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承乾,被晋封为“录尚书事”,并被父皇,以一种,近乎“炫耀”的姿态,昭告天下。 东宫的声望,在这一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点。 但,所有身处长安这个权力漩涡中心的人,都能嗅到在那片,看似和煦的阳光之下,所隐藏的,那令人不寒而栗的……刺骨寒意。 赵国公府,密室。 灯火将长孙无忌和他唯一的“盟友”,也是他最器重的外甥——晋王李治的身影,投射在墙壁上,扭曲而又深沉。 “……舅父,我……我真的不明白。” 李治的脸上,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孩童式”的困惑与失落。他再也没有,在甘露殿时的那种,锋芒毕露,而是又变回了那个,需要长辈指点迷津的“好孩子”。 “父皇,他……为何,要如此抬举太子大哥?” “大哥他功劳虽大,但其在江南的手段,亦是后患无穷。父皇难道真的,看不出来吗?” 长孙无忌,看着眼前这个,还在为“公平”与“功劳”而困惑的外甥,心中暗自叹了口气。 雉奴,还是太年轻了。 他,看的是事。 而陛下,看的是人。 “雉奴,你错了。”长孙无忌的声音,低沉而又沙哑,“陛下,不是看不出来。恰恰相反,他看得,比任何人都清楚。” “正因为他看清楚了,太子那几乎已经无法被‘抑制’的势头。所以,他才要用这种最‘恩宠’的方式,来借坡下驴。” “为什么?”李治,更加困惑了。 长孙无忌的眼中,闪烁着,属于顶级权臣的,冰冷的智慧光芒。 “陛下封太子‘录尚书事’,看似是给了他,无上的政权。但你想过没有?从此以后,这大唐,所有,递到陛下面前的奏疏,都要先经他之手。” “那么,政令推行得好,百姓会感念是太子殿下,明察秋毫。” “可一旦,政令出了半分差池,或者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引起了非议……” 长孙无忌冷笑一声。 “……那,第一个要被天下人指责和唾骂的,又是谁?” “捧得越高,摔得越重。这便是你父皇的……帝王之术。” 李治,听着舅父的剖析,只觉得自己还差得远。 他终于明白了,父皇那看似矛盾的“恩宠”背后,所隐藏的深不见底的权谋。 “那……那我们,该怎么办?”李治的声音,带上了一丝焦急,“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大哥他坐上那个位置吗?” “当然不。”长孙无忌摇了摇头。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最合适的时机,扔一颗,足以将太子,彻底炸得粉身碎骨的……惊雷。” “刺杀,这种蠢事,侯君集,已经为我们试过了。证明此路不通。” 长孙无忌的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 “对付如今的太子,必须,用……阳谋。” “用让他无法拒绝,也无法发作的‘规矩’,来困住他绊倒他!” “阳谋?规矩?” “不错。”长孙无忌,缓缓地,从书案的暗格中,取出了一份,他早已准备多日的卷宗。 “雉奴,你看。我大唐宗室,自开国以来,受封亲王、郡王者,不下数十人。这些人,平日里皆是养尊处优,横行不法。侵占民田者,有之;纵奴行凶者,有之;甚至还有,与宫人私通,败坏皇家声誉者。” “这些人早已成了我李唐皇室身上,一颗颗流脓的毒疮!陛下对此,亦是头疼不已,却又因顾及‘宗族情面’,而不好痛下杀手。” “舅父的意思是……”李治的心中,一动。 “我的意思,是。”长孙无忌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由我们,来替陛下,当这把‘刀’!” “你明日便联合几位同样对这些‘问题宗室’,心怀不满的亲王。比如,河间王李孝恭等,有战功,却被压制的宗室,一同向陛下上奏!” “——请求,由宗正寺牵头,对我李唐,所有宗室子弟,进行一次内部的‘考评与甄别’!” “这个奏请,合情合理,更是站在了‘整肃家风,为国分忧’的道德制高点上!陛下他,没有任何理由会拒绝!” “可……可这,与太子大哥,又有何关系?”