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宗训沉思片刻,心想以自己对耶律和古典的宠爱愈来愈深,而耶律和古典虽对自己曲意逢迎,但却难保不痛恨杀了她夫君、令她从辽国公主沦为大周俘虏的杨业。
未来耶律和古典若是要求自己治罪杨业,还真是难说会否拒绝她。
柴宗训笑道:
“杨将军放心!朕岂会将社稷军国大事与后宫妃姬之事混为一谈?!杨将军今日即已提醒于朕,朕答应你,末来绝不会就杀萧咄李之事怪罪于你。
朕未来恢复汉唐旧地,开疆扩土,杨将军皆大有用武之地!”
杨业心中大安,他本也舍不得就此放弃大好前程,也是希望皇帝柴宗训能明辨是非,这才愿意跟随曹彬前来觐见,预先委婉提醒皇帝。
杨业行礼谢恩后,柴宗训道:
“杨将军,朕大周早已废除官员的“推举制”,任何人尤其是权贵之家的后人,皆不得不经科举为官。
朕听闻爱卿的长子杨延昭年已十六岁,德才兼备,已中武举。
朕希望明年在武进士的榜上能看到他的名字。”
杨业大喜,皇帝对一个武将如此恩宠乃是极为稀少之事,虽然杨业不知为何柴宗训从一见面就很信重自己,但此刻当然是立行大礼谢恩。
杨业前脚刚告退出殿,一名殿前太监快步走进殿来,脸有惶急之色的禀道:
“启禀陛下,李相之子李承休前来京城报丧:今年四月下旬间,李相在家乡闻陛下“燕云战役”大捷,大喜下乃在莒国公府设宴款待家乡父老庆祝,在酒宴上李相兴致极高,多饮了几杯,不想于当晚睡梦中而逝。
其家人早上才发现,其子李承休在家中为父操办丧事后,前来汴京面圣。”
柴宗训心中一痛,想到登极之初,全靠了李涛和王著二人为自己出谋划策,厘定大局,李涛尤为倚重。
在自己大周帝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李涛才干出众,主理朝政,令全国吏治廉洁高效,以有经济兴盛、国库丰盈,才有统一天下的坚实基础。
柴宗训召李涛之子李承休进殿,叹息良久,命七弟燕王柴熙诲和吏部侍郎李沆前往李涛家乡吊唁,追赠李涛为“莒国王”之礼下葬,为之罢朝三日。其子李承休继“莒国公”爵。
与朝中大臣合议后,谥李涛为“文正”。
李涛生于898年,薨于开熙十五年(974年),终年七十六岁。
古代皇帝、大臣死后都会有谥号,就是对其一生的功过盖棺定论。
在唐代以后,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地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
而作为统治者的皇帝,是不轻易地把这个谥号给人的。在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個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
文官杰出的人员,谥号以“文”开头,第二字按照高低顺序排队,依次是“正忠恭成端恪襄顺”等。
武官杰出的人员,谥号以“武”开头,第二字按照高低顺序排队,依次是“忠勇穆刚德烈恭壮”等。
如果兼任文武官,按通谥规则,以“忠”开头,第二字依次是武献肃敏等。
“文正”是一个文官所能得到的至高荣誉了。
(作者按:文正起先为文贞,魏征是第一位获得“文贞”的名臣。北宋时承唐时的风气,初年的几位大臣,像李昉、王旦都被谥为文贞。到宋仁宗的时候,因为宋仁宗叫赵祯,为了避讳,文贞才改为文正。
小说行文,此处不细辨了。)
李承休感激涕零,拜别皇帝柴宗训回到家乡后,严格督促其二子向学。
李涛家族在大周帝国,后来的八百余年间又出过5名首辅或阁老,得以福泽绵延,与大周帝国相始终,直到十八世纪大周施行“君主立宪制”。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