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五年十一月三日·大名府·两路宣抚司 福伯带来的消息让书房安静了片刻。 “家主,辽东有准信了。西夏那边…点头了,答应借兵给辽国。 但具体借多少、条件是什么,咱们的人还没完全摸清楚,只知道西夏的精锐‘铁鹞子’似乎有调动的迹象。 零星听到点风声,可能跟粮草、马匹或者战后分账有关。” 黄忠嗣挑了挑眉,放下手中的笔:“哦?这梁太后和她兄长,胆子倒是不小,眼光也有点意思。” 他站起身,走到挂着大幅舆图的墙边,“是怕辽国真垮了,他们西边和北边都挨着我们,日子不好过?想趁机捞一笔?” 他盯着地图上辽国、西夏和大宋交界的地方,手指在地图边缘敲了敲。 西夏插一脚,辽东这潭水更浑了,但大方向没变。 “福伯,”黄忠嗣转过身,语气恢复了平常的沉稳,“辽东那边,咱们原定的步调不变。不过具体怎么走,你和阿宁商量着来。” 福伯微微一怔,随即躬身:“老奴明白。县公的意思是让县主多历练?” “对,”黄忠嗣点头,带着点考校的意味,“辽东这块地,迟早是我们的囊中之物,西夏人掺和进来,无非是让过程多点波折,晚几天到手罢了。 正好,让阿宁跟你搭把手,看看她能不能在这么复杂的局面下,把情报梳理好、资源调配好,让女真和辽国继续互相放血。 你们俩拿主意,女真这把刀要用好,既不能让他们被辽国和西夏联手一下子拍死,当然也不能养虎为患。 我要辽东一直乱着,直到咱们腾出手来稳稳当当接手。” “是!老奴知道了,会与县主仔细商议。” 福伯心里有数了,这是既要结果,也要锻炼妹妹。 就在福伯准备告退时。 黄忠嗣又截住了他,让他去西夏和辽国探探口风,看谁有意购买武器装备。 他特意叮嘱:“莫以我朝名义出售,至于具体是谁在卖,那无所谓,张三李四皆可,总之不能扯上我们。只 要价钱给足,便是震天雷也能卖。价格由你与阿宁商议定夺,我会写信禀明官家。 咱们就当一回战争贩子,挣点钱银。” 福伯领命而去。 黄忠嗣的目光落在舆图上的倭国,陷入沉思,自言自语道:“要不……先拿倭国开刀?” 转念一想,直接开战又得筹建水师,少不得又要与朝廷那帮臣工扯皮。 他思忖片刻,有了主意:“既然如此,那就让那些富族大户去施压吧。” 想到这里,他脸上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 三日后,宣抚司衙门透出风声,漕司有意发行一种名为“战争债券”的东西。 这消息引得豪族富商纷纷侧目。 黄忠嗣也适时透露出债券的几点细则,却并不正式宣布发行与否。 众人看到那透出的条款后,眼中皆闪过贪婪之色。 ...... 半个月光阴如运河之水,静静流淌而过。 关于“战争债券”的消息,早已扩散至河北、燕山两路的每一个角落。 茶肆酒馆、商贾聚会、世家厅堂,无人不在议论这神秘莫测的“债券”何时落地,条件几何,回报几分。 无数双眼睛热切地望向宣抚司衙门,盼着县公一声令下,好让自家库房里的钱帛有个“生钱”的去处。 然而,宣抚司衙门静若止水。 黄忠嗣深居简出,对债券一事讳莫如深,只让一些官吏放出些“尚在筹划”、“细则未定”的模糊口风。这刻意的沉默,如同给炉火添柴,反而让期待与猜测愈发炽烈。 就在众人心思浮动之际,另一股风潮平地而起,迅速席卷了市井坊间——倭国发现惊天金矿! 起初,这消息如同天方夜谭,引得众人嗤笑:“倭国?那蕞尔小国,弹丸之地,怎可能有价值十几亿贯的金矿? 怕不是哪个说书先生编的段子!” 可架不住这“段子”天天上演。 茶馆里的说书人唾沫横飞,将倭国金矿描绘得遍地赤金,唾手可得; 戏台上的伶人咿咿呀呀,唱尽了东洋寻宝的悲欢离合; 就连街头巷尾的乞儿,闲聊时都能煞有介事地掰扯几句“金山银海”的传闻。 流言如同瘟疫,在重复与发酵中获得了某种“真实性”。 当所有人都开始谈论一件事,假的也成了三分真。 “倭国……金矿……战争债券……”有人将这几个词在脑中反复咀嚼。 终于,嗅觉最敏锐的豪商巨贾、地方大族坐不住了。 他们算是看出来了,黄忠嗣明显是想打倭国,他们虽然不理解,打倭国的价值在哪。 不过却没人怀疑黄忠嗣在耍他们,毕竟没必要,得罪那么多豪族富户,不明智啊。 (虽然之前没少得罪) 所以经过这些人的综合分析,那结果就是:倭国确实有金矿。 这让那些豪商、富户呼吸都不由得急促了不少。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巨大的利益预期瞬间点燃了豪族大户心中的火焰。 那可是十几亿贯! 哪怕能分润万分之一,也是金山银海!购买债券,那就是捡钱啊。 至于说,万一亏了呢? 没人考虑过这个问题。 开玩笑呢? 河北路发展到现在才两年不到,就如此繁华,大名府都隐隐有超越汴京城的迹象了。 加上黄忠嗣的打仗的手段,连辽国都被他打的屁滚尿流。 这小小倭国能扛得住? 然而,宣抚司衙门依旧大门紧闭。 有按捺不住的大族家主,备下厚礼,亲自登门求见,欲探口风,或想提前“认购”。 得到的回复却永远是:“县公近日政务繁忙,身体微恙,暂不见客。” 更耐人寻味的是,府中隐隐传出风声:县公近来常在书房长吁短叹,似有难言之隐。 据某个“不小心”听到县公与心腹谈话的下人说,县公曾忧虑道:“债券虽好,奈何朝中相公们……阻力太大啊!贸然推出,恐非但事不成,反惹一身腥臊……” 这消息传出之后,众人恍然大悟,现在可算是明白黄忠嗣究竟为何这样畏畏缩缩的了。 这些大族默契的不再找黄忠嗣探听消息,而是去纷纷写信寄往汴梁。 连寄送信件的驿卒都奇怪,最近寄往汴京的信件比之前,得增加了好几倍。 一场利用人性贪婪的阳谋,徐徐展开! PS:先更一章,准备快速拉动剧情了。最近在构思一本唐朝的新书,所以精力有点不够。所以后面的剧情,我会快速推进,避免冗长。先睡觉了,等起来以后再更新。 求关注,求催更,求小礼物,求五星书评。喜欢大宋:三元及第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宋:三元及第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