心顺意的郎君,她父亲不舍她离家,便将那郎君招赘入门,成婚后处处和美,不几年二人有了一儿二女,皆爱若珍宝。他们夫妇感情甚佳,郎君待她处处体贴关爱,那富商便安排女夫入自家商铺做事,后来渐渐将产业都交托给他。不想那富商过世后,女夫转眼便翻脸不认人,不几年的功夫,娘子与长子接连过世,大女儿被送到一门官宦人家为姬……”
大夫人如今说起,还面露心痛之色,“此事虽在当地有些议论,可那女夫打点好了当地官衙,便将事情揭了过去。后来还是他家幺女拼死跑到河中府擂鼓告状,你伯父听闻此事,立刻点人去查,才查出那女夫杀妻儿的证据,还查到就连那富商竟是被他女夫所杀。”
她痛心疾首地道:“你尚年轻,不知人心莫测、世事复杂,三条人命啊,一家安乐的局面,就会在那一个狼心狗肺的畜生身上!”
问安听到大夫人第一句,本来是在意料之中的,并未感到失落。她前几日想到这一点,便在心中反复琢磨,已准备好如何进言劝长辈同意。
直到听到大夫人后续的言语,她才愣在原地。
大夫人反对她,并非因为招赘行为京中官宦之门绝无前例,会引来非议,而是客观地认为她如今的年岁再开始准备招赘并非万全之法。
她虽然性格周全妥帖、细致入微,毕竟一直生活在闺中,对外界的认识只来源于身边人的口或书本中的文字,认为招赘的缺点最多就是郎婿人品才能不如意,却没想到还有这样惨痛血腥的先例。
她一时不知如何言语,在她愣神间,徐问真忽然问:“你准备招赘,只是为了给家中留一点后嗣吗?”
问安正在茫然当中,她毕竟年轻,琢磨好几日的前路就这样被长辈打回,自己又确实有没考虑到的地方,难免感到茫然,听徐问真如此问,下意识点点头。
“招赘生子,无论t是你还是问宁都能办。你伯母所说的先例固然惨痛,但你若招赘,郎君就是生活在咱们家的眼皮底下,五叔父即将调回京中,能够坐镇家宅,哪怕赘婿居心不良,轻易掀不起风浪,这些都可以慢慢盘算。但是,若是除了留下子嗣外,你还不想外嫁,有一条路或许更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