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临淮大营。 中军帐中的灯火熄而复燃。 等到陈望赶至中军帐中时,中军帐内人员走动,正在快速的整理帐内的陈设。 悬挂的舆图正在被替换,中央的沙盘也已经是被重新推翻修正,从凤阳地方变成了宿州周边。 孙传庭此时正站在沙盘的前方,他的眉头紧蹙,面沉似水,审视着变化的沙盘。 东面,灵璧、虹县、五河三县黑色旗帜密布,一路蔓延,一直延升至宿州城的近侧。 一面有一面的黑色小旗被负责摆放沙盘的士兵,不断的安插在了宿州的周边。 黑色的旗帜密密麻麻,将整个宿州地方围得几乎水泄不通。 而且陈望还注意到,在徐州城的位置,也有黑旗不断的摆放出来。 陈望环顾中军帐内的情况,他只看到虎大威、方国安,还有萧慎鼎、郑嘉栋四人。 四人都是军中的总兵,除此之外,再不见其他的军将。 陈望心有所感,知晓李岩应当是已经得手,但是面上却仍然不动神色,做出一副疑惑的神情。 “陈帅。” 虎大威最先发现了走入帐中的陈望,当下迎了上来。 其他人虽然也紧接着看到陈望,但是却都默契的没有上前。 几人都和陈望并不相熟,甚至没有说过几句话,只不过是同僚的关系。 虎大威之所以迎上来,则是因为他和陈望在勤王之役时多有交集。 陈望在贾庄之战及时赶到,使得他们不至于败亡。 后续拦截清军出关等一系列的战斗,也都是一同作战,可以称得上一句袍泽。 “我刚回营就收到了召回的手令,听闻是军中变故,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此紧急?” 陈望将马鞭插在腰间的鞓带上,顺着虎大威一起向着沙盘走去,询问道。 听到陈望的问话,虎大威脸色不由的难堪了起来。 虎大威转过头,看了一眼沙盘之上的宿州,而后才回过头道。 “军议结束不到一刻时间,宿州就传来急报。” 虎大威的神色暗沉,声音也低沉的可怕。 “宿州遭遇万贼军大队兵马奇袭,已经陷落……” 陈望神色微动,而后迅速的沉下了脸。 “宿州在我军后方,怎么可能遭遇万贼军袭击?” “难道是……徐州……” 陈望停顿了一下,宿州被袭,他很清楚是李岩从凤阳分兵奔袭。 但是徐州周边的情况,监察所还都没有来得及回报。 “不是徐州。” 虎大威摇了摇头,靠近了些许,低声道。 “万贼军的骑兵应该是从东面的灵璧绕行而来。” “但是徐州那边,也出了乱子。” 虎大威眼神之中流露出了担忧,低头叹声道。 “徐州城内,万民军在宿州遇到袭击的时候也出城了。” “万贼军奔袭宿州,是早已计划好的事情,双方用烽火作为号令,徐州的万贼军在宿州事乱之时,同时出城响应,进攻我军部署在城外的部队,还有不少已经冲出了包围网。” 陈望眉毛微蹙,他有预料过徐州的万民军协同,但是却不曾想万民军能如此轻松的冲出包围网。 “徐州城内的万贼军多是步卒,骑兵不过六七千人。” 徐州城并非是一座密不透风的坚堡。 城中的消息对于陈望来说并非是秘密,因为监察所在徐州城内设有据点。 而除此之外,锦衣卫也在城中设有据点。 虽说锦衣卫在崇祯年间,因为东林党的忽悠,皇权的衰弱,还有各方势力的压制已经快成了没牙的老虎。 但是没牙的老虎也是老虎,烂船也有三斤破钉。 锦衣卫的势力在大城重镇之中仍然还有不少的残余,对于地方的掌控仍然不弱。 无论是在内地,还是边疆,都有为数不少的锦衣卫耳目和坐探,来往于危险的地景,传递、探听着各种各样的消息。 锦衣卫不止在政治上可以作为皇帝的利刃,在战争上,也能作为大军的臂助。 万历援朝之战,锦衣卫就曾将大量关于日本动向军队的情报带回,使得明军在情报上几乎一直取得优势。 孙传庭之所以能够算出应当派遣多少兵马围困徐州城,也是因为锦衣卫已经将万民军的虚实探查清楚。 “徐州布防,是督抚亲定,怎么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冲出包围网?” 