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师父·······” “唔唔唔·······” 裴行俭泪水纵横,嘴里乌鲁乌鲁着,含糊无情的唤道。 张楚赶紧跑到了水井边,快速打了半桶水。 裴行俭顾不上什么,一手把辣椒在身上兜着,另一手则是拿起来木瓢,舀了一大口井水,咕咚咚喝了下去。 干洌的井水瞬间让裴行俭感觉好了不少。 嘴巴里那种犹如火烧般的滋味,慢慢下去。 感觉可以承受了,裴行俭才喘着粗气,吃哈吃哈的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浑身都被汗水打透了。 嘴唇鲜红仿佛饮血了一样。 “嘶·······” 裴行俭倒吸口凉气,难以置信的望向了张楚。 “师父,这是什么东西?” “毒药么?” 裴行俭低头看着自己用衣服兜着的红彤彤的辣椒,但不知道为何,明明知道这东西堪比毒药,吃进去让人难受无比,可嘴巴里却不停的疯狂分泌出唾沫。 艰难的咽一口,那种烧灼般的感觉仿佛又冲上来了。 这让裴行俭又是打了个寒颤。 “毒药,倒算不上。” 张楚蹲下,拿起来一个辣椒,放在手中,小心翼翼的看着它:“这东西,可以看成是一个调味品,和胡椒,和蒜子,差不多。” “不过,味道却比它们要霸道,正烈许多许多。” “这是个好东西,特别是对百姓而言。” 张楚把辣椒轻轻剥开,露出里面的辣椒籽,小心翼翼的掏出来一个小布袋,倒进去。 “师父,这东西谁会吃啊。” “就是百姓,也承受不住这样的滋味。” 裴行俭目光中都露出了些许的恐惧。 张楚笑笑,把剥开的辣椒放到一旁,再拿起来裴行俭怀中的辣椒,剥开,重复着动作。 “百姓餐桌上的东西,太单调了,连带着味道都没有什么让人记忆深刻的感觉。” “有了这个东西,能让百姓的生活更有滋味。” “当习惯后,百姓将再也离不开这东西了。” “特别是南方湿寒之地,亦或者到了冬季,这东西说不准,能救命啊。” “你想想,多少百姓,衣不蔽体?多少百姓,于冬季冷冽中瑟瑟发抖,而暴毙于破落门窗之后?” “木炭,普通百姓用不起,可一个小小的这东西,熬于水中,没事就来上一口,就能以无比廉价的方式,让身子热起来,让血液活起来,关键时候,真的是能救命。” 张楚轻声解释道。 裴行俭陷入了沉思。 他望着自己怀中的辣椒,消化着师父的话,越想,脑海中的光亮便是越大。 他明白,师父这话说的是对的。 想想刚才嘴巴里,还有身上那种火辣辣的感觉,若是于寒冬之中,有这东西,真的是一大快哉感受! 张楚望着裴行俭沉默,指了指旁边的菜园。 “说起来,咱们民学要做什么?不就是要做这些事吗” “只要能帮到百姓,便一往无前。这是咱们民学最宝贵的东西啊。” “一点一点,百姓的生活,总会变好。” “辣椒,是一个,那些菜园里的东西,也都是,包括刚才看的红薯,土豆。” “它们都是能救命的东西啊。” “它们都是能让百姓生活更有滋味的东西。” “或许不起眼,可,你看,就这一个小辣椒,就能解决那么多问题,并且打开百姓舌尖上的味蕾。” “万万不可小觑。” “今后,你若是在野外发现不曾见过的植物,都可以带回来,万万不能如刚才那般,直接把辣椒断为毒物。” 张楚感慨。 “世间万物,都有它出现的道理。” “咱们民学,其根本,其实便就是把世间存在的一切,发现它们的长处,妙处,而后回馈于百姓身上。” “率领千军万马,攻破敌军,消灭敌国,是大功绩。” “可,能为百姓餐桌上添一道菜,能为百姓的味蕾多一份味道,亦是一桩大功绩。” 张楚轻声道。 裴行俭恍惚。 他品味着张楚的话,再看看师父无比重视的这些植被,心中,隐隐的,似乎明白了民学这两个字的含义。 沉默后。 片刻! 裴行俭骤然起身,他双手捂着攥着衣袍不让辣椒落下,而后深深向张楚行了一礼。 “多谢师父教诲。”裴行俭感激不尽。 “师父,那·······弟子我不学兵法了。” “我学习种菜。” 裴行俭小声道。 张楚笑笑,挥挥手,让他重新坐下。 “曾经,子路问孔子曰:‘闻斯行诸?’” “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什么,就去做呢?