李治还是,没有想通。 “关系就在于,这把‘刀’最终要砍向谁。” 长孙无忌,阴恻恻地笑了。 “这个负责‘考评与甄别’的,主审官由谁来当最合适呢?” “由你,或者由我来当,都太过明显。” “我们需要,一个第三方。” “一个身份足够尊贵,有能力也有动机,去‘整肃宗室’的……完美的执刀人。” 长孙无忌,看着李治,缓缓地吐出了一个名字。 “——吴王,李恪。” 李恪?! 李治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又化为了深深的了然。 他彻底明白了,舅父这一石三鸟的毒计! 吴王李恪,文武双全,素有贤名。由他来主持此事,名正言顺。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李恪,身负“前隋血脉”,一直被他们这些关陇勋贵所排斥。他比任何人都更渴望,能做出一件,能向陛下,证明自己“忠于李唐”的大事!而“整肃宗室”,正是最好的投名状! 他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去当好这把“刀”! 而这把刀,最终要砍向的,自然不会是他们这些属于“关陇集团”的宗亲。 而是…… 那些在江南,因为“新政”而与太子有了利益勾结的……远房宗室! 以及那个,历史上与太子关系匪浅,同样声名狼藉的……汉王,李元昌! “……舅父高明!”李治的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兴奋光芒! “届时,李恪,为了证明自己的‘公正’,必然会对这些人痛下杀手!” “而这些人,又都是与太子大哥,有所牵连之人!” “到那时,我们便可以在旁边‘顺水推舟’地质问——” “为何与太子殿下,亲近的宗室,皆是此等无才无德,败坏家风之辈?” “太子殿下,您‘录尚书事’,总览政务,平日里,又是如何,‘教导’和‘约束’,自己的这些,叔伯兄弟的?” “您识人不明,用人不清,其身不正,又何以正天下?!” 这才是,真正的杀人不见血! 用最合乎“规矩”的阳谋,去攻击太子那最引以为傲的……“德行”! 一旦太子的“德行”受到了质疑。 那么,他之前所有那些,建立在“仁德”之上的“民心”,都将不攻自破! “不错。”长孙无忌满意地点了点头,看着自己这个,已经一点就透的外甥。 “这还只是第一步。” “待到太子,因此而与整个宗室,关系恶化之后。” “我们,便可以进行第二步了……” 长孙无忌的眼中,闪过一丝,极深的寒芒。 而李治,则在此时,恰到好处地,提出了一个充满了“仁孝”与“纯真”的疑问。 “……舅父,只是……吴王三哥,他为人正直,未必会甘心为我等所用啊。” 长孙无忌笑了。 “会的。” “因为,他别无选择。” “更因为,他那个,比谁都更想,看到儿子,出人头地的……好母妃,会亲自去‘说服’他的。” 一场由当朝国舅,亲自策划由“仁孝”的晋王,在旁配合,“正直”的吴王,来亲手执行的,针对当朝太子的……巨大阴谋,在这间小小的密室之中,正式成型。 而此时,晋王府的后院。 武顺正提着一壶刚刚温好的,安神茶,准备送往李治的书房。 在路过,一处无人的假山时。 她脚下似乎,“不小心”被一颗石子绊了一下。 手中的茶壶,脱手而出。 但她并没有去扶那茶壶。 而是,用一种快得近乎本能的反应,宁愿撞得生疼,也不愿发出一丝声响俩暴露自己,此刻一旁的府中管事,正在低声交谈。 只听得,其中一人压低了声音,说道: “……国公爷,那边已经都安排好了。汉王殿下(李元昌),最近手头又紧了。只要我们许诺的好处足够,他一定会按照我们的计划,去‘主动’接近东宫的……” 武顺的身体,只是微微一顿。 随即,便立刻恢复了那副柔弱恭顺的模样。 她扶起那早已摔碎的茶壶,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惊慌”与“自责”,匆匆地,向着反方向,走了回去。 仿佛,什么都没有听到。 只是,在她低垂的,长长的睫毛之下,那双深不见底的,美丽的眸子里。 一抹无人察觉的,了然的……精光,一闪而过。喜欢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