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1章 文章[出县],直冲[达府]!
江州府衙。
太守薛崇虎独坐高堂,缓缓摇头,眼中闪过一丝讥诮。
这群迂腐的老学究,当真是有眼无珠!
这篇《菩萨蛮·咏足》文章,分明已达[达府]之境。
放眼整个江州府,又有几人配评断这等文章?
他记得清楚,翰林院曾经专门制定《文章文品规制》,以防止天下文士胡乱评文。
那鎏金册页上明明白白镌刻着:“达府之文,非翰苑不可轻断”八个大字。
字字铿锵,犹在耳畔。
即便是他这位进士出身的太守大人,面对达府级别的诗词文章,也需谨守本分——这已超出了他的品鉴权限。
文章品评的规矩:
若只“出县”,尚可由进士裁定。
一旦“达府”,则非翰林学士,不可妄加评断。
至于雅俗之辨,高下之分,更是翰林院那些饱学之士的专属之权。
正因如此,从他入手此篇《菩萨蛮·咏足》艳词,就不敢轻下定论。
眼前这几个酸腐老秀才,当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充其量也就够格评点些“闻乡”之流粗浅的童生文章,竟也敢对[达府]文章指手画脚。
但凡他们肯请一位举人过目这首《菩萨蛮·咏足》,知晓评判的规矩,又岂会闹出这般贻笑大方的低级笑话?
“这这绝无可能!
太守大人莫要欺老朽!
这文章雅俗之辩,老朽自认才疏学浅,不敢再妄加评判。
但文章是否达府这等浅显之事,老朽虽年迈眼,难道还分辨不清?
府文庙钟声寂静,未响起,未见有丝毫异象.!”
李老秀才一时怔忡。
旋即回过神来,自觉抓住了薛崇虎话中一个大破绽,愈发不服的大声嚷嚷。
“正是!
江州府文庙钟声未鸣,何来达府之说?
薛大人分明是在恫吓我等,有意袒护江行舟!”
众老秀才闻言,顿时群情激愤,喧嚷不止。
在府堂下围观的数千百姓、童生们,虽不认同这些迂腐秀才的诉状,此刻却也面露疑色。
他们确实也未曾听闻文庙钟鸣。
既无文庙钟鸣四响,那这篇文章断然不可能是达府。
“为何文庙钟声未鸣?”
薛崇虎轻嗤一笑,目光扫过堂下众人,轻拂衣袖,声音不急不缓,却字字如锤。
“此事倒也简单——只因这是一首艳词。
此词虽一落笔便已达府。
但文庙收录艳词,向来自动降格一等。故而,本是一篇达府之词,却被降为出县收录。”
他略一停顿,见众人神情惊愕,才继续道:
“既降为出县,江州府的文庙自然不会有钟鸣异象。”
薛崇虎站起身来,负手而立,心中亦觉此事罕见。
毕竟,这等事情,他毕生也是头一回遇上。
若非他早年曾听闻过类似之事——某位才子所写达府艳词,最终被文庙降格一档默默收录。
恐怕连他也会被这文庙钟声不响的假象,给蒙蔽过去。
不过,只需派遣人去府文庙收录的文章一查,便能查到这篇降格一档的《菩萨蛮·咏足》。
“达府级艳词文章,降格一等,被文庙收录?”
满堂哗然。
众老秀才,还有堂外的百姓、童生们,皆是面面相觑难以置信。
达府文章本就难得一见,更何况……竟还会被降格收录?
他们从未听闻过这种事情。
薛崇虎话音未落。
“咚——!”
“咚——!”
“咚——!”
“咚——!”
顷刻间,
四声浑厚钟鸣,
自江州府文庙轰然荡开,声震全府城!
霎时间,整座江州府沐浴在濛濛光华之中。
万千画舫、楼台,皆披上一层莹莹清辉。
才气如潮,自府城内各处喷涌而出,江州府内充盈。
却汇聚到画舫、楼台,在雕梁画栋间流转不息,似乎在为这首《菩萨蛮·咏足》雀跃。
才气最浓郁之处,犹如一道才气漩涡,正在醉仙楼的楼台。
“这”
主簿柳明川震惊,猛然起身,双目圆睁。
远远看见,画舫楼台,一朵朵灵自檐角绽放,暗香浮动。
才气波纹在画舫间荡漾,余音袅袅,竟化作实质般的清音缭绕,似乎在低吟传唱那曲目“[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主簿柳明川不自觉地喃喃低语:
“今夜.必须去楼台听曲了。”
这般磅礴才气,若能沐浴其中一夜,怕是抵得过寻常文士的一月闭门苦修!
江州府衙内。
四记钟声余韵未散,满堂寂然,落针可闻。
老秀才李清与一众老秀才面色煞白,嘴唇颤抖,却再难吐出一字。
他们呆若木鸡地望着薛崇虎,眼中满是惊骇与敬畏。
薛太守这才刚说完,这篇文章本是[达府]之作,那边府文庙随即钟响,这判断简直是神了。
“这艳词达府,本是降格一档出县,寂寂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