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掌机的进度(1 / 1)

香港深层科技在东京设立了一处办事处。负责与上下游厂商的联络工作。 和泉正人是这个办事处的负责人。 从某私立名校的中文系毕业后,他曾经被前东家派驻上海工作两年。 之后公司倒闭。像千千万万个泡沫经济破裂后的上班族一样。不得不半路转职。 和泉最近几个月主要的工作内容是与哈德森的开发团队对接。 不过,在大部分开发会议上。和泉作为非技术人员仅仅是列席。 主导会议的是东海软件的社长齐东海。 关于东海软件与深层科技的关系。和泉自己也搞不大明白。 但他从公司总部得到的指示是,齐东海在这些项目上,比他这个办事处负责人有更高的决策权。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真是非常抱歉。” 原本只是例行碰头的开发会议。 哈德森的内藤部长一进门便鞠躬致歉。弯腰的角度充满“诚意”。是仅次于土下座的日式商务礼仪了。 和泉扭头看了看齐东海。齐东海面无表情。 于是和田谨慎的开了口。 “关于您邮件里说的情况,香港方面给我的指示是,希望与贵公司继续合作。” “但是就如邮件里说的那样,我们已经没有多余的预算继续这个项目了。而且希望以现阶段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换取之前投入的资金。” 因为大部分定制的零部件还未投产。迄今为止哈德森在这个项目里的实际投资并不多,大概也就是五亿日元左右。 自从北海道拓殖银行“暴雷”之后,哈德森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 这五亿日元是绝对填不上他们现在财务上的窟窿的。 真正让哈德森高层对这个项目痛下杀手的原因,恐怕还是pcfx项目的失败。 要知道,pcfx好歹是与日本电子巨头nec合作的产物。尚且惨败。 香港深层科技,在一般的日本企业看来,不过是一家没有核心技术的暴发户企业罢了。 当哈德森资金充裕的时候,这种项目作为一颗闲棋冷子还可以碰碰运气。 现在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首先就要从这些地方下手去。 和泉翻开自己随手的记事本。 这个小本子上记录了香港方面给他的各种指示。 说白了就是一个又一个的“锦囊妙计”。 “我们愿意收购之前的研发成果。但是还是希望贵社能协助我们完成后续的研发工作。哪怕是以外包的形式也可以。” 这种事情当然不是内藤这样一个东京分社的部长就能决策得。 整个意向要带回去提交给高层确认。 一周后,双方再次碰面。 这次负责硬件开发的工程师仓野特地从札幌飞来。 “托您的福。我们这群硬件工程师的饭碗暂时保住了。” 正式会谈前,仓野私下向和泉和齐东海道谢。 哈德森原本计划在三四月的人事异动时裁撤掉全部的硬件开发团队。 Pce退出市场、pcfx彻底失败以后,这群技术人员在公司内部就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 现在与深层科技,或者实质上来说是与齐东海一起开发这款掌机,成了这群人在公司待下去的唯一理由。 齐东海倒也不是没想过把哈德森的硬件开发团队全部挖角过来。 但有不少事情拉着哈德森一起做还是更方便一些。要挖角,也要等到这个项目完成之后。 首先,在芯片设计生产上,哈德森毕竟是nec常年合作的伙伴。 现在的nec和几年前可不一样了。 任天堂的n64主机大量使用nec的产品。 虽然说这款主机销量比不上playstation。 但对nec来说,那已经比自家的pcfx成功太多。 所以对向其他游戏厂商供货这件事,现在nec的半导体部门持开放性的态度。 但所谓开放,那也是日本标准下的开放。 任天堂和世嘉这种老牌日本企业去找nec进行交涉自然没什么难度。 齐东海这边,如果不通过哈德森的关系,未必可以建立起日本人在乎的“信赖”关系。 而现在开发中的这台游戏机,按照设计方案,主芯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件。 这台掌机的主芯片并不是单纯的cpu。 以后来的标准看,这颗结合了cpu核心、缓存、显存、图像处理机能于一身的芯片已经足以称为是一颗soc了。 这种程度的产品,从设计到试生产最后量产。整个流程绝对不是深层科技这种“皮包公司”能应付下来的。 另外一项需要依仗哈德森的部分是掌机的卡带。 纵观整个游戏机发展史,除了索尼的psp以外,大部分的游戏掌机都使用卡带存储游戏。 而在日本,最初把卡带小型化的厂商就是哈德森。 早在一九八五年,哈德森就曾经推出了面向msx电脑的bee card。 到了pce时代。这款主机使用的卡带也是由哈德森开发的“hucard”。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两款卡带以八十年代的标准看来都非常轻薄。只有两三张信用卡叠起来的厚度。 与任天堂主机那些硕大的卡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就是和gameboy的卡带比起来,hucard也不会显得太大。 在pce主机后期,hucard的容量已经达到了三十二兆位,也就是4mb左右。 对于一般的2d游戏来说,这个容量已经足够使用。 最近两年来,半导体技术还在进一步发展。开发更高容量的卡带也不是什么难事。 可以说hucard的技术完全可以使用在新的这款掌机上。当然,并非是照搬。而是专门为这款掌机设计一种规格。 “其实为什么不干脆兼容hucard和pce游戏呢?” 工程师仓野提出了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 “那不就成了pce gt吗?” pce gt是pce的掌机版本,上市时售价高达四万多日元。 在市场上自然是惨败。 不过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游戏主机向下兼容的想法确实普遍存在。 Gba就向下兼容gb和gbc的游戏。 初期的Ps2也可以兼容ps1。 因为游戏主机普遍每一代硬件结构都会有较大的变化。 这种向下兼容往往采取的是直接在新主机里塞下一套旧主机的硬件这种策略。 这种做法意味着增加额外的成本。 任天堂这样有大量老玩家需要照顾的企业,这么做当然有自己的好处。 但对于齐东海来说,这是一款全新主机。 哪怕pce的cpu本质上就是一块现在已经非常便宜的mos6502。也不值得多花这个钱把它集成进去。喜欢东京1991游戏制作新时代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东京1991游戏制作新时代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我的能力太常见啦 异之理 女总裁的上门女婿 乌鸦给了我一双眼 恋爱攻略小竹马自我攻略 母子 重生只为傲娇青梅,谁管你系不系统的? 外科教父 够野 more,more,n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