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 同意举手!(1 / 1)

众人面面相觑。 唐主任突然出声,“还是不太妥。选修课本来就耽搁了两个月,余下的时间,如果依旧按照原来一周两节课,课程跟不上。” “所以,在这两个月里,必须得一天一节课,才能跟上课程。” 宋清照眉头微蹙。 讲个课而已,有你丫这么一直针对?! 一天一节课? 好啊。 来就来,谁怕谁? 吴庸说:“嗯,恰好我拍摄地离这里不远,一天一节课,还是可以的。” 唐主任一瞪眼,“你能背的过来?这课程,难度可不小。” 一周两节课。 每节课是一百分钟,其中休息十分钟。 对于老师来说,也有足够的时间来备课。 但每周连续五天,一天一节课,一个半小时,估摸连教什么课程自己都没搞清楚。 学校有经验的教授,都没有几个能接得住。 更别说吴庸这个没有经验的愣头青了。 吴庸瞅瞅桌面放着一本书,“古典文学名着?” 拿起来翻了翻前面几页,然后看看那唐主任,“我刚看了前面几页,唐主任要不,你考考我前十页的内容?” 唐主任一愣,“你啥意思?” 吴庸说:“试试看?” 唐主任翻开看看,开口说:“第三页,第七行。” 吴庸想也不想,“学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唐主任又翻开其他页,“第七页,第十九行。” 吴庸一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第九页,第十行。” “冬,十月,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 “第二页,第三十一行。” “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一个问。 一个答。 足足好几分钟。 几乎将前面十页的一部分内容,都回答了出来。 旁边众人看着吴庸像是看个怪物一样。 这货,真的是人吗? 我凎啊。 就翻看了一会儿,就将前面十页的内容全部记住了? 还是那种分布在哪儿,那几个字,都清晰的回答出来了? 你他吗到底是不是人?!!! 唐主任头皮一阵发麻,骇然失色。 准确! 每一处地方,都准确无误。 唐主任最后一咬牙,他还真不信邪了,你“第五页,第七行。” 吴庸刚想开口。 唐主任打住了,“我先读,你来续上!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吴庸看看他,“我没记错的话,第五页第七行,并不是这段内容吧?” 嗯了一声, “应该是,‘五月,荣发兵距击田都,都亡走楚。荣留齐王市,不令之胶东’这段吧?唐主任?” 唐主任服气了,因为,这是他故意弄错的。 没想到这货,竟然还能纠正。 这什么能力啊? 如果这是真的,别说一天一节课了,就他喵一天两节课,三节课都没有问题啊。 有个年轻教授说:“那个,吴老师你是看过的吧?” 吴庸嗯道:“刚看了。” 那教授还是不信,“我是说,你以前是不是看过!” 吴庸还是说:“刚看。” “我不信!” “再试试看?” “来就来。”年轻教授从包里抽了页昨晚自己刚起稿好的,也是今天讲课的内容,是关于红楼梦的,“你看看。” 吴庸接了过来,大概有个七八百字。 才粗略的扫了几眼。 还没两分钟呢。 那年轻教授就拿了回去,开口说:“第九行,第二段。” 吴庸想也不想,直接说:“各处匾额对联断不可少,亦断不可定名……” “第十七行,第五段。” “佳木茏葱,奇花熌灼,一带清流……” “第二十六行,第一段。”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年轻教授坐在那儿发愣,也不说话了。 看吴庸的眼神,有些迷茫。 打击太大了。 太大了。 吴庸突然出声,“杜教授,其实我觉得你刚才写的东西,可以沿着其他方面来进展。” 杜教授啊了一声。 吴庸走到黑板边,“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着之一,关于它的论文,很多。” “杜教授你刚才内容上所书写的,是围绕着人物直接发展,从而突出某个人的形象。” 