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的辩证是一门大学问,有时候同一个人通过‘望、闻、问、切后得到的表象可能会有所不同。
‘四诊法是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根据民间流传的经验和他自己多年的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诊断疾病的四种基本方法。虽然只是简单的‘望、闻、问、切,但是它却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的具体运用。
所以,辩证必须准确无误的认识到位才能对症下药,起到药效。当然,如果要完全认知人体,那还必须对人体构造有一定的了解,什么经络、器官等都是需要了解熟知的,要不然可能因为方位、四气等不同就会差之毫厘。而且有些药物可能本身没有毒性,但其他药物并用就产生毒素;也有可能量大量小也是问题所在。
中医,似乎在剂量上的用药,是决定疗效的主要因素。
在用量上是直接影响的,如果本来应该用大剂量来治疗的,不小心用了小量药物,可能因药量太小,效力不够,不能及时痊愈,以致贻误病情;或者本来应该用小剂量来治疗的,反而用大量药物,可能因用药过量,以致克伐人体的正气,都将对疾病的治疗带来不利的后果。
还有一张配方往往是多个药材,那么在剂量上如果不严格遵守,必然会出现你多我少,我少你多,这样通过再次配伍而成的处方,在药物上出现了偏差,它的功效和适应范围也就有所不同,有些甚至天差地别。
步霆,你要记住。在使用药物、确定剂量的时候,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药物的性质与剂量的关系,剂型、配伍与剂量的关系,年龄、体质、病情与剂量的关系。
还有,比如此方由六种药材配伍而成,还需煎制而成,那就要注意煎药时间、煎前浸泡、温度、器具以及用水。这些等你慢慢熟悉后再学习,现在你主要的精力要放在药材上,切忌急功近利。
只有把药材搞得搞明白了,才能说是入了中药的门槛。继而才能学习我们的医道,中医学是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艾灸、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所以,这里面中药是基础,也是基石,基石不稳一切白搭。我光做学徒认识药材就被你爷爷硬是苦逼了八年,我对你也没太多要求,不过必须要没有一个错误。你也别瞪眼,如果你能连续三次抽查都没有错误,那我就让你开始真正行医。
一听还有戏,也就不能多言了,老头子自己被逼了八年,怎么的也要为难你的,要不然心理上都不平衡。没办法,谁让我还是一个只有十二岁的孩子,那就先熬吧,多学点也是好的。
现在说开方,肯定是天方夜谭,哪怕真是天才,父亲也不会放心,不过其中关系到是可以先行掌握。配伍成方需分析“君、臣、佐、使”,必须是针对性强、组方严谨、方义明确、重点突出、少而精悍。
还有中药不可恣意而用,需谨记“十八反”与“十九畏”、用药禁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喜欢非吾所愿非汝所想请大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