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永乐大帝朱棣(1 / 2)

(' 第26章 永乐大帝朱棣

【说到永乐大帝朱棣,就不得不提到他的造反历程。】

【公元1399年,被逼无奈的燕王朱棣起兵反抗。因洪武大帝朱元璋生前曾说过:“朝中如果出了奸臣,藩王有起兵清君侧的权力。”】

【因此,燕王朱棣起兵的口号就是“清君侧,靖国难。”】

【当时朱允炆占据天时、地利、人和,集全国之力,百万之师,反正朱棣,起兵之初,身边仅有800勇士,除了封地北平外没能掌控任何土地,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朱棣都毫无胜算。】

【事实上,朱棣自己一开始都不相信自己能打赢这一仗。】

【可谁能想到仅仅过了三年,坐拥江山,占据大势的朱允炆,竟真的被朱棣以800士卒起势,取而代之。】

【而这,就不得不提到朱允炆一系列愚蠢的迷之操作。】

【首先,任用三傻,明知朱棣是最大威胁的情况下,却听信黄子澄和方孝儒的建议从弱到强削藩,还要顾及皇家颜面,以至于打草惊蛇,给朱棣留下大量准备时间。】

【其次,识人不明,北平布政使张昺、北平都指挥谢贵奉密诏准备捉拿朱棣时,关键人物张信投靠朱棣,以致行动泄密。

朱棣立刻召集姚广孝、朱能、张玉定计起兵,逃过此劫。

再者,重用李景隆。

在其致使六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后,非但没有军法处置他,反而继续重用,以至后来被李景隆开门投降,放任朱棣攻入都城。】

【当然朱允炆的愚蠢还不止于此。】

【燕王朱棣谋反之前,不臣之心天下皆知,朱允炆却听从黄子澄的建议将朱棣的三个儿子放回,美其名曰:示彼不疑,免除朱棣后顾之忧。】

【派兵讨伐朱棣,但是在出发之前谕令将士:勿使朕有杀叔之名,自损士气,失了人心。】

【而朱棣仗着有此‘保护符’在身,每每打仗冲锋陷阵在前,无往不利。】

……

天幕简略剪辑了一些朱棣起事的过程。

大汉位面。

刘彻看的无语至极。

“优柔寡断,假仁假义。”

“坐拥天下,占据天时,居然能被藩王拉下马,真是个无能之君。”

刘彻对朱允炆颇为看不上眼。

一上位就削藩,手段还这么强硬,藩王不反才有鬼。

削就削呗,还搞假仁假义这一套。

特别是那句‘勿使朕有杀叔之名’,简直将假仁假义演绎到了极致。

既想除掉叔叔朱棣,又不想担恶名,可见其道貌岸然,优柔寡断。

丝毫没意识到这不是在过家家,而是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

最离谱的是你都知道燕王有不臣之心,还不赶紧以雷霆手段除之,反而把对方三个儿子放回,这是一个正常君王能干出来的事?

西汉也曾爆发过七国之乱,但他刘彻仅凭推恩令,便能不费一兵一卒成功消除藩王隐患。

虽说不知道推恩令能否在后世大明身上奏效,但在刘彻看来,朱允炆完全可以采用安抚的方式,待彻底掌控朝局后,以一种更温和,更合适的方式削藩。

而非一上来就毛毛躁躁,以一种极端的方式一味的将所有藩王逼到自己的对立面,以至于最终丢了皇位,失了人心。

……

大唐位面。

李世民并没有过多在意朱允炆的迷之操作。

相比于朱允炆,他明显更对朱棣感兴趣。

“华夏古今藩王造反成功第一人。”

“假使朕当初就封,能否顶替这个朱棣,夺得这个所谓第一人的称号呢?”

李世民饶有兴致的思索着。

稍后,他摇了摇头。

“以大哥和三弟的狠毒,怕是朕在就封的路上便会遭遇毒手!”

这可不是李二阴谋论,而是真实发生过的事。

之前有次李建成和李元吉专门准备了一匹烈马让李世民骑,想要把他摔死。

还有次,李元吉曾在帐后安排勇士,欲将他杀之后快。

类似阴毒的计俩太多了。

“若非大哥三弟三番五次欲陷朕于死地,何至于有后来之事。”

“朕和这位后世永乐大帝的处境,何其相似,都是被逼无奈,为求自保才造反,朕能理解他。”

李世民思绪飘回远方,最终喟然一叹。

“如此英雄,恨不能生在一个时代,与之畅饮一番,倾诉衷肠。”

……

此刻,尚在北平就藩的年轻朱棣总算稍微理清了前因后果,知晓自己为什么会造反。

“逼得湘王全家自焚,圈禁齐王至死。”

“本王这个侄子看起来仁爱,没想到骨子里如此薄凉,怪不得会逼的本王奉天靖难!”

“只不过本王没想到他这么蠢,坐拥天下,竟能让本王以八百士卒起兵成功。”

最新小说: 惊!七零美娇娘是个大力士 全能大佬在综艺圈飒爆了 重生反派的信条 低如尘埃,也要野蛮生长 庆团圆 快穿之从七零年代开始 爱与租约 重生九零:收拾收拾,准备拆迁 全人类飞升 不朽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