围城的兵马实打实的有一万三千余人,算上征募去挖壕沟填营垒的辅兵民夫,数量甚至都膨胀到了三万余人。 围困徐州城的计划是孙传庭亲自订下。 什么地方该挖沟壕,什么地方该设营垒,什么地方该留骑兵,什么地方该设火炮,都是孙传庭提前已经制订好的。 计划陈望都已经看过了,孙传庭无愧于一方名将,所做的部署,确实可以说是天衣无缝,几乎找不出什么破绽。 陈望自问,若是让自己来布置安排,也决计做不到那么完美。 但是眼下的结果,却是万民军在第一日,便冲出了徐州外围的包围网,这明显有些不对。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万民军的战力再如何的强悍,也不至于一日能够冲出这样的重围。 虎大威神色微凝,欲言又止。 而几乎就在同时,身在沙盘之前的孙传庭的怒骂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社稷危难,国家动荡,如此时刻竟仍贪赃枉法,如何能留!” 孙传庭双目赤红,咬牙切齿,眼神凌厉宛如刮骨的利刃,愤恨之色几欲倾泻而出。 虎大威低下了头,低声道。 “徐州城外的布置若是按照督抚所定,自然无忧。” “但是情况就是,主持围城的主将……” 虎大威的话最后还是没有说完,但是通过虎大威的言词和孙传庭的言语,事情的情况其实已经很明了。 围城的军将,只怕是克扣粮饷,苛责军民,并没有按照原先的计划,按时完成壕沟堡垒的挖掘,以致于徐州城内的万民军因此脱困。 “陈望……” 孙传庭从愤怒之中清醒过来,这才看到了已经入账陈望。 看到陈望的身影,孙传庭的心中不由也安定了几分。 虽然时局艰难,但是好在他的手中仍然还有可以打出的底牌。 陈望声威卓着,足以当定海神针,而其麾下兵强马壮,亦可保战场无虞。 “拜见督抚。” 见到孙传庭的眼神投来,陈望当下上前,抱拳行礼。 孙传庭收敛了怒气,态度也随之缓和了下来,在看了一眼站在陈望身侧的虎大威后,说道。 “如今的情形,想必虎总兵也已经与你讲述了一些吧。” 陈望点了点头,回答道。 “大致的情况都已经了解,只是……宿州城……”” 陈望停顿了一下,向着左右各看了一眼。 孙传庭抬起了手,轻轻了敲了一敲身前的沙盘,而后又一扬手。 军帐之中,一众原本正在忙碌的甲兵,当下停止了手上的一切动作,而后都转身向着帐外走去。 不过数息的功夫,除去虎大威、方国安,萧慎鼎、郑嘉栋四名总兵,以及孙传庭和陈望外,整个中军帐内再无他人。 孙传庭点了点了身侧的位置,陈望会意,再行了一礼后,径直便走了过去,站在了孙传庭的身侧。 “昨日戌时,宿州城已经沦陷,是从城南大营传来消息。” 孙传庭面无表情,眼神阴鸷。 “就在你前脚步入军帐的时候,第二波从宿州赶来传信的信使刚刚离开。” 孙传庭的声音沙哑,颇为低沉,听起来极为疲惫。 “宿州城……已经沦陷……” “城中火光冲天,浓烟蔽空,城中粮草,皆被付之一炬……” 孙传庭握紧了拳头,闭上了眼睛。 他的心中愤恨,他的心中担忧,他的心中愧疚。 愤恨的是,国家动荡山河飘零,如此险境竟然还有人不思危难捞取钱财,致使局势越发困顿。 担忧的是,粮草被烧,后路断绝,军心浮动之下,大军恐怕有失。 愧疚的是,是他愧对天子的重托…… 此时此刻,别说救援凤阳,就是想要保全现如今他麾下的兵马,恐怕都是一个奢望。 陈望心中没有多少意外,万民军的效率虽然超出了他的预计,但是这并非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陈望神色凝重,收敛了些许的心神,问道。 “不知军中粮草还能供应几日?” “九日。” 孙传庭不假思索,直接给出了答案。 早在得到宿州被袭,粮草被烧的消息之时,孙传庭便已经派人传唤了主管后勤的军将,弄清了余下的粮草。 “九日……” 陈望目视着沙盘上的格局,观察着局势的走向。 徐州万民军已经打开了道路,基本截断了从北至南的粮道。 