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哲在永乐岛一直待到了 1947 年的新年,这段时间里,每周都会有货船往返于香港和永乐岛之间,为岛上带来各种物资和消息。 陈哲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永乐岛,但他也并非完全与世隔绝。 在有需要的时候,他会乘坐飞机前往其他地方处理事务。 不过,这些行程通常都比较短暂,他总是很快就会回到永乐岛。 紫荆花远洋航运公司的生意非常红火,尤其是紫荆花号客货两用轮,现在每两个月就会进行一次从上海、香港到纽约的往返航行。 紫荆花号不仅运送货物,还搭载乘客,船上装载着桐油、橡胶等各种货物,同时也会运回美国急需的紧俏物资。 除了紫荆花号,其他货轮也在亚洲各国之间穿梭往来,有时也会停靠在永乐岛。 紫荆花远洋航运公司拥有两艘 AKL 型轻型运输船,它们分别负责不同的航线运营。 其中一艘运输船主要往返于香港和永乐岛之间,而另一艘则负责香港与广州之间的航线运输。 这两条航线都非常稳定,每周都会有一趟固定的航班。 此外,该公司还有一艘自由轮,专门负责香港、高雄至上海的航线运输。这条航线同样也是每周一趟固定航班。 不过,与前面提到的两艘 AKL 型轻型运输船不同的是,其他自由轮的航线并不固定。 它们会根据实际业务情况灵活安排,哪里有生意就去哪里跑,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航线都有可能涉及。 如果暂时没有生意,这些货轮就会停留在香港等待新的订单。 由于南沙群岛的水域条件不太适合大型船只航行,所以这里主要被用作渔船的捕鱼作业区域。 此外,陈哲还有一个新的计划,他打算在永乐岛这样的大岛屿上建立一座四层楼高的酒店,以此来发展旅游业。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还能为当地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永乐岛的居民们得知了一个好消息,通过四海公司的中介部门,他们有机会前往香港打工,以此增加收入。 不过,这个机会并非对所有人开放,只有非作战人员才能享受这一待遇。 关于船票的费用,令人惊喜的是,仅仅只需要收取1个大洋。 这样的价格相对来说非常实惠,使得更多的居民能够承担得起前往香港的费用。 而对于永乐民主共和国的护照和其他证件的制作,这些工作都交给了香港的怡丽洋行来负责。 由于永乐民主共和国规模较小,岛上的货币主要使用大洋,当然,美金、英镑等其他货币也同样可以在岛上流通使用。 为了让国家更具正式性,陈哲还特意委托珍妮在美国制作了 10 万个大洋的永乐 1 元银币。 这些银币虽然数量有限,但却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永乐民主共和国拥有了自己的货币。 他让张大明在上海建造了一个规模宏大的木船厂,这个造船厂用了几名日本的造船技术人员和本地船匠,他们共同打造出一种简易的木质机帆渔船。 这种渔船长 13 米,宽 3.8 米,设计精良,既配备了传统的单帆,又装备了从二手美国购买的可靠柴油机,动力强劲且价格实惠。 他秉持着薄利多销的经营理念,大量生产这种渔船。 在经过初期的试生产,成功制造出 50 条渔船后,他对产品的质量和市场需求充满信心,于是果断决定扩大生产规模。 他不仅大量招募工人,而且还不遗余力地从美国采购了更多的二手柴油机,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需求。 这些二手柴油机虽然是旧的,但经过精心维护和调试后,依然能够稳定运行,为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与此同时,陈哲充分发挥自己的人脉资源,通过各种关系,从东北地区运回了大量的优质木材。 这些木材都是精心挑选过的,质量上乘,非常适合用于造船。 这些木材一到造船厂,就被迅速送到了指定的加工区域。 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从美国购买的先进带锯,将一根根粗大的木料切割成一片片整齐的木板。 这些木板的厚度和尺寸都经过严格的计算和控制,完全符合造船的标准要求。 造船厂内配备了许多专业的木料加工机械,如刨床、铣床、钻床等,这些机械能够对木板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和处理,使其更加光滑、平整,并且能够精确地切割出各种形状和尺寸的零部件。 在造船过程中,工匠们采用了高效的流水作业方式。 一条船的建造被细分为 20 道工序,每个工序都有专门的工人负责,他们紧密配合,协同工作。 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每一道工序的质量都能得到严格的控制。 造船厂建造的渔船有带带动力和无动力两种,无动力的不带拖网,有动力的带拖网。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这些渔船完成制造后,它们会被运往各地的港口和渔场,成为渔民们捕鱼的得力工具。 这些渔船以其坚固耐用、性能优良的特点,受到了广大渔民的喜爱和欢迎。 陈哲用海警炮舰来拖拽这些新造的渔船。 每艘炮舰都具有强大的牵引力,能够轻松拖拽 10 条渔船,这种运输方式既高效又安全。 他决定在上海和舟山群岛展开一项独特的计划。 他以招工的名义招募渔民,并让他们适应这种新型渔船。 一旦渔民们熟悉了这种渔船的操作,他便会以承包的方式将渔船交给渔民们使用。 两个月后,等这些渔民们逐渐适应了这种新的工作模式,并且开始有了一些收入。 这时,陈哲又推出了一项新的政策——贷款给渔民,让他们能够购买属于自己的渔船。 果然,一部分渔民在获得贷款后成功买下了渔船,并且通过辛勤的劳作逐渐发家致富。 这一消息迅速传开,更多的渔民开始对购买渔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对于四海公司造船厂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他们每个月都能够建造150条渔船,而且拥有大量的业务员在沿海地区销售这些渔船。 然而,陈哲的目光并不仅仅局限于渔船的销售。 他深知当前的局势,国军在战争中节节败退,预计再过半年时间,上海将会涌入大量的难民。 面对这样的情况,陈哲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捕鱼救国。 他希望能够让这些难民到海上去讨生活,通过捕鱼来维持生计。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陈哲计划在下半年前往其他国家购买大量的粮食,然后用船运回来。 他打算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将这些粮食出售给难民,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时光荏苒,转眼间来到了 1947 年 3 月。 远在美国的李家?在年前为陈哲诞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而他的另一位妻子珍妮则在年后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儿子。 这对陈哲来说无疑是人生中的两件大喜事,他满怀喜悦地为两个孩子取名。 女儿被命名为陈雨曦,寓意着如晨曦般温暖和美好;儿子则被叫做陈瑞泽,寄托了对他未来幸福祥瑞的期许。喜欢烽火淞沪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烽火淞沪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