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1章 开门!均田制!
“我郝氏家族的土地、及其上所附财产,都是我历代先祖凭本事赚来的。
“乡野农夫好吃懒做,将土地托付与我,我好心收留他们,哪里有错了?
“为什么还要替他们纳税?那些没有地的流民本就是不课户,纳什么税!”
面对亲自登门“谈谈”的李明,柳城县郝氏的族长郝邵,表现出了相当的敌意。
嗯,在营州,也并不是所有人都热烈欢迎这位活菩萨的到来。
慕容氏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
在郝氏等一众地头蛇的眼里,这是来了一个活阎王啊。
李明耐心地和郝邵讲着大道理:
“根据大唐的律法,每个丁男可分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
“你们一家多占了这么多田产,那别人怎么办呢?”
郝邵一脸“你法我笑”的揶揄表情:
“连皇城根下关中百姓,也不见得每个人能按《均田令》分到足额的土地。
“殿下就来自关中,不会连这个常识也不知道吧?”
一脸我就这么着了,你能奈我何的无赖表情。
他也是有底气的。
营州都督府还在,营州还是有地方乡绅和朝廷双重兜底的。
不像平州那地方无法无天。
就算是龙子来了,不说盘着,你至少也得讲点“规矩”吧?
被反讽一句,李明一点也不生气,表情甚至没有一丝波动,全程保持着微笑:
“可像你这样兼并土地、隐瞒人口,衙门收不到税,怎么训练军队保护你的财产呢?”
郝邵冷笑一声:
“无需殿下关心,营州的山匪翻不进我郝家庄的院墙。”
话里带刺,显然意有所指。
他的身后,家丁们气势汹汹。
正堂之外,郝家庄壁垒森严,哨楼高墙浑然一体。
边疆情势复杂,这座大宅院,是按照抵御蛮族入侵的标准修建的。
与其说是宅院,更像是一座密不透风的军事碉堡。
李明点点头,也不多说话,转身便走。
“贞观十年夏,郝邵扒开白狼水河堤,淹死逼死百人,抢夺其土地。
“此事为真?”
他问道。
陪同的长孙延点头:
“千真万确,柳城县都知道这件事。”
李明点点头:
“那就他吧。”
…………
第四日晚,柳城县外的郝家庄,火光冲天。
一伙古怪的山贼像天降一般,轻而易举地摧毁了坚若堡垒的郝家庄,不抢财物只杀人,将郝家灭门。
族长郝邵的尸体被烧成焦炭,脖子吊着挂在宅院大门口,第二天才被上门的卖菜翁发现。
一个盘踞营州多年的豪族,就此彻底在历史上销声匿迹。
“你们偷税漏税,让衙门财政不足,没有足够的治安能力,才导致了这起惨剧的发生。”
李明废物利用,“征收”了郝家在柳城县里的别宅,作为营州州府的临时所在。
他坐在正堂主位,优哉游哉地喝着茶,说着哈人的话。
他的面前,名列清单的营州土豪劣绅们个个面如土色,膝盖打颤。
“所以说,税一定要缴,不缴不行。
“而田产,也一定要上缴。都是身外之物,拥有了不属于你的那一份,一旦被山贼惦记上了,丢了性命,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李明盖上茶碗,送客。
全程陪同的张俭都督表情极其复杂。
一方面,他特么早看这群光吃不拉的貔貅不顺眼了。
营州地处偏远,补给线过长,限制了这里的常驻军规模。
要是能在营州本地,就地征得足够的粮草,不但能极大缓解后勤压力。
更是能让常驻军的规模扩大,足以硬抗高句丽的全面进攻!
可就是因为这群貔貅的存在,导致都督府在本地根本收不上来多少税,严重依赖朝廷的后勤。
这诱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导致被高句丽大军打得窝在城里不敢出战,丢尽了颜面!
