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包拯了,公主现在也不想再待在这个无情之地。 眼不见心不烦。 次日一早,驸马府便打点好了一切。 包拯和公主、婉儿同乘一张马车,包兴亲自驾车,后面是白素贞、小青。 缓缓离开了府邸。 与此同时。 百官朝会,赵祯驾临垂拱殿。 看着班中没有包拯的身影,赵祯心里像是缺失了什么东西,心情格外失落。 百官也是奇怪,这个时候怎么包拯都没有临朝,这可不是包拯的性格。 “陛下,包大人莫不是生病了,怎么没有来上朝?”韩琦直接问道。 赵祯顿了顿:“包卿家中有事,已经回乡了!” 这种事,他又怎么能说得出口,也不知道怎么和大臣们解释。 群臣啊了一声,面面相觑,感觉太突然了,昨天不是还好好的么? 公孙策更是懵逼,大人有事,怎么可能不知会他一声就走。 目光随之瞥了一眼龙椅上神色异样的皇上,心中不免怀疑。 包大人若只是家中有事离开的话,皇上为何这般神情,一定是出了什么变故。 一定是昨日包大人所说的民族制度,犯了皇家的忌讳,所以和皇上产生了嫌隙。 唉…… 公孙策长叹了口气。 自从昨天包拯泄露天机,他心里就已经隐隐感觉到大事不妙,果不其然。 百官也不傻,自然也瞧出了一些端倪,只是不敢问罢了。 只见韩琦道:“陛下,包大人乃首辅大臣,中书省的工作不能没有人来主持。” “唔!”赵祯点点头,“包卿临行前,有意让韩爱卿暂代首相一职,吕爱卿暂代参知政事,主持中书省的工作。” 韩琦吃了一惊,“陛下,臣年轻识浅,如何能胜任?还望陛下另择贤能。” 赵祯道:“爱卿的能力,朕岂能不知,朕相信爱卿定能尽心尽力。” 韩琦不敢推辞,欣然领命:“谢陛下隆恩!” 吕公着却是震惊不已,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包拯竟然举荐自己担任参知政事? 这怎么可能? 他可是一直在针对包拯,而且昨天便是他在太后面前落井下石。 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让吕公着无地自容了。 和包拯比起来,他的格局太小太小。 想到这里,吕公着满面羞惭地说道:“陛下,臣……惭愧。” 赵祯道:“爱卿不必妄自菲薄!传旨,将晏殊和文彦博召回京城。” 百官更是倒抽一口凉气。 皇上突然要召回晏殊和文彦博,这个信号已经非常明显了。 皇上这是要重新让士大夫掌权的节奏啊! 难不成皇上真的不信任包拯了? 这对士大夫而言,绝对是天大的喜讯啊! 一个个心里暗暗得意窃喜。 总算是把包拯给扳倒了! 朝堂没了包拯,武将就失去了最大的靠山,他们重新掌权不在话下。 唯有一众武官心里愤懑不已。 果然是狡兔死,走狗烹,想不到连包大人都落得如此下场。 这样的朝廷,待下去还有什么滋味。 立多大的功劳,又有什么用? 连包大人都要被猜疑,更何况他们这些武将,下场更不会好。 与其如此,不如体面离开。 所以,才一散朝,岳飞、常遇春、蓝玉等几名包拯系统召唤的人物,纷纷向枢密院递交辞呈。 公孙策也是第一时间找到展昭和四校尉。 展昭来到开封府,问道:“公孙兄找展某,可是有事?” 公孙策点点头:“展护卫,出大事了,大人昨日在朝堂之上泄露天机,引起陛下猜疑,已被陛下罢官免职,离开了京城。” “什么?”展昭和四校尉大吃一惊,瞪大了双眼,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四校尉异口同声道:“这怎么可能?” 公孙策漠然道:“有什么不可能,自古无情帝王家,包大人功高震主,遭皇室猜疑在所难免,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突然。” 王朝道:“这么大的事,包大人怎么都不和咱们说一声,就这么走了。” 