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大宋:三元及第 > 第101章 升官了,又担责了。

第101章 升官了,又担责了。(1 / 1)

殿内众臣闻言,纷纷出言抨击黄忠嗣假借为国之名谋私,那唾沫星子都快喷到他脸上了。 "肃静!"王安石出言大喝,"此乃朝堂!" 众臣闻言,纷纷拱手后退。 赵顼也轻笑道:"黄卿,你还有何话说?" 黄忠嗣神色不变:"王相说的没错,臣既是为私,也是为公。若陈世璋没有触犯国法,臣又能如何?所以臣先是为公,才是为私。" 赵顼沉吟片刻,问道:"众卿是否还有什么要说的?" 殿内一阵沉默。 此刻朝臣们已然明了:先前抗议是因担忧黄忠嗣欲掀翻士大夫阶层的规矩,而今发现他仅为岳父母复仇,矛头仅指陈世璋一人。 既非针对整个阶层,众人便不必再保这触犯国法的罪臣——更何况还需顾及皇帝对黄忠嗣的偏袒。 见无人应答,赵顼轻咳一声:"既然如此,三法司便再复核此案。若无问题,便按律判刑。" "陛下圣明!"黄忠嗣连忙高呼。 其他朝臣虽不情愿,却也只得齐声附和:"陛下圣明!" ...... 两刻钟后。 黄忠嗣与政事堂的众位相公都被留下,开始进行下一轮会议。 此次议论的正是黄忠嗣的《河北五年计划》奏疏。 王安石、吕惠卿两人脸色非常不好看。 特别是王安石,时不时看向黄忠嗣,眼中怒火即将喷涌而出——他现在开始后悔刚才为其解围了。 富弼与吕公着脸色却有些古怪。 虽然黄忠嗣的计划也涉及变法,但政策相对温和。 譬如这个"官营商会,豪族可投资入股"的提议,以官方为主导联合士绅经商。 说实话,他们觉得这比王安石的青苗法、市易法靠谱多了。 吴充则面无表情。 作为中立派,他保持着"你们讨论,我且听着"的姿态。 待众人传阅完毕,王安石率先怒斥道:"官家!黄忠嗣此举乃反对新法国策,臣请严惩!" "臣附议!"吕惠卿连忙躬身。 赵顼笑着摆手:"别着急,先议一议。"转头看向黄忠嗣:"黄卿,你说说看。" 黄忠嗣对王安石拱手笑道:"王相这帽子可扣不得。下官并未反对新法,只是主张因地制宜——新法虽好,未必适用于所有地方。臣不过在河北一路稍作调整,岂敢否定相公主张?" 王安石岂会看不出这份奏疏的深谋远虑? 但作为新党领袖,他必须反对:"依你这计划,修路通渠、兴办新业,耗费何止百万?空口白牙就能变出钱来?" 此言引得众人点头。 如今国库空虚,纵有余钱也轮不到河北。 黄忠嗣从容道:"王相多虑了。臣既敢上奏,自有生财之道。无需朝廷拨款,只需允准即可。" 吕惠卿冷笑:"莫非黄转运使又要威逼河北士族'自愿'捐输?" "吕参政谬矣!"黄忠嗣目光炯炯:"本官与澶州大族皆立契约为证,盈利分红明明白白。若有半家声称非自愿,下官甘领国法!" 这话堵死了吕惠卿的后话——那些豪族纵有怨言,谁敢冒着破家风险指证黄忠嗣? 赵顼看向富弼问道:"彦国,你怎么想的?" 富弼闻言连忙拱手:"官家,臣以为此法或可行。" 吕公着也站出来说道:"官家,既然黄转运使已言明无需朝廷拨款,且只涉及河北一路,臣觉得可以试试。" 赵顼又看向吴充:"吴卿以为如何?" 吴充看了王安石一眼,投去一个抱歉的眼神,出声道:"臣附议。" 赵顼点了点头:"王相,朕以为此事既有利无害,不妨一试。若不成,再按新法施行即可。你觉得呢?" 王安石闻言心中无奈,话已至此自不便多言,但仍需表明态度,遂拱手道:"官家圣心独断即可,臣无话可说。" 赵顼莞尔一笑:"既如此,那便准了。"言罢神色一肃,看向黄忠嗣:"黄卿,此策一年内须见成效。若赋税未增,当即废法,你能做到么?" 黄忠嗣赶忙躬身:"臣能做到!" 赵顼抚掌笑道:"好!便这么定了。" 黄忠嗣出宫路上,本想跟王安石道个歉,结果人家直接一句"你我无私交"给怼了回来。 吕惠卿看自己的神色也是十分不善。 他心中无奈,不过也理解——毕竟今天自己这连续两件事都是针对王安石的,能不生气才有鬼了。 回到家中后,黄忠嗣便回到书房继续撰写军队改革奏疏。 他得赶紧写完送到宫中,然后马上回河北去。 那一揽子计划,有些还是得自己亲自在场才行。 ...... 两日后 皇宫内 赵顼揉了揉眉心,看向御阶下的黄忠嗣:"黄卿,你这写的也太多了吧?" 黄忠嗣尴尬一笑:"官家,臣想着写详细些,下面执行时也不容易出差错。" "行吧,我先看着。"赵顼转头示意内侍,"给黄卿赐座。"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待赵顼看完两刻钟,心中已然掀起惊涛骇浪。 这纸稿中的军队改革方案竟涵盖: 【兵权分割机制】【军官职业化培养】【"三保一辅"后勤制】【创新监察激励机制】【实施弹性边防战略】 【军队练兵之法】 等等建议。 他看向下方的黄忠嗣,不由得感叹:这真是天纵奇才! 治政与军事都有建言,且皆具实施之策,并非纸上谈兵。 "咳。"他轻咳一声开口道,"黄卿,你还懂练兵之法?" 黄忠嗣闻言连忙起身回道:"官家,兵书臣也读过一些,粗浅之见罢了。" 赵顼笑道:"你倒是谦虚。你这文中所写,可不粗浅。不过你提到提升武人地位的事......" "官家,"黄忠嗣了然接道,"武人御敌于外,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 若不提升其地位,又有谁愿真心为国出力? 臣所言培养转职军官、宣扬天恩、轮换限权等策,若得施行,士卒必视官家如军父。 纵有宵小欲反,亦无人相从。" 赵顼叹道:"朕何尝不知?然朝臣与天下士子......" "官家!"黄忠嗣沉声道,"只要手握兵权,大宋便无人可翻天。" 赵顼闭目轻叩御案,片刻后睁眼道:"大名府安抚使换作张问兼理。予你一年之期,训练百战精兵。 若成,再议朝堂;若乱,唯你是问。可敢应承?" 黄忠嗣心中苦笑:献策尚需担责,岂有这般道理?面上却道:"臣所司已繁,恐......" "拟旨!"赵顼径自对内侍道,"擢黄忠嗣为礼部侍郎,领密旨协理练兵。" 转头又温言道:"黄卿忠勤,朕素知矣。且回罢。" 宫门外,黄忠嗣捧着两道圣旨,脸上泛起苦笑。 摇头登车之际,暮色已染汴梁。喜欢大宋:三元及第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宋:三元及第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我的修仙模拟器 我的师父什么都懂亿点点 戏假成真:演癮君子这么像?查他 大明:如此贪的駙马,朕杀不得? 混沌仙途,我以无道斩天命 爆发吧,武医生 全球游戏:开局百亿灵能幣 天道神监 九域劫主 神罚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