吴庸侃侃而谈,“这种写法,过于稳扎稳打。若是想在这方面的论文有所建树,或是较为亮眼。” 吴庸在黑板上,将红楼梦人物之间关系,从头到尾串联了起来。 然后一边说:“红楼梦与当今社会问题等等,这是非常多人热衷的话题之一。譬如,我们写论文时,可以由深入浅,再由浅入深。” “将他与企业直接串联起来。” “更可以当做,红楼梦,就是一部披着古代言情的‘公司’。从而剖析,在其中学习企业内部管理,控制腐败等等……”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杜教授傻眼了。 然后,眸光越发的亮了起来。 其余人都是中文历史系的人,对红楼梦这部古代巨作,再清楚不过了。 此刻看着吴庸犹如真正的导师,在上边讲解剖析着红楼梦方面的论文。 一个个瞪大了眼睛。 “红楼梦创作手法在那个年代,非常独特。其中的艺术特色,语言技巧,思想内涵……” “如,其中的石头,意象生命化倾向……” “我们关于红楼梦的论文,大家的眼光,都已经被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等一众主角将目光吸引了。” “从而忽视了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王熙凤……” 犹如拿出了本子。 如同学生般,记录了起来,一边听着吴庸的解析。 恍然大悟。 而唐启彬这位院系主任,此时脑袋发懵,接着嘴角抽了抽,无语了。 再瞧瞧大家。 唐启彬唐主任一拍额头,叹了口气。 足足半个小时后。 吴庸停了。 此时那块黑板,上面遍布了吴庸的文字。 众人意犹未尽。 宋清照笑容柔和,“唐主任?还有什么想说的?” 唐启彬苦笑一声。 还能说个啥啊? 宋清照拍拍手,看了眼大家,“行了,吴老师的能力,大家也看到了,同意吴老师任教的,举手!!” 在场大概有十来个人,都是历史中文院系的。 相互看了眼。 杜教授举了起来。 接着那邓教授又看看唐主任,看他没有任何反应,犹豫了下,也举了起来。 其余大部分人从吴庸进来后,都没有怎么说话。 虽然对吴庸没啥太好的感观。 可说回来,刚才吴庸真如任教老师讲解的红楼梦,的确也是给大家带来了不小的启发和另一种见解。 就单单这份从容不迫的淡定。 再加上他的知识储备,以及文学素养,其实已经足够教了。 有个副教授举起手。 接着又有个教授举起手。 宋清照看看,一共五个人,余下的八个,包括唐主任在内,都没有举手。 显然就是不同意。 宋清照微笑道:“行,那就这么决定了,”他看看吴庸,“一会儿我让人给你办理下入职手续和合同。” 宋清照伸出手,“欢迎加入京大。” 吴庸也笑,“尽我所能。” 这下吴庸终于是松了口气,那压在心头的几分忐忑,也全部消散。 吴庸就这样子。 已经无法改变,或是已经确定的事情,便会竭尽所能,全身心去做。 以唐主任为首的八个人,都一阵无语。 既然都已经决定好了,还叫我们举手干啥啊?!! 这不是找不自在吗? 历史中文系这个院系,宋清照作为副校长,有着一票决定权。 只要决定了,其他人没有资格反对。 有人问,既然有着一票决定权,为什么还要跟这群人扯? 不是浪费时间? 实际上,凡是在单位中,哪怕是拥有一票决定权,该走的流程依旧得走。 就如此时宋清照带着吴庸来,给大家认识和讨论,乃至于争吵。 都必须走这个流程。 就是告诉大家,吴庸这个人我用了,你们有一件可以提,听不听在于我。 “杜教授。”宋清照笑容一如既往温和。 “宋校,您有什么事情吩咐吗?”杜教授赶紧回应。 “一会吴老师办理好入职手续后,你帮我带着吴老师去看看班级以及学生,和校区环境。” 杜教授笑道:“没问题。” “吴老师新入职,以后大家便是同事。我会安排他在下午上课。 宋清照语气清淡,却带着几分前所未有的强势和警告,说:“不管大家对吴老师有什么意见也好,我都希望在他上课的时候,多多配合!” 学校大佬们,深深看了眼吴庸。 