公孙策道:“包大人心系天下,不告诉你我,不过是想让咱们继续留下来为国效力罢了,唉……大人可谓是用心良苦啊!” 张龙愤愤道:“大人都走了,咱们这个官当得还有什么滋味,公孙先生,咱们也走吧,咱们去追随包大人,也不用再给朝廷卖命了。” 赵虎附和道:“对,咱们今天的荣华富贵都是包大人给的,包大人到哪里,咱们就到哪里?” 公孙策看着四人,“你们真的愿意放弃现在的荣华富贵?” 马汉道:“有什么不能舍弃的?我们兄弟不过是打家劫舍的强盗,遇到包大人之后,才活出个人样。包大人为朝廷立了多少功劳,朝廷却要卸磨杀驴,这样的朝廷,咱们干嘛还要替他卖命。” 公孙策点点头,没有说话,目光转向展昭:“展护卫,你呢?” 展昭淡然一笑:“公孙兄何必明知故问,展某的性格你难道还不清楚,展某本就是一江湖侠客,对功名利禄从没放在心上,也早就厌倦了官场。”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完,看了一眼丁月华。 丁月华也看过来,和展昭对视一眼,美眸里反而露出格外的喜悦。 因为她最想要的就是和展昭浪迹天涯,双宿双飞。 展昭愿意离开朝堂,那自然是再好也没有了。 看着大家都远离去,公孙策道:“既如此,咱们这就向朝廷递交辞呈,去找包大人。” 仅仅一个早上,枢密院便接到岳飞、公孙策等人递交的辞呈。 杨宗保和韩琦心里当然知道,这些人离开朝堂的原因,都是因为包拯,一时间也不知该怎么办了,赶忙来见皇上。 赵祯吃惊不已,一概不准。 可第二天,几人又继续递交辞呈,赵祯依旧没有批准。 只等第三天,赵祯心里也烦了,道:“既然他们想走,就让他们走吧!” 表面虽然平静,心里却气得不行。 这哪里是辞官,分明就是赤裸裸的威胁。 公孙策和展昭要辞官,他想得通,毕竟那是包拯的心腹,追随包拯多年,感情深厚,非常人所能比拟。 可岳飞、常遇春、蓝玉几名元帅也要辞官,这不免让赵祯心中不快。 仿佛包拯才是他们的主子一般? 作为天子,赵祯哪里忍受得了这种事情,武将对宰相的忠诚大于他这个皇帝,这还了得。 想到这里,赵祯反而觉得,太后将包拯赶出朝堂是个英明的决定。 反正天下已定,朝廷已无需武将。 几位元帅主动辞官,对朝廷来说不是什么坏事。 虽然背负了一个无情的骂名,辜负了包拯,但至少消除了一个最大的隐患,他以后也不用再疑神疑鬼了。 “包卿,朕虽愧对于你,可你是个聪明人,应该能明白朕的苦衷,你也别怪朕无情。” 就在这时。 就听门外一声:“太后驾到。” 赵祯赶忙起身迎接,询问来意。 太后道:“皇儿还在想包拯的事?” 赵祯点点头,并不否认,看着太后的眼神里带着一丝质问的意思,却没有问。 太后道:“皇儿可是觉得母后无情?” 赵祯赶忙摇头:“儿臣不敢!” 太后笑道:“好了,你想什么,我还不清楚么?母后之所以这么做,也有自己的理由。” “并非我不相信包拯。” “这第一,包拯权柄的确过重,母后只是想趁机打压打压他。” “这第二,包拯为国家操劳这么多年,如今天下已经安定,也该让他休息休息。他家里不是还有一个嫂娘么,已经八十有余,是她一手将包拯拉扯大,也该让包拯尽尽孝道。” “这第三嘛,哀家听说包拯的兄长仗着包拯是宰相,横行乡里,无法无天,哀家想让包拯回去自己处理,哀家也是为了给他留一点颜面。” 赵祯听完,倒抽了一口凉气,怔怔看着太后,很是惭愧,“是儿臣误会母后了!” 太后道:“说这些做什么?哀家并没有要干政的意思,但你太过仁慈,所以哀家只能替你做一回主了,就让包拯在家里好好侍奉嫂娘,过几年,他和朝臣的关系疏远之后,再召回京也不迟。” “哀家知道你急于变革,想让大宋尽快强大起来。” “可变法乃长远之计,百姓需要适应的时间。” “包拯思想太过超前,大刀阔斧的改革固然不错,可朝廷和百姓未必能跟得上他的步伐,你明白么?”喜欢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