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时,他们却流落至这片极为偏远的朝鲜西北地区,要啥没啥,手中的金银便如同死物一般,买不来绫罗绸缎,也买不来果腹的粮食。
好在,他们所领数百军兵皆为百战劲卒,对付弱鸡一般的朝鲜人,虽不说是绝对的降维打击,但也是如入无人之境,轻松碾碎任何反抗之力。
他们所登陆的罗津,隶属于朝鲜咸镜道镜城府,只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渔村,人口规模仅两百余人,还有一处镇守哨所,约三十多名士兵,被他们一举而下后,很快便控制了整个村子,并封锁了两条通往外界的小道,堂而皇之地将之占据。
罗津的当地居民主要依靠捕捞海产品为生,村子周边也开垦了百十亩农田,种植了一些蔬菜和小麦,日子过得也是苦哈哈的。
不过,该渔港临近图们江,附近的“生藩”会经常跑来进行货物交换,主要交易的商品包括皮毛、药材和粮食,每隔旬月间,便会有府城的朝鲜商人前来收购。
在孔有德等叛军停驻该地不到一个月,便有风声传了出去,言及有盗匪占据了罗津,抢掠屠杀往来此地的商人和“土蛮”,搞得人心惶惶。
到了六月下旬,反应迟钝的镜城府官员才派了一队三十多人的差役和丁壮过来查探情况,并顺便驱逐侵占罗津的海盗。
在朝鲜人想来,这些海盗多半是附近山区那些不服王化的“生藩”,可能是部落里的日子过不下了,便泛舟而来,登陆上岸抢掠一把。
只要朝廷官差赶来,他们必会心怀畏惧,直接驾船跑路,躲回他们所在的部落。
如此,成功剿灭海盗,绥靖地方,多少也是一点军功,给自己的任官履历增添一笔“知兵”和“剿贼”的光鲜记录。
万万没想到,镜城府派出的这队差役和丁壮如同肉包子打狗般,有去无回,全都陷了进去,一个都没跑回来。
等了半个多月,镜城府官员一直没收到回应,才省过味来,遂开始重视占据罗津的这股海盗。
又经过一个月的准备,朝鲜人动员集结了三百多名地方镇守军,气势汹汹地杀了过去,誓要一举铲除这股穷凶极恶的海盗。
太不尊重人了,抢了东西不赶紧跑,还“傻乎乎”地停驻在那里,这分明是在打脸。
必须要给予这些海盗一个严厉的教训,擒获他们后,当明正典刑,全部斩首示众。
然而,派出的三百多名镇守军也尽皆失陷,无一生还。
镜城府官员获悉后,顿时就炸了锅。
攻占罗津的到底都是一群什么样的海盗?
居然能将三百多名地方镇守军一口吃下,这特么还是一群普通的海盗或者生藩吗?
朝鲜人开始认真起来,派出无数的探马前往罗津实地查看,以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为接下来的征讨行动提供足够的情报支持。
嗯,属实有些大意了!
至九月初,经过多方打探和查证,镜城府官员也逐渐了解到这股海盗的底细。
这伙海盗有五百到六百人。
他们有刀剑和长矛,甚至还有弓弩、鸟铳。
他们有甲胄,疑似有点像天朝官军所装备的甲、札甲以及鳞甲。
他们战技娴熟,配合默契,堪为精锐之兵。
他们还有舟船数十艘,其中数艘还装备了火炮。
随着搜集而来的情报越来越多,镜城府官员的脸色也变得越来越难看。
这般虎贲之兵,这般装备,这般堪战,哪里是他们地方镇守兵所能应对的。
这是一群“职业悍匪”呀!
于是,镜城府知府只能硬着头皮将此间情况报于咸镜道观察使和兵马节度使,请求上官调集数千大军助力清剿这伙强悍的海盗。
孔有德等叛军在连续击退了朝鲜人两次征剿行动后,自是不敢大意,于罗津周边撒下众多探子,时刻盯紧朝鲜人的动向,以免被打个措手不及。
曹绍中今日午间收到镜城府方向的探子回报,说有不少朝鲜军队正在陆续进驻府城,差不多已经聚起了两千多人,后面还有更多的士兵和物资正在不断往这里汇集,显然要对他们展开一场大规模地清剿行动。
他不敢有丝毫耽搁,立马寻了过来,将这条重要的信息报于孔有德,等待他的决断。
是战,是走,怕是要早做决定。
“副元帅(耿仲明)现在何处?”
“副元帅正在整训那些被俘的朝鲜兵士,准备战时驱为前锋。”
“嗯,立即将他唤来,我有事吩咐。”
“是,都元帅!”曹绍中拱手一礼,转身便朝寨子外面奔去。
“哼哼……,干死这波朝鲜人,我等便可于此安基立业,以后未尝不能成就一番大事!”孔有德将刀柄紧紧地攥了攥,心下发狠。
——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