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阳城北的山道上,郭子仪的坐骑踏碎最后一块冻硬的土坷垃时,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卢氏祠堂的柏木门足有两人高,门板上的铜钉结着薄冰,门环上拴着的白纸灯笼在风里晃悠,像是两颗吊起来的死人头。 "撞门!"段秀实把陌刀往背后一插,撸起袖子就要往上冲。这位左骁卫大将军的铠甲上还沾着河西战场的沙土,肩甲缝里卡着半截箭杆,走路时膝盖骨"咯咯"直响——那是去年在青海湖被吐蕃人射穿的旧伤。 "慢着!"李晟突然拽住他后领,这少年将军的陌刀鞘在祠堂前的石貔貅上敲了敲,"您看这玩意儿的眼睛。"月光下,石貔貅的右眼珠泛着异样的光泽,像是嵌了块磁石。李晟从怀里摸出枚铜钱,往眼珠上一贴,铜钱"嗖"地吸了上去。 郭子仪翻身下马,靴底碾过祠堂前的青石板:"底下有空腔。"他用刀柄敲了敲地面,沉闷的回声里带着空荡。王老五蹲下身,指甲抠开石缝里的苔藓,露出底下半寸宽的缝隙:"乖乖,这是巧匠做的机关暗门。" 段秀实骂骂咧咧地踹了脚石狮子:"老子最烦这些酸文人搞的玄虚!"话音未落,李晟已经把陌刀插进石貔貅底座的缝隙,刀柄猛地一撬——"轰隆"一声,地面裂开道丈许宽的暗道,腐木味混着铁锈味扑面而来。 "带火把!"郭子仪抽出横刀,刀身在火把光里映出他紧皱的眉头。暗道里七拐八弯,墙缝里嵌着夜明珠,每隔五步就有个青铜灯台,油膏里掺了硫磺,燃烧时冒出淡绿色的烟。王老五捏着鼻子说:"这味儿不对,像是下了迷香。" 张老三突然指着石壁惊呼:"大人快看!"火把凑近,墙面上刻着密密麻麻的人名,"卢氏支脉第三十二代孙卢承庆范阳盐铁使卢知远",最底下一行小字被刀刻得深浅不一:"卢弈之弟卢杞,手刃三十胡商于此"。 "都是卢家的死士。"郭子仪的刀背敲了敲墙面,"看来这地道不光藏东西,还沾过人命。" 转过三道弯,眼前豁然开朗。足有三间房大的密室里,金砖堆得齐腰高,每块砖上都用朱砂写着"朔方军"三个字。段秀实伸手要搬,被李晟一把扯开:"当心!卢三郎说过蛇毒!" 话音未落,头顶突然"簌簌"掉土。王老五举着火把往上照,就见天花板上悬着数不清的铁蒺藜网,网眼里闪着绿幽幽的光——每根刺上都淬了毒。 "不好!"郭子仪一把推开身边的亲兵,铁蒺藜网带着风声砸下来,擦着他头盔砸在金砖上,火星四溅。段秀实挥刀砍断几根铁链,突然闷哼一声——左胳膊被划开道血口,瞬间黑紫肿胀。 "快用刀剜肉!"李晟掏出腰间的火折子,"蛇毒入血就没救了!"段秀实咬着牙撕开衣袖,刀刃在火上烤得通红,猛地扎进伤口。皮肉烧焦的味道混着血腥味,让张老三忍不住干呕。 郭子仪没时间耽搁,带着人往前冲。供桌后的石壁上刻着北斗七星图,中间的石球轻轻一推,"咔嗒"一声弹出个暗格。传国玉玺躺在丝绒垫上,羊脂玉的玺身泛着温润的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清晰可见。 "等等。"李晟的刀尖挑起玉玺下的鎏金簪,簪头雕着朵半开的梅花,花蕊里嵌着颗暗红珠子,"这是梅妃的东西!"郭子仪瞳孔骤缩——当年梅妃投井前,正是戴着这支簪子。 与此同时,长安太庙的盘龙柱下,上官婉儿的指尖抚过冰凉的石柱。晨光透过窗棂,在柱身上映出片可疑的暗红。她掏出帕子蘸了蘸,帕子瞬间染上褐色——不是血,是掺了铁锈的朱砂水。 "故弄玄虚。"她冷笑一声,把帕子甩在地上。阿史那云的狼牙链"唰"地缠上工部侍郎脖子,银链倒刺划破他喉结:"老实交代,当年韦妃怎么换的孩子?" 侍郎浑身发抖,却突然笑起来:"你们以为真有什么双生子?泡在磁液里的第三个孩子,生下来就断了气!现在活着的..."话音未落,天际突然滚过闷雷,高祖皇帝的灵牌"咣当"摔在地上,露出背后的暗格。 李琰握着剑的手青筋暴起,剑尖挑开暗格里的水晶匣。梅妃的血书被虫蛀得千疮百孔,"双生择一为帝,择一为钥,九鼎不灭"几个字里,"钥"字周围有明显的刮擦痕迹。 "钥匙?"上官婉儿突然扑向太宗牌位,牌位后的墙缝里塞着半块襁褓,红绸上金线绣的龙纹已经褪色,"陛下看这针脚!这是武德年间的蜀锦绣法!" 襁褓裂开时,羊脂玉环"叮"地掉在金砖上。环上刻的"琰"字被磨得发亮,边角还留着牙印——分明是婴儿啃咬过的痕迹。李琰觉得喉头发紧,手指抚过玉环上的凹痕,仿佛触到了襁褓里那个婴儿的体温。 河西荒漠的沙丘在烈日下泛着白光,李晟趴在红柳丛里,嘴里叼着根骆驼刺。