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妈妈有什么心事都会和女儿说。孟妈妈私底下找了孟朵,问:“你老看电视剧,如果电视里的男主送了女主一对杯子,那是什么意思啊?” “我忘了。我没仔细看。我就是……哦,前两天去春辉奶奶家找她换豆腐时,他们家的电视机正放着呢,我只是随意瞄了两眼。”妈妈脸上的表情毫无破绽,“你不觉得这个男主太缺心眼了吗?送杯子是几个意思啊?” “这么简单?” 孟妈妈:“……” 嘤,这种事只能意会嘛,想要直白地说出口,实在是太令人害羞了。 不出门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怕冷,别的像他这个年纪的小朋友们只想天天在外头疯玩,寒风根本拦不住他们那颗骚动的心,但孟正作为重生人士,自诩是一个体面的大人了,他真的不想冒着被冻出鼻涕条来的危险在寒风里跑来跑去。另一个是因为他在期末考试中考了年级第一,然后村里祠堂的外墙上就贴了带有他名字的光荣榜,每个见到他的人都要拿光荣榜说事,羞耻度太高了。 这样的光荣榜在每一个村子里都有张贴。有那种认识几个字的村民,有事没事就爱凑到光荣榜面前去数数,看看哪个村的上榜人数是最多的。 其实,在孟正重生前,他也是光荣榜的常客,但当时真不觉得羞耻,反而觉得非常光荣,别人夸他的时候,虽然他面上很谦虚,心里却非常开心,恨不得别人再夸几句。但对于已经成年的孟正来说,这真的很考验羞耻度啊! 却有知情人士说:“不错啥啊不错,我表姑父的弟妹的娘家侄子和她一个班,满分一百分的卷子,她语文考九十,数学刚刚及格,不多不少六十分。” 但村里人有一个是一个的都喜欢八卦。有些人或许真没什么恶意,只是觉得无聊,想要找个话题。有些人或者是因为愚昧,并不知道自己说的话可能给别人造成心理阴影,只是觉得好玩,所以就问了。也有些人确实是想看戏。 还有人问:“你弟弟成绩那么好,你爸爸妈妈平时是不是都偏心弟弟啊?” 有些人就在背地里说,孟满仓的女儿不好,性格太硬了,以后肯定嫁不出去等等。 叶熙从小在城市里长大,并不是很适应乡下的生活。孟家没有专门的卫生间,没有淋浴设备,没有电脑。而且叶熙的年纪比孟正三个大很多,自觉也和他们聊不到一起去。孟欣华和孟朵在私底下吐槽,都觉得这个表哥很有距离感。 大年初二,后山村里发生了一件事。 可是,在农村里,稍稍新奇一些的流言都传得很快。孟千江家里的一个不起眼的小箱子竟然是件特别值钱的古董,这件事早就传得方圆百里人尽皆知了,尤其这会儿过年,大家走亲访友特别频繁,就算是以前没有听说过这件事的人,被谁谁家的亲戚这么一科普,也就知道了。因此,当那个恶意收购古董的骗子活动到他们这儿来时,他根本骗不走任何东西。因为人人都有了警惕心。 孟建就是个混混,爸死了,娘跑了,他自己又不耐做农活,为了填饱肚子自然要另找出路。于是他勾搭上了另外几个混混,学着港剧里看到的情节成立了一个类似于帮派的组织。但他们这种吧,真让他们去杀人放火,他们是不敢的,平日只是小打小闹,今天去东家蹭点便宜,明天去西家揩点油。 距离后山村不过几里的地方有一个村子叫姚家村,那村子里的人基本上都姓姚。其中有一家,一般人或许不知道他的大名,但都认得他那张脸,叫他卖鱼姚。因为他前几年弄了个鱼塘,养了一池子鲢鱼。他走自产自销路线,每天都骑着自行车,自行车后面放两大框鱼,在各个村子里叫卖。 孟建他们想得很美,干一票就走,绝对不会被人发现,电了鱼送去镇上卖,能卖多少是多少,卖了钱就塞自己口袋里。结果,他们正捞着鱼呢,被一个老头子撞见了。 一帮混混丢下工具一哄而散。事情只过去了一天,附近几个村子就都听到了消息。虽然孟建他们一条鱼都没有偷走,但卖鱼姚的损失还是不小。被电死的成鱼还能卖出去,可鱼苗也死了一大半,让卖鱼姚心痛不已。找过,想要找孟建算账,但孟建并没有回家。等到学校开学了,后山村的人还是没有见过孟建。据孟建的邻居说,这人一直没有回来过。又过了些日子,不知哪里冒出了一些风声,说孟建跑了,进城了。 孟建的发财契机就在城里。等大家再知道孟建的消息时,已经是几年后,那时的孟建发财了。不过这和孟正有什么关系呢?孟正彻底把孟建抛在了脑后。 小升初的考试设在六月,雅和初中的招生考试会提早一点,设在五月。沈独清忽然想起了那个在图书店里遇到的给父母买书的同样要考雅和的小弟弟。 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小弟弟和他昨天编的故事里的拿着大钳子跳进恐龙嘴里去给(因为不爱刷牙所以蛀牙了的)恐龙拔牙的养龙小哥哥是同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