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峰呸了一声,一边在心里暗骂朝堂诸公也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一个个都想着把他这个知县大老爷当牛马,一边又接着往下看。
经过朝堂诸公慎重研讨,大明皇帝朱元璋批准,决定全面废除所有胡俗、胡礼,原本已经改做胡姓的汉人必须在公文到达后的一个月内改回来,逾期不改者笞二十并由各地知县知府强制为其改名。
与此同时,各地全面禁止再说胡语,所有衣冠也必须恢复汉家衣裳,旧有胡服一概废止,若有胡人愿意用汉名、入汉籍,听凭其便。
简单来说就是原本朱重八朱皇帝还只是打算先在宁阳县试点,但是经过陈二娶嫂案之后,朱皇帝和朝堂上的一众大佬们就改变了主意,决定立即全面废止胡俗、胡礼、胡语、胡衣。
啧啧。
看起来陈二这条狗命还是挺重要的,最起码能让老朱和朝堂诸公下定决心全面废止胡俗胡礼胡语胡衣,这是不是也是一种另类的青史留名?
只不过朱重八那老登和朝堂诸公们留下的是美名,陈二留的却是骂名。
除此之外,公文里还有对兖州府知府吴祖德以及陈二族人的处理意见——因其治下出了陈二这等刁民,而吴祖德身为兖州知府却没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所以罚俸三月,又因其审问陈二族人的时候发现了案件背后的隐情,所以再赏赐其三个月俸禄,最后就等于是不赏不罚。
至于陈二,这狗东西在刑部大门外悬梁自尽,造成的影响极为恶劣,所以弃尸荒野,其族人因帮助其杀害兄长,谋夺陈大家产,又帮着他强行娶嫂为妻,所以全部流放岭南去开荒,连来宁阳县当苦力的机会都没给。
杨大知县对于这个结果表示很满意。
毕竟宁阳县可是出了名的良善之县,县里百姓也是常遇春和徐达认证过的良善百姓,就算再怎么需要苦力,也不需要陈二族人那种黑心烂肺的货色。
就是可惜了兖州知府吴祖德,毕竟陈二及其族人干出那些破事儿的时候还是鞑子官府统治,再怎么着也不应该怪罪到人家吴大知府的身上才对。
但是,吴祖德吴知府对于这个处罚结果却是满意到不能再满意了,甚至因为这个处罚结果而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名字的含义。
祖德,什么叫祖德?这就是祖德,祖上积德,以至于本官能有此福报——对比起前一任兖州知府,就因为治下出了一首童谣,所以从上任到被噶掉只有短短半年时间不到,甚至连全家也跟着使者,被流放到宁阳县去当苦力,而自己治下出了这么陈二自挂刑部衙门这么大的案子,最终的结果却不过是不赏不罚,这难道还不是祖上积德?
不对,吴知府觉得也不能光说是祖上积德,毕竟自己也是很聪明的,最起码本官也在他杨大知县“请废胡俗”的公文上附了名,后来又亲自写了一份一模一样的奏本,要不然的话,就算祖上再怎么积德也救不了自己。
当然,杨大知县并不知道吴知府的心里还有那么多的内心戏,毕竟朝廷发来了公文,杨少峰这个宁阳县的知县大老爷也必须做出相应的举动才行。
比如说,召集八社十六闾的闾长和社长们开个会,宣讲一下朝廷的精神,让他们各自回去之后再讲给百姓听。
再比如说,趁着入冬之前的这段时间,杨大知县再亲自去各社各闾走一遍,在统计各社各闾变化的同时,也亲自向百姓宣讲朝廷的精神。喜欢奋斗在洪武元年请大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