远处传来沉闷的"隆隆"声,像是天边滚过的旱雷——那是吐蕃人的牦牛阵。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准备。"他压低声音,三千陌刀手同时握紧刀柄。这些刀是郭子仪特意从军器监调来的,刀身三尺一寸,刃口淬了三层钢,砍断吐蕃人的青铜刀跟切菜似的。 百头牦牛驮着木制箭楼冲过来,牛背上的吐蕃兵举着皮盾,箭楼里伸出密密麻麻的弩箭。李晟往手心里吐了口唾沫,握紧骨哨——这是用秃鹫腿骨做的,声音能传出十里地。 "放骆驼!"他猛地吹响哨子。三百头骆驼驮着草料垛冲出去,盐工们用火把点燃草垛,浓烟滚滚而起。骆驼受了惊,撒开四蹄狂奔,把牦牛群撞得七零八落。牦牛闻到烟火味,纷纷调头狂奔,踩死了不少后排的吐蕃兵。 "射箭!"李晟的陌刀挥下,第一排弩手齐齐放箭。王老五带着神射手专射牛眼,箭头抹了羊血,牦牛吃痛后更加发狂。张老三带着人推着装满石灰的木车,掀开盖子的瞬间,西北风卷着石灰粉扑向敌阵,顿时哭喊声震天。 郭子仪骑着白马冲进敌阵,横刀劈开吐蕃掌旗官的头盔:"论钦陵已死!降者免死!"吐蕃兵面面相觑,不少人扔下武器跪在沙地上。李晟看着这场景,想起昨天郭子仪说的话:"打仗不光靠刀枪,还要懂人心。" 扬州码头的蛊虫堆成了小山,陈玄礼的金吾卫踩着虫尸前进,靴底"咯吱咯吱"响。王老五举着火把要扔,突然听见浮尸堆里传来微弱的哭声:"爹爹...别烧..." 张老三的弩箭在半空顿住——说话的是个十四五岁的女孩,浑身泡得发白,脖颈上挂着卢家的银质族徽。陈玄礼皱眉上前,横刀挑开她衣领,后颈上豆大的梅花烙印让随行的老郎中惊呼:"这是生祭的蛊鼎!" "什么意思?"陈玄礼的刀背抵住她肩膀。 老郎中颤抖着说:"岭南蛊术里,用活人养蛊的叫蛊鼎。这丫头从小被下了蛊,身上的烙印就是蛊虫窝..."话没说完,对岸传来鬼面将的狂笑。二十架投石机同时转动,裹着蛊虫的陶罐呼啸着砸向粮仓。 "不好!"陈玄礼挥刀砍断运河闸锁,"开闸放水!"闸门轰然打开,洪水卷着泥沙冲垮半条街巷。蛊虫遇水就往人身上爬,却被漂在水面的石灰浆烧得"滋滋"响。李晟带着玄甲军蹚着水冲过来,陌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陈大人,朔方军来迟了!" 骊山废墟方向,九尊青铜鼎震动得越来越厉害。李琰怀里的婴儿突然大哭,小手在空中乱挥。传国玉玺在供桌上自行旋转,玺身发出柔和的青光,照得太庙金砖发亮。 上官婉儿扯开婴儿襁褓,后腰上的青灰色胎记在青光下格外明显,形状竟和《禹贡》地图上的黄河源头一模一样。阿史那云突然想起萧绾绾临死前的话:"双生为钥,九鼎为锁..."她猛地挥起狼牙链,朝玉玺砸去。 "住手!"李琰横剑挡住。金光炸裂的刹那,工部侍郎突然发出惨叫,胸口的梅花烙印化作飞灰,露出底下狰狞的刀疤——那是道从锁骨直到肚脐的旧伤,分明是成年人的伤口。 "他不是婴儿!"婉儿惊呼,"当年调换的,是已经出生的孩子!" 鼎耳中喷出的蒸汽在半空凝成虚影,竟是梅妃的模样。她身着素白长裙,抬手抚过李琰的脸:"吾儿勿惊...当年韦妃买通稳婆,用孪生兄长调换了你...如今玉玺归位,九鼎认主..." 地动山摇中,长安城的地裂缝里渗出金色泥浆,缓缓合拢。太庙的钟鼓突然齐鸣,高祖皇帝的灵牌自行归位,牌位后的暗格里,掉出半卷《兰亭序》摹本,纸页间夹着朵干枯的梅花。 郭子仪的加急军报和李晟的捷报同时送到,黄纸封面上盖着血红的"急"字印。李琰展开军报,目光停在最后一行:"吐蕃赞普暴毙,王庭内乱,河西十二州已派军接管。" 上官婉儿拾起梅妃的鎏金簪,发现簪尾刻着极小的字:"九鼎归位日,萧娘还魂时"。她指尖摩挲着字迹,忽然听见太庙外传来细碎的脚步声,像是有人穿着木屐踩在青砖上。 "谁?"阿史那云瞬间甩链出鞘。 无人应答。只有春风卷着片梅花,轻轻落在传国玉玺上。李琰望着窗外的天空,想起今早太液池的白鹅突然齐鸣,池水泛起涟漪,映出的竟是梅妃年轻时的模样。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卢家祠堂的地道里,还有未被发现的暗格;扬州运河底,漂浮着刻有梵文的木片;而那个自称李晟的少年将军,腰间挂着的玉佩,竟和他襁褓里的玉环是一对。 夜更深了,太庙的烛火忽明忽暗。李琰握着传国玉玺,只觉玺身传来微微的温热,像是有人隔着千年时光,轻轻握住了他的手。喜欢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