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33章 李治:谁谁谁把龙榻放这儿的?一分钟也没敢坐
漫长的一夜,终于结束了。
长安,天亮了。
京城的大小官员彻夜未眠。
昨晚上街道的动静,只要长着耳朵就能听得清清楚楚——
长安发生武装政变了。
作为“什么大风浪没见过”的长安人,大家并没有做出什么过激反应。
也就是当做什么都不知道,照常开始新的一天。
就像父母吵架时,缩在被窝里的孩子。
一边求生欲拉满地装睡,一边聆听着清脆的马蹄声沉重地踏在心房上。
当难熬的长夜终于结束,宵禁解除的梆子准时鸣响时。
已经有些中下级官僚收拾好细软,准备提桶跑路了。
然后,所有京官集体收到了宫中宦官的通知:
开会!
看日历,今天并不是大朝会的日子。
显然发生了什么大事。
足以动摇国本的大事。
老臣们不由得想起了十六年前的。
那次也是毫无征兆地召开了大朝会,秦王突然成为了太子,然后又成为了如今的陛下。
而资历较浅的大臣们,则抱着上班如上坟的心态。
害怕一进殿就被埋伏的五百刀斧手刀了。
然而,他们又对昨晚到底发生了什么、谁最后吃鸡成功,感到十分好奇。
众人就这么各怀心思,惴惴不安地前往皇城。
刚到朱雀门,就看见正大门口围了一圈守卫。
守卫内层,是一圈忙着洗地(物理)的宦官。
透过人群的缝隙,上朝的官员能隐约瞥见,人群围着的那块地面被染上了血红色。
那是屯营将军李君羡摸不着头脑后,所留下的痕迹。
“嘶……那是血吗?”韦挺倒吸一口凉气。
“不是,别乱猜。”刘洎干涩地说道。
韦挺立刻住了嘴。
大臣们都有样学样地装作没看见,目不斜视地穿越宫门,心中的警惕和好奇愈盛。
一进太极宫,他们就感受到了异样的氛围。
这些禁军……好像不太一样。
虽然他们也穿着制式唐甲,但是精气神明显和以前的禁军有所不同。
“这些禁军有些面生啊,一夜之间换人了吗……”
韦挺在心里嘀咕。
不过这次他不需要刘洎提醒了,自己就把这话憋回了肚子里。
“禁军”们明晃晃的枪尖让他冷静。
殿宇之间,宫人们个个噤若寒蝉,低着头脚步飞快地走动着,不多说、不多听、不多看。
而大臣们也很识趣,没人找他们打听消息。
这番景象,倒是在老臣们的意料之中。
宫廷政变宫廷政变,宫里肯定是主战场。
不过这一路上,群臣倒是再也没有看见洗地的宦官,也没有看见突然多出来的“红地砖”。
这让大家不由得松了口气。
看来并没有怎么流血,是一起大致和平的政变。
在一片猜测之中,所有人准时到达太极殿外的广场。
韦挺遇见了老熟人唐俭。
“你的眼睛怎么回事?!”韦挺一惊。
只见民部尚书老唐的双眼肿成了熊猫一样,一圈黑。
“呵欠……昨夜未眠。”唐俭随口解释一句,意味深长地看着韦挺的眼睛:
“韦御史,你也一样啊。”
“嗯。”韦挺也揉了揉肿成馒头的双眼。
广场上的大臣们,几乎全部都肿着一泡双眼。
明显是昨晚熬夜了。
但他们布满血丝的双眼,却闪烁着亢奋的光芒。
昨晚政变的胜者,此刻就在大殿里面坐着。
到底是谁呢?
好好奇啊!
峰回路转的四子夺储大戏,本以为已经尘埃落定了。
没想到还有高手。
这跌宕起伏的过程,实在是太刺激了。
能有幸全程目睹此事,成为后世史书的注脚,就算是死也值回票价呀!
“诸位,请。”
宦官没有让众臣久等。
群臣按惯例,按照文武次第排成两列,恭敬地低着脑袋,假装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地步入了熟悉又陌生的殿堂。
在那里,早有一人候在龙榻之前了。
是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人。
大司空,长孙无忌。
这位最近被一路排挤到边缘的前权臣,一夜之间又回到了权力场的正中央。
这怀旧的体验,让众臣俱是一愣,让胜利者的身份一时又扑朔迷离起来。
但是没有人敢抬头向上峰望去。
之前的李明监国,虽然给的工作强度很大,不过对礼数却是不太看重,讨论工作的氛围倒是很和谐随和的。
然而,在换了新领导以后,大家就不敢随便放肆了。
在摸清新领导的脾性以前,千万别做多余的举动。
就在大家僵着脖子乖乖盯着地面的时候,龙榻靠右的方位,传来一个温润如玉的少年音:
“请诸位快快平身。”
这声音是……?!
一时间,群臣有些迷茫,抬头望去。
只见皇帝的龙榻、以及监国的小龙榻,此时都空着。
站在小龙榻前方的,是一张新面孔。
晋王,李治。
“时值多事之秋,国家发生了一系列变故。为安抚天下人心,我不得已暂时摄政,望诸君全力襄助。”
说着,他向殿下的朝臣们长长作揖。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李治将昨晚的政变,寥寥几个字就轻描淡写地揭过了,根本什么也没有解释。
不过他这个态度够谦卑,给足了众臣台阶。
而且众臣一路进来,也能发现整个禁军大换血了。
加之铁血的十四奸党,已经被皇十四子自己事先请到了辽东,远离了京城的政治旋涡保护起来。
软硬两手兼施,还留在长安的大臣们,竟无一人发表不同意见,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接受了一位新的摄政。
反正这事儿之前又不是没干过,有玄武门珠玉在前,大家对换个领导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呼……李治暗暗松了一口气,余光瞥了一眼一旁的大小龙榻,终究是鼓不起勇气坐上去,只是身体微躬地和群臣面对面站着。
朝会奏对就这么开始了。
头炮自然是由大司空长孙无忌来点的。
“陛下在薛延陀前线下落不明,李世绩的部队受制于严寒的气候和补给,无法深入搜索,请晋王殿下明示。”
此话一出,朝堂顿时一片哗然。
除了极少数有门路的京官儿以外,不考虑外地州县的离谱流言,这还是广大朝臣第一次得到“官方的”确认。
皇帝在敌国腹地失踪,不啻于天崩地裂。
“什么?陛下居然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