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后,十几道膳食便被内侍摆放在桌案上。 赵顼笑呵呵说道:"爱卿,这是看你一大早就赶到宫中,还未用膳。若是平时,朕可是不用午膳的。" 黄忠嗣连忙起身谢恩:"谢官家......" 话未说完便被赵顼打断:"行了,爱卿无需多礼。坐下尝尝宫中膳食可还合口?" 黄忠嗣依言落座,在内侍的侍奉下开始用餐。赵顼也偶尔夹些菜品,慢条斯理地品鉴。 黄忠嗣暗自苦笑——与天子用膳规矩森严,纵使饥肠辘辘也只能细嚼慢咽。 正当他夹起一箸炙羊肉时,忽见一名内侍疾步入殿禀报:"官家,太后驾到。" 赵顼略怔后道:"知道了。"黄忠嗣即刻起身:"太后既至,臣请告退......" 赵顼还未答话,只见皇太后带着几名宫女内侍已出现在了门口。 赵顼见状连忙起身上前,给太后行礼:"臣恭请母后圣安,愿母后凤体康健。" 黄忠嗣也连忙跟上躬身道:"微臣恭请太后娘娘圣安,愿娘娘凤体康健。" "免礼了。"高太后轻笑道,"我听说皇帝跟状元郎在吃饭,特意带了些点心过来给你们品尝。" 黄忠嗣听到"状元郎"三个字后,心中暗叫不好。 他如今已是河北转运使,按制当称官职才对。 太后这般称呼,分明透着轻慢之意。 略一思忖便已了然:史载高太后素来不喜神宗变法,曾与太皇太后曹氏屡屡施压,终致王安石罢相。 待神宗驾崩后,更是垂帘听政尽废新法。 黄忠嗣暗自苦笑,恨不能直呼:太后明鉴,臣虽主张变法,却与荆公并非同党啊! 赵顼敏锐察觉母亲话中机锋,当即笑道:"多谢母后,只是黄卿与儿臣已用过膳了。他离家日久,正该早些回去与家人团聚。" 说着向黄忠嗣递了个眼色。 黄忠嗣会意,连忙拱手:"太后娘娘,官家所言甚是,臣这就告......" "吾特意送点心过来,状元郎连尝都不尝便要离去。" 高太后声音转冷,"莫不是看不上吾这番心意?" 黄忠嗣心下暗骂: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面上却作惶恐状:"娘娘明鉴,微臣绝无此意。只是恐扰了天家母子叙话......" 赵顼忙打圆场:"母后说笑了,黄卿怎敢如此僭越?不如将点心赐予他带回府中......" "皇帝,"高太后蹙眉打断,"这点心凉了便失风味。着人沏壶新茶,让咱们的状元郎在此享用可好?" 说着转向天子,"我久居深宫,正想与当朝才俊叙谈。皇帝不会不许吧?" 赵顼心下无奈,仍恭敬应道:"母后既有雅兴,自当奉陪。"目光转向黄忠嗣,暗含安抚之意。 黄忠嗣只得躬身:"臣遵旨。" 此刻他已确信无疑:太后这声"吾"对己,那声"我"对君,称谓间亲疏立判。 不一会,高太后与赵顼入座后,黄忠嗣连座位都被剥夺了,只能站在一侧。 高太后淡笑道:"状元郎,尝尝这桃酥,觉得味道如何?" 话音落下,便有内侍端起点心呈到黄忠嗣面前。 黄忠嗣保持职业微笑,捻起一块桃酥。心中暗笑:这是连戏都懒得做全了。 桃酥本就凉透了,还说甚么"凉了不好吃"。 待咽下桃酥,他躬身笑道:"娘娘宫中的桃酥果然别具风味。" 高太后笑意盈盈:"状元郎爱吃便好。" 转头吩咐内侍:"给状元郎上盏茶。" 青瓷盏转瞬即至。黄忠嗣忙谢恩:"谢娘娘赐茶。" 方要举盏,忽闻高太后道:"状元郎觉得这茶盏如何?" 黄忠嗣一怔,细观盏身未见端倪,垂首道:"微臣不谙瓷器,不敢妄评。" 赵顼面露惑色。 高太后指尖轻抚盏沿:"这是仁宗朝的定窑透影白瓷,薄处可见掌纹。吾这人啊,最是念旧。" 忽而转向皇帝:"官家可还记得治平二年上元节,曹太皇赐你的那套酒器?" 赵顼指节骤然发白,强笑道:"自然记得。" "皇帝,旧有旧的好。"高太后语带双关。 赵顼面上笑意未达眼底:"母后说的极是。" 黄忠嗣忽而轻笑:"娘娘念旧固然风雅,然瓷器用久了难免崩缺。既已残破,自当换新——此乃天地常理。" 他迎着太后目光续道:"旧瓷合该供于博古架上赏玩,若强要日常使用,只怕反损了体面。" 赵顼拊掌大笑:"黄卿此言甚妙!若宫中全用旧器,怕是连盛菜的盘盏都凑不齐整。" 高太后霍然起身,茶盏在案上震出清响:"皇帝,吾倦了。"凤袍曳地而过,带起一阵冷香。 待仪仗远去,君臣相视一笑。赵顼轻掸袍角:"爱卿明日朝议......" "臣定不负圣望。"黄忠嗣深揖及地,眼底锋芒一闪而逝。 ...... 黄府 陈绣娘在后院屋内逗着阿雪玩耍。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阿雪此时已九个月大,正扶着床沿蹒跚站立。 门"吱呀"一声被推开。 陈绣娘闻声转头,见黄忠嗣立在门口,先是一怔,旋即绽开惊喜的笑:"何时回来的?也不提前知会一声!" "今晨刚到,特为给阿娘个惊喜。"黄忠嗣笑着近前,端端正正跪下行礼,"儿子回来看您了。" 陈绣娘忙扶他起身,目光已往门外探去:"莺娘呢?" "述职完过几日还要回河北,便没让她同来。"黄忠嗣压低声音,"她父母迁坟之事已办妥。说好了,待年底回来就成婚。" "哎哟这可耽搁不得!"陈绣娘喜得直拍手,"我明日便找先生算吉日,冬衣被褥也该早早备下......" "阿娘,眼下才七月。"黄忠嗣忍俊不禁。 "你这孩子!婚仪六礼哪样不费时日?" 陈绣娘佯怒瞪他,转瞬又笑开,"罢了,晚些再与你细说。阿宁还在茶庄,每日申时方归。你先陪阿雪玩耍,我去灶房添几个你爱吃的菜。" 待母亲离去,黄忠嗣转向床榻。 粉团似的小人儿正撅着屁股往枕边爬,见他靠近,乌溜溜的眼珠转得欢快。 他伸手将女儿高高托起,鼻尖轻蹭她软嫩的脸颊:"爹爹回来啦,阿雪可记得?" "咯咯咯——"婴孩挥着藕节般的小胳膊,将口水印了他满脸。喜欢大宋:三元及第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宋:三元及第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