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秦家灯火通明。秦父秦母收到消息后,竟连夜赶了十几里山路回家。 此刻众人正在正堂内用饭。 黄忠嗣端起酒杯起身道:“叔父叔母,劳您二位夤夜奔波,忠嗣实在惶恐。“ 言罢躬身敬酒,仰首饮尽。 秦父秦博涛忙执杯还礼:“贤侄何须多礼!你愿收志坚作义子,我们欢喜还来不及。“秦母在旁含笑点头。 黄忠嗣坐下后说道:“志坚既是我义子,那我这当义父的也不能光靠嘴皮子。“ 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张兑票递给秦虹:“秦兄,这是五百贯兑票,权当给志坚的见面礼。“ 秦虹见状不悦道:“黄兄,你又与我生分。钱你收回去,有情义在便足够了。“ 林月明与秦父秦母也纷纷劝阻。 黄忠嗣几次强塞都被拒绝,惹得秦虹快急了眼,只得苦笑着收回:“那我总不能连份薄礼都不给义子吧?“ 秦虹打趣道:“素日里洒脱不羁的黄兄,如今倒讲究起虚礼来了?“ “此番不同!“黄忠嗣正色道,“志坚如今不单是你家孩子,我岂能毫无表示?“ 林月明推了推秦虹道:“黄伯博览群书,才高八斗,不如给志坚做首诗?“ 秦虹闻言眼睛一亮,连忙接道:“有道理啊!“随即转向黄忠嗣:“黄兄意下如何?“ 黄忠嗣面露迟疑:“作诗倒是不难,只是这贺礼是否单薄了些?“ 秦父闻言立即摆手:“忠嗣此言差矣!你的才名早已传遍潮州,先前在县城作的那篇赋文至今仍在传诵。 能为志坚题诗,这份心意岂是千金可换?“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既如此...“黄忠嗣闭目沉吟片刻,忽而展颜:“有了!“ 秦虹与林月明对视一眼,后者即刻起身招呼仆人备下文房四宝。 待笔墨齐备,黄忠嗣从容走至案前,秦家众人皆离席围拢观看。 狼毫饱蘸浓墨,但见笔走龙蛇: 《贺秦志坚为义子》 天赐麟儿到德门,秦门又见紫云屯。 蟠根已得山川秀,骥子须承雨露恩。 他日蟾宫攀桂手,今朝膝下绕兰荪。 但教忠孝传家训,不羡公侯羡墨痕。 最后一笔方收,秦父已迫不及待捧起诗笺,念至末句突然朗声大笑:“妙极!妙极!“ 说着竟朝黄忠嗣深深一揖:“得此佳作贺我孙儿,秦家何其有幸!“ 黄忠嗣慌忙扶住秦父手臂:“使不得!叔父这般大礼,晚辈如何担待得起?“ “黄兄莫要推辞。“秦虹见状亦上前行礼,“父亲这礼你既不受,我这当父亲的礼数却是少不得的。若传出去说我秦家不知礼,倒要叫人笑话了。“ 黄忠嗣笑着说道:“你的礼,我还是受得的,哈哈。“ 满堂欢笑声中,檀香氤氲的墨迹在宣纸上渐渐凝固,为这场认亲宴平添几分雅意。 最后,小志坚被抱到前厅。黄忠嗣说了几句祝福的话后,这场认亲宴便算结束了。 待夜宴散去,秦虹与黄忠嗣来到后院饮茶。微风袭来,驱散些许热浪。 秦虹感叹道:“若放榜后你我能够上榜,那便要去汴京了。听说北方寒冷...也不知有多冷。“ 黄忠嗣抿了口茶水,微笑道:“可不是一般冷。若进京赶考,咱们得多备些衣物。往年常有南方士子因衣物不足,冻毙于途中。“ 秦虹大惊:“竟如此严寒?“ 黄忠嗣颔首,暗忖:穿越前的世界除东北醉汉露宿被冻死外,鲜有冻毙者。 而在这古代,冻饿而亡实属寻常。 他轻叹道:“每年都有人冻死饿死,不算稀奇。“ 沉默片刻后。 “黄兄若当官,会如何治理百姓?“秦虹忽然发问。 黄忠嗣闻言,稍微想了一会,然后开口道:“少折腾。“ 秦虹一愣:“这是何意?“ 黄忠嗣笑道:“因为你想要有所政绩,就需要去折腾。例如赋税、文化都属于此类。那我问你——“ 他顿了顿,“你打算如何提高?“ 秦虹怔了怔,沉思片刻道:“劝课农桑,兴建学堂。“ “那我问你,“黄忠嗣身体微微前倾,“你懂这些么?懂农业么? 你张张嘴说要兴建学堂,活得谁来干? 赋税是百姓交的,兴建学堂要百姓出力。最后苦的是谁?还是百姓。“ 秦虹皱眉反驳:“这些对他们也有好处啊。譬如学堂若请来名师教学,将来他们也能获益。“ “秦兄,“黄忠嗣端起茶盏轻吹浮沫,“你觉得普通百姓会考虑那么远么? 他们只关心今日能否吃饱、明日能否穿暖。 若有人明日就要饿死,你同他说未来十年的事,他愿意听么?“ 秦虹沉默良久:“那便什么都不做?“ 黄忠嗣抿了口茶:“倒也不是。但有句话可以告诉你——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 譬如你想发展农业,就该请教懂农事的人,让他们分析、施行。切莫外行指挥内行。“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秦虹闻言起身,郑重作揖:“听黄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胜读十年书。“ “我也是拾人牙慧。“黄忠嗣摆手笑道,“此话并非我说的。“ 秦虹惊讶道:“如此警世良言,必是出自名家!敢问是哪位先贤?在下竟毫无印象。“ 黄忠嗣眼中泛起追忆:“那是位...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他忽然止住话头,摇头轻叹,“他叫子任先生,是位伟人。可惜,并不在此世间。“ 秦虹皱眉苦思无果:“这位先生已然仙逝?“ “算是吧。“黄忠嗣摩挲着茶盏,“但他永远活在我心中。只可惜他的理想,在此世间怕是难觅知音。“ 秦虹愈发好奇:“敢问是何等理想?黄兄何不说来听听?我从未见你这般推崇他人。“ “当真要听?“黄忠嗣嘴角微扬,“只怕你不敢听。“ “有何不敢?“ “那你听仔细了——“黄忠嗣目光灼灼,“他说:'百姓万岁'。“ 秦虹如遭雷击,手中茶盏险些跌落:“黄兄!此...此话出你口入我耳,断不会外传!“ “哈哈哈!“黄忠嗣仰头大笑,“若信不过你,我又岂会吐露?“ 秦虹苦笑着拭去额角冷汗:“如今方知你方才所言非虚。这般言论若传出去...须知此乃陛下专属,如此言论实属大逆!“ “正是如此。“黄忠嗣望向窗外暮色,“他的理想才在此世间难以实现,恐怕要等上近千年了。“ 秦虹强笑道:“黄兄当真笃信此人学说?“ 黄忠嗣但笑不语,转手续上新茶。 二人又闲谈些风土见闻,至掌灯时分方各自回房歇息——明日还需早起赶赴县城。喜欢大宋:三元及第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宋:三元及第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