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龙随商队来到菲律宾,吕宋岛东岸的马尼拉,在这里,他见到了漫山遍野的红薯田,人生中初次品尝了红薯,感受到了红薯独特的清甜香气,和令人满足的饱腹感,红薯便给陈振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后陈振龙了解到,红薯不仅种植方法简便,扔到地里就长,还不挑地,就算不下雨不施肥也能活,具有耐干旱耐贫瘠易移栽易繁殖的特点,营养丰富,味道甘美且产量极高。】
【联想到家乡连年灾害,百姓饱受饥荒,粮食短缺,困苦不堪,陈振龙当下便决定,一定要把红薯这种作物带回家乡推广,让所有人都能吃饱肚子,不再受饥饿之苦。】【然而当时吕宋把红薯视为‘国宝’,严禁出口。】
【面对各个口岸的森严盘查,陈振龙和儿子向当地的百姓学习红薯栽种养殖方法,向当地百姓求教,等待时机。】
【万历二十一年,陈振龙第一次把红薯藏在箱子里,被发现后海关没收了红薯。】
【第二次,他把红薯滕给编入了藤栏中,但还是被查出来了,陈振龙也因此被毒打了一段,险些被关进大牢,好在最后他用尽关系了一大笔钱财,才顺利脱身。】
【不甘心的陈振龙决定再尝试一次,这次他想出了一个妙招,将红薯滕缠入到船只的吸水绳中,同时将绳子故意弄脏,用来掩饰。】
【靠着精心的伪装,陈振龙终于成功躲避过海关的检查,踏上回福建老家的旅途。】
【经七天七夜的航行,终于有惊无险地将红薯带回福建。】
【回到家以后,陈振龙立刻着手在自家附近试种红薯。】
【这一年大旱,五谷欠收,陈振龙让儿子上书福建巡抚,官府采纳陈振龙的建议,大量推广红薯的种植。】
【红薯价格极为低廉,万历年间记载一斤不到一钱,二斤可吃饱,正是因为红薯的出现,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当时在福建,很多老人小孩遇到荒年也能靠着番薯活下来,而这一切,都要感谢冒死将番薯带回华夏的陈振龙。】
【随着种植规模的增加,红薯的名字渐渐多了起来,因为形状像瓜,却在地下,所以有人叫它地瓜,又因其来自番国,因此又被称为番薯。】
【番薯的大量种植,给了老百姓面对饥荒的底气,而华夏的人口也开始迅速增长,由明朝后期的7000万,到了清朝末期,全国已经有了四亿人。】
【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及建国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红薯都发挥了极其巨大的作用。】
【陈振龙也被誉为我国的甘薯之父。】
……
‘种植方法简便、扔到地里就长、味道甘美且产量极高。’
‘价格极为低廉、一斤不到一钱、老人小孩遇到荒年也能靠着番薯活命……’
洪武年间。
看着这些字眼,老朱的眼睛都红了!
“神果!这简直就是神果!”
“当初我华夏大地要有此等神物,爹娘还有大哥岂会饿死!”
老朱激动的抓住朱标的手臂:“标儿,传咱旨意,即刻派人前往吕宋,一定要把这神果带回大明!”
“父皇,您先别着急。”
看着老朱急不可耐的样子,朱标安抚道:“父皇,依孩儿之见,咱们的首要任务,是打探到吕宋所在方位,然后解除海禁,并昭告天下,许以高官厚禄,征有志之士出海寻找。”
“其次,由朝廷打造宝船,训练水师,那吕宋既然将这红薯视为‘国宝’,可见其重视程度,万一他们不肯交出红薯,有大明水师震慑,也好与他们交涉。”
“在理,不过像吕宋这种蕞尔小国,无需与他们交涉,若敢阻挠大明得此神果,咱老朱直接挥师灭了他!”
朱元璋霸气的说道。
番薯番薯。
一藩属之国所拥有的薯果。
在老朱看来,吕宋有此等宝果不想着上贡,偷偷私藏,已有取死之道!
不要觉得老朱霸道,这本就是他的一贯作风。
元朝以来,倭寇就开始骚扰华夏沿海,明朝刚建立的第一年,倭寇便入侵了彭州,不光抢夺财物还杀害百姓。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