但另一方面,李明殿下这也太胡来了。
杀人放火、敲诈勒索。
匪气太重……
“殿下,您这……可能不大合法吧?”张俭欲言又止。
李明眨着无辜的小眼睛:
“怎么不合法了?违法乱纪的是那些地头蛇,我可是一切都按照均田令来的
“他们违规侵占农民的土地,我按照均田令,把土地还给农民。
“我怎么不合法了?我可是大唐头号守法公民。”
啊是吗……张俭也不多说什么了。
有一个能抗事、肯背锅的领导,也挺好。
反正朝廷那边有李明殿下应付,他和营州都督府只需坐收渔利,专心抓好边防就可以了。
…………
很快,辽东军镇营州州府的第一条政令正式颁布:
重审《均田令》重要性和严肃性,维护我大唐基本法的权威,在营州范围内全面开始均田——
其实还是李明在平州搞的那一套“国营农场+”,只是套了层均田令的皮套,假装遵守大唐律法。
营州的情况和彻底打烂重建的平州还不一样,所以策略上还是有所不同的。
平州是赤果果的,营州多少遮了一片名为“大唐律法”的叶子。
具体执行上,重新统计户籍人口,有户口就有田。
而原本化外的各族蛮夷,只要你肯归附华夏、安心种田,也给你发户口,大家都是好朋友。
至于土地超标的地主,李明毕竟也不是魔鬼,也是会按照市场价给予补偿的。
嗯,在领取补偿之前,请地主老财们先补齐之前历年欠缴的租庸调、以及所产生的滞纳金。
一切都严格遵守《贞观律》。
甚至李明殿下还格外法外开恩,免除了诸如“杖五十、徙五百里”之类的刑罚,只要你的土地,不用谢。
政令一出,营州沸腾。
广大平头百姓自然是喜迎旧朝雅政,坚决拥护北魏时期就诞生的《均田令》,踊跃申报户口,都不用胥吏们再清点一边,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而地主们也同样喜迎雅政,踊跃上交土地。
不踊跃不行,郝邵烧焦的尸体还挂在大门前,看着他们呐!
…………
营州酒肆。
两个人互视一眼,点点头,便走进了大门。
酒肆内熙熙攘攘,人来人往。
自从李明殿下入主营州,酒肆的生意肉眼可见地好了起来。
一方面,以前喝不起酒的人,现在喝得起了。
另一方面,以前喝得起酒、且有专人服侍、无需屈尊来此和众人混迹的人,如今只能在酒肆里借酒消愁了。
因此,这里成了传播消息最方便的渠道。
两人就是收了钱,来这里带节奏的。
“咳咳。”其中一人清清嗓子,故意大声说道:
“节度使一来,营州都乱套啦!”
此话一出,闹忙的酒肆立刻安静下来,大家都看着说话的人。
传流言,流量是关键。
见成功吸引众人的关注,两人心中一阵激动,捧哽不失时机地插入:
“老兄,此话怎讲?不是都是节度使是活菩萨,节度使一来,营州就太平了吗?”
“扯犊子!”主讲人夸张地挥挥手,好像在赶苍蝇:
“都是传言,那小孩能有什么本事?不就是山贼那一套分赃吗?”
“老兄说的是啊,节度使一来,我家公鸡都不生蛋,母鸡都不打鸣了。”
“这就是天人感应,惹得天怒人怨了!”
“唉,看来节度使也不是啥好人啊。”
“对啊,朝廷的人都靠不住,要治理好营州,还得看宗族耆老。”
两人就这么表演着辽东特色二人转,酒客们就这么默默看着。
看到最后,掌柜的出来了,拍拍两人的肩膀。
面对一脸懵逼的二人,掌柜什么话也不多说,而是在他俩面前展开了一张纸。
这张纸很古怪,标题是《营州晚报》,印满了豆腐干似的一篇篇文章。
他们看不懂“晚报”是什么玩意儿,但标题下方最醒目的那行字,他俩看懂了:
《地主走狗造谣传谣的十二条特征》。
两人面面相觑。
啊这……
一阵凄厉的惨叫和拳拳到肉的打击声后,酒肆后门飞出了两个破麻袋似的东西。
…………
“和我搞舆论战,还是太嫩了点。”
李明听取着尉迟循毓的治安汇报。
类似的斗殴遍布全城各处酒肆、市场等人流量密集区,均以传谣者被热心群众正义制裁结束。
且不论李明殿下那越传越神的声望,他主推的均田令是绝大多数人的蛋糕,甚至可以说是许多贫苦家庭唯一的活路。
你敢乱动别人的活路,不制裁你制裁谁。
李明还顺腾摸瓜,通过传谣者摸到了幕后黑手,给他们的税收滞纳金翻倍。
有钱请水军,没钱交税?
“解决了土地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问题。”
李明背着手,颇有成就感地站在格物架旁的墙壁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