总先是要问一下父兄的意思吧。’” “另一个学生子冉,向孔子也问了同样的问题:‘闻斯行诸?’” “这一次,孔子给了无比确定的回答:‘闻斯行之。’” “就是说,想去做就去做。”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免有人好奇,问孔子,为何这两个答案不一样呐?” “孔子道: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张楚朝裴行俭笑着说道。 裴行俭自然明白这话中的意思,瞬间也懂了师父要告诉自己什么。 子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孔子鼓励他临事果断。 而子路却逞强好胜,办事冲动,所以孔子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这是因材施教的典故。 让裴行俭恍然,心中更明。 “行俭,你有家国之心,亦有征战之心,为何不向兴趣而行,却该为种菜呐?” “征战,是大功绩,种菜,也是大功绩,治理一方,亦是一种大功绩。” “能做到其中一种,就已经很难得可贵了。” “既如此,还为何委曲求全,不做自己梦想的事情呐?” 张楚再道。 裴行俭再起身。 把辣椒放到了一侧,鞠躬。 行礼。 凝重。 “谢师父教诲。” 他已明悟,这是师父给他上的第一堂课。 “可是,师父,咱们不是和儒学是敌人么?你为何拿儒学典故,来教育我呐?” 裴行俭再疑惑道。 “行俭,记住,这世上从来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张楚想了下,缓缓道:“儒学能传承这么久,能发展这么久,肯定是有过人之处。” “记住,咱们的敌人,从来不是儒学,而是大唐文化中的糟粕。” “儒学作为大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里面的糟粕,自然是我们要打倒,要剔除的。” “”要学会辩证的否定观是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础。” “在继承中批判,在批判中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让文化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但是现在国子监的那些儒学夫子,他们是全盘继承,全盘学习,这种态度是错的,这会束缚整个大唐百姓的发展!” “所以,咱们就要剔除它。” “这,终归来说是百姓民众的选择。” “如果有一天,咱们民学也发展成为儒学这样,全盘固化,不思进取,也会有其他的什么学,来打倒咱们。” “ 这个不用儒学教育你,而是民学作为大唐文化的一部分,当然也要学习大唐文化中好的一面。” “一切,都得辩证的来看。” 张楚不知道这些话,裴行俭能不能听得懂。 但,自己所说的这些,将是民学的理论基础。 唯物主义辩证法! 当然,这些东西很杂,就算是整个高中课程,也只是学的笼统。 但,毫无疑问,高中课程中学习的这些,是精髓,是基础,是参天大树的粗壮树根!!! 这些东西,张楚试着一点点的搬运到大唐来。 这一套理论基础,是正确的,是经过实践而证明过的东西,是人类文明历史上最为璀璨的星辰。 当然,张楚也从来没想过,他们能够一下子接受,但,只要自己还在,就如同培养禾苗一样,一点点的把这些“肥料”,灌溉于他们。 李泰,裴行俭,秦怀道,房遗爱······· 今后或许还有很多很多大唐少年。 自己总会把这片大地,耕耘的又肥又沃。 裴行俭沉默了。 他双眸呆愣,但眉角却皱着,他在思考,他在消化,他在感悟。 张楚也不打扰他,就静静把辣椒籽和辣椒分离开来。 小院安静。 一大一小。 一动一静。 一师一徒。 勾勒出了这片天空下最伟大的美好。 薪火传承,莫过于是。喜欢大唐十万里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唐十万里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