宋清照说:“唐主任,一会儿你通知下选修课的同学们,下午三点,准时上课。” 唐启彬点点头,“好。” 宋清照看了眼时间,已经九点多了,“散会。” …… 上午十点多。 吴庸跟宋清照聊好了关于薪资待遇,以及每周课程的安排几节的问题。 宋清照很爽快,并不是按照在职的教师薪资来给。 而是以外聘教师薪资。 别看京大,清大是全国最顶尖的学府,又是在首都。 实际上校内任职的教师,薪资其实扣除了相对应的需要缴纳的税等等。 也只是年在十万左右。 当然,福利比之其余学校,要多少不少。 综合下来。 京大的普通教师一年下来,也能有个十五万左右。 明明在京城这个地方。 消费,物价都非常高的地方。 一万块一个月,也只是够生活。 还没有白领一个多呢。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挤破脑袋,也想入职京大? 原因很简单。 第一,稳定。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二,社会地位。 这是其他学校,所不能赋予的。 京大教师。 就是一个身份的象征,不管去到哪儿,只要这个名头在,就会受到无数尊敬。 在京大。 除了长期任职教师教授外,还有另一种,那就是外聘教师,或是教授。 他们的薪资,往往都会比在学校的教授老师薪资高,还高出不少。 只要高多少。 得看在同一个学术领域中的能力。 能力越强,薪资越高。 起步便是十万至数百万不等。 这个所谓的‘能力越强,薪资越高,’其实也包括在长期在京大任职的老师。 而宋清照给出吴庸的薪资,在年三十万。 平均两万六七一个月。 比在京大长期任职的普通教师乃至于一些教授,都高了不少。 宋清照看看吴庸,说:“三十万,其实对你来说,是九牛一毛,不过,这也是我目前能给到的。” 的确。 宋清照还能在这个基础上加,翻上几倍都不是问题。 但她不能。 三十万,这还是基于她对吴庸能力的认可,才给出的最高薪资。 如果能在学校做出成绩,展现出来该有的能力,三十万,只是开始。 “当然没问题。” 吴庸笑容满面,三十万年薪对他来说,的确是九牛一毛。 微不足道。 但这个薪资,是他挣得最舒服,最有成就感的钱。 与所有东西无关。 宋清照诧异的看看吴庸,她能看得出来,吴庸是由衷的高兴。 一个在娱乐圈里的顶流。 挣钱的速度,是无与伦比的,以吴庸现在的人气。 在圈内别说年三十万,日三十万,都没有任何问题。 只要他想。 宋清照微笑道:“怎么,想好下午教什么课程没?” 吴庸一摊手,“还没有想好,不过目前倒是有几个想法。” 历史中文系。 依照先前学生的选修课,目前只有一个《古典文学鉴赏》是空缺的。 也就是说。 吴庸需要教的,便是这门课程。 而古典文学鉴赏这门选修课,在整个历史中文系中,是属于比较小众的选修课程。 不像管理、经济、金融系等,是最热门的大院系。 也正是因为小众。 学生并不多。 同样任教这方面老师教授薪资也不高。 从而导致了,这方面的教授学者并不多,青黄不接。 大多都是年过七旬的老教授在担任。 壮年一代。 非常少。 就算有,也已经走到了另一条道路。 文坛,出书。 挣名望,成为文坛大作家。 宋清照说:“行,反正你自己看着办就行,我相信你的能力。” “宋校长。” 吴庸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是比较想先跟学生接触,看看他们喜欢听怎样的课程,兴趣爱好,才能更好的制定方案。”喜欢都重生了,谁还混娱乐圈啊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都重生了,谁还混娱乐圈啊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我的能力太常见啦 异之理 女总裁的上门女婿 乌鸦给了我一双眼 恋爱攻略小竹马自我攻略 母子 重生只为傲娇青梅,谁管你系不系统的? 外科教父 够野 more,more,n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