河水封冻,漕运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陆路运输,只能改走东线。 但是东线,灵璧、虹县、五河等地也有万民军活动的踪影,一应粮道全已封锁。 宿州城破,粮草悉数被烧,而今大军粮草只余下了九日。 “奔袭宿州的万贼军数量有多少。” “探马回报,规模在万骑之上,火光盈野,宛若火龙。” 沙盘的另一面,方国安上前了些许,回答道。 “万骑……” 陈望面色凝重。 “如今之局,你有什么想法。” 孙传庭手扶着沙盘,他的目光停留在宿州的位置。 火光摇曳,在孙传庭的眼眸之中来回跃动,让人难以察觉到其内心的真实想法。 “如今局势危难,粮道断绝一事泄漏而出,必使大军军心浮动。” 陈望眼神微凝,孙传庭抛出的问题,对于他而言,是一个机会。 虽然心中早有腹稿,但是陈望还是假做思索。 在沉默了许久,观察了很长一段沙盘上的布置之后,陈望最后才出言打破了帐中的沉寂。 “若是依末将看来,现在立刻派遣一部精骑奔驰往北,只要能够重新夺回宿州,后续再重新围住徐州,便可重新打通粮道。”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万贼军此时偷袭得手,刚刚攻陷宿州正值最为放松之际,决计无法料到我军折返一击。” 宿州是徐州与凤阳一线,最为至关重要的据点。 只要占据了宿州,便能有了保障,一个能够确保在最坏的结果下,在大军兵败,能够安全撤回河南的保障。 李岩想要的,是围点打援,不仅要吃掉凤阳的明军,还要击溃援剿的兵马。 但是陈望怎么会让李岩真正的如愿。 从凤阳之战的一开始,陈望的目的从始至终只有一个。 那就是让万民军能够完成最初的战略目标——一举歼灭南直隶明军的主力。 也仅仅只有这一个目的。 援剿兵马不能损失太大,不能如同历史上一般,溃亡大半。 孙传庭还不能死。 多年的经营和筹谋,使得陈望已经换取了孙传庭的信任,稳定了自己的势力。 若是再度换帅,一切又都不可预测。 孙传庭麾下的兵马所领的兵马人数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大多都是残兵败将,以及归降的流民,战力堪忧。 这一点,从凤阳战场上的推进速度就可以看出来。 孙传庭练兵从严,赏罚分明,又借着连战连捷的影响,使得大军能够保持一个高昂的士气。 但是这些情况,在缺饷短粮的影响之下根本就长久不了。 这一次南下援剿,陈望麾下的汉中军一直以来都是真正的主力。 虚实已经被陈望探查的清清楚楚。 保留援剿兵马,并不会影响大局的走向。 凤阳城中的明军一旦覆灭,万民军的声威将会彻底达到巅峰,足以横扫整个东南! 凤阳城内的粮食已经见底,这是所有人都清楚的事实。 不久之后,城内的明军也将会去做最后的一搏。 按照凤阳封闭前最后送来的书信。 凤阳城内的明军将会在粮食还剩下十日的时候,燃起烽火,出城突围,希望援军能够在同时进攻,里应外合。 如果选择回师宿州,那么便代表着,放弃援助凤阳的计划。 凤阳城内的守军,能否突围,将会全部依靠他们自己…… 陈望缓缓将计划说完,而后将目光投向了孙传庭。 中军帐内,所有人的目光也就都集中在了孙传庭的身上。 只要孙传庭点头。 所有的一切,都将沿着陈望规划的路线前行…… 中军帐内,静得可怕。 所有的人,都在等着孙传庭的决定。 …… 《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七》: 大威为偏裨,最有声。及为大帅,值贼势益张,所将止数千人,不能大有所挫。然身经数十战,卒死王事,论者贤之。喜欢风